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17篇
  免费   5316篇
  国内免费   773篇
医药卫生   113606篇
  2024年   652篇
  2023年   2001篇
  2022年   1978篇
  2021年   3009篇
  2020年   2912篇
  2019年   2644篇
  2018年   1063篇
  2017年   2396篇
  2016年   2760篇
  2015年   3203篇
  2014年   7221篇
  2013年   5909篇
  2012年   7851篇
  2011年   8145篇
  2010年   7550篇
  2009年   6142篇
  2008年   6663篇
  2007年   4939篇
  2006年   4413篇
  2005年   4106篇
  2004年   4688篇
  2003年   4170篇
  2002年   2689篇
  2001年   2489篇
  2000年   1669篇
  1999年   1398篇
  1998年   1255篇
  1997年   1308篇
  1996年   1267篇
  1995年   1163篇
  1994年   958篇
  1993年   707篇
  1992年   634篇
  1991年   638篇
  1990年   1106篇
  1989年   785篇
  1988年   368篇
  1987年   201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2篇
  1958年   56篇
  1957年   22篇
  1956年   2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中医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集束化护理,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便秘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的37.14%(P<0.05);实验组口腔感染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实验组Barthel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中医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一个有效护理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各异,其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和毒邪为标。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辨证诊疗,以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选取莱州市中医医院2017-01-01-2017-08-31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根据中医四诊将其辨为肝郁脾虚型、肝热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脾虚湿困型和肝肾阴虚型,并分别给予逍遥散合四君子汤、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六君子汤和一贯煎等方药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实体瘤大小、肝功能、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3,P0.01;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为(7.25±2.20)和(10.85±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分别为(74.45±14.28)和(95.23±24.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3,P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60.23±11.55)和(70.12±9.8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P=0.001;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为(86.45±6.04)分,对照组为(76.88±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9,P0.001。观察组疼痛和发热症状3例,白细胞降低4例,对照组分别为6和7例,均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通过中医四诊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化指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5.
96.
背景 中医体质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糖尿病的预测预警模型仅涵盖一般人口学资料、客观检查指标、生活方式等内容。在糖尿病风险评估模型中纳入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对有针对性地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根据健康体检数据建立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糖尿病风险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以2014-2015年某省级综合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数据为训练集数据(n=30 951),对是否患糖尿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指标建立糖尿病风险评估模型;以2016-2017年的健康体检数据作为测试集数据(n=24 06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训练集人群中,患有糖尿病者1 315例(4.25%),未患糖尿病者29 636例(95.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git(P)(糖尿病患病情况)=-4.632-0.198×(女)+0.864×(年龄45~59岁)+1.684×(年龄≥60岁)+0.635×(高血压)+0.149×(超重)+0.376×(肥胖)-0.531×(偏轻)-0.234×(淋巴细胞百分数偏高)+0.279×(淋巴细胞百分数偏低)+0.304×(红细胞计数异常)-0.430×(红细胞比容偏低)+0.7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异常)+0.532×(血小板分布宽度异常)+1.016×(癌胚抗原异常)-0.406×(尿酸异常)+1.341×(肌酐偏低)+0.488×(血尿素氮偏高)+0.473×(三酰甘油异常)+0.257×(总胆固醇偏高)+0.544×(高密度脂蛋白偏低)+0.290×(总蛋白异常)+0.39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0.362×(谷氨酰转肽酶异常)+0.993×(阴虚质)+1.016×(气虚质)+0.601×(痰湿质)。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为0.779~0.816(P<0.05),最佳截断值为0.405,灵敏度为0.771,特异度为0.690;测试集验证准确率达到95.69%,Kappa=0.636(P<0.001)。结论 初步构建了糖尿病风险评估模型,且此模型具有较高诊断效应。中医体质辨识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纳入糖尿病发病风险评估的模型中来,可以提高其预测能力,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与MS关联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4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纳入的患者进行标准化中医体质辨识,比较各体质类型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各体质类型与MS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和阳虚质。男性痰湿质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年龄中,中老年组(≥45岁)各体质类型与青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患者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女性患者气虚合并气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气虚合并湿热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与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呈独立相关,年龄与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阴虚质相关,BMI与痰湿质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血脂水平与阳虚质呈正相关。结论: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是广东地区MS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多种体质类型常合并存在,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性别、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与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MS的防治要重视体质的调养。  相似文献   
99.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比较常见的院外肺部炎性疾病之一,随着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的耐药率的上升,以及病患梯度的范围增加,C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日益增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巨大。目前临床上CAP的患者主要依靠经验性治疗。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病原体的耐药率,优化肺部炎症疾病的医疗方案,提高CAP临床治愈率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不易耐药、简便价廉等特点,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0.
证据分级和推荐体系在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独具特色,照搬西方医学分级体系不合实际,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医药领域证据分级和推荐体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回顾国际临床证据和推荐体系的发展,总结分析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中医药证据分级体系,阐述中医证据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证据分级体系的成熟与完善提供参考,进而推动中医证据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