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刘红旭教授认为代谢紊乱是现代青年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肝阳上亢,浊邪(痰浊、湿浊)内生是其病机关键,据此提出了“三平一化”的治法,即以平肝化浊为本,加以“清热、潜阳、滋阴”之法分期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激酶C(PKC)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探讨参元丹(SYD)的晚期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晚期假性缺血预处理组、晚期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造模,取血、心肌组织。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彩色病理图像分析心肌梗死面积。20倍镜下观察PKC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彩色病理图像分析,SYD能够代替心绞痛缺血、缺氧刺激,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晚期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晚期假性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组无PKC的表达,提示PKC未参与晚期缺血预适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晚期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均有HSP70大量表达,晚期药物预处理组亦有HSP70表达,提示晚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HSP70有关,SYD具有独立的晚期药理预适应作用,晚期药物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的HSP70表达有SYD作用存在;SYD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HSP70有关。结论SYD具有晚期药理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SYD晚期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HSP70的介导有关;SYD晚期预适应可能与缺血预适应协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研究国内部分中医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治疗状况。方法设计并采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收集2006年1—12月国内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住院AMI患者1094例,观察AMI患者发病情况、心功能、并发症、既往史及中医证型,观察AMI患者西药治疗情况,以及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中医证型实证以血瘀、痰阻为主,分别为854例(78.06%)、470例(42.96%);虚证以气虚、心阴虚为主,分别为683例(62.43%)、231例(21.12%)。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355例(32.45%),其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24例(20.48%)。西药使用率前5位依次为:阿司匹林[1001例(91.50%)]、低分子肝素[917例(83.82%)]、调脂药[833例(76.14%)]、ACEI及ARB[822例(75.14%)]、硝酸酯类[773例(70.66%)]。使用中药静脉制剂患者946例(86.47%),其中使用频率>5%的中药静脉制剂依次为生脉注射液[520次(54.97%)]、丹参类注射制剂[305次(32.24%)]、三七类注射液[185次(19.56%)]、参附注射液[68次(7.19%)]、灯盏花素注射液[64次(6.77%)]及刺五加参附注射液[29次(3.07%)]。使用中药汤剂患者575例(52.56%),治法主要为:活血法(477例)、益气法(332例)、化痰法(303例),常用方剂为:生脉散、桃红四物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二陈汤和四君子汤。使用中成药患者394例(36.01%)。结论中医医院AMI患者显示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为主,中医医院在AMI再灌注及规范化治疗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中医药得到广泛应用,应进一步加强AMI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6.
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参元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LC3和PI3K荧光表达增强,参元丹含药血清组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胞LC3和PI3K荧光表达强度减弱,其中参元丹含药血清10%组PI3K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复氧组细胞Beclin-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参元丹含药血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参元丹含药血清5%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下调Beclin-1和Caspase-3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以及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不受发表语种限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15年1月20日。纳入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与西药联合安慰剂比较、通心络胶囊联用西药与单独西药比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纳入通心络胶囊与西药比较、通心络胶囊与安慰剂比较的试验。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5.1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涉及2 903例患者。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疗效优于西药联合安慰剂组(SBP:-1.95,-2.37 to-1.53,P0.00001;DBP:-0.32,-0.62 to-0.02,P=0.04);与单纯西药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可明显降低SBP及DBP(SBP:-4.19,-5.70 to-2.68,P0.00001,DBP:-2.43,-3.77 to-1.08,P=0.0004);与安慰剂组比较,通心络胶囊可降低SBP以及DBP(SBP:-9.40,-10.90 to-7.90,P0.00001;DBP:-11.80,-12.40 to-11.20,P0.00001);与西药组比较,通心络胶囊可明显降低SBP与DBP(SBP:-3.90,-4.93 to-2.87,P0.00001;DBP:-3.70,-3.83 to-3.57,P0.00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样本量有限、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较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符合二级综合医院的压疮管理体系。方法成立压疮管理小组,构建压疮管理体系;使用评估表对压疮进行风险评估,筛查高危患者、难免压疮患者;加强压疮高危患者的监控管理;加强培训转变压疮管理理念,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制度。结果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由2014年第一季度1.04%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0.22%;压疮现患率由2014年第一季度2.02%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压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降低了院内压疮发生率,确保了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回顾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8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PCDV组:33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SRS+PCDV组:51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SR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改变、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手术病死率和术后流出道阻塞、再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DV组术后FPP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2.707,P﹤0.05),但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t=1.191,P﹥0.05);SRS+PCDV组术后FPP、门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6.881、14.183,P﹤0.05),PCDV、SRS+PCDV两组术后FPP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5)。术后随访中,SRS+PVDV组流出道阻塞、再出血及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5.33、5.81,均P﹤0.05),术后病死率及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PCDV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V可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血流状态、淤血情况改善不明显;SRS+PCDV联合术既可明显降低门静脉高压又不增加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风险,因此可以作为治疗PHT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0.
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T)在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有报道。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研究了38例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患者血浆ET、NO水平,探讨了ET、NO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所选病例均为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住院病人,符合WHO1993年原发性高血压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