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9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至我院健康体检.主诉无不适.查体:身高172 cm,体重68 kg,血压15.5/11.1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X光片示:心肺隔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892.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玲  赵和平  宋彬  于静  薛继莲 《护理研究》2009,(12):3245-3246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损害肝细胞而致肝脏结构发生慢性弥漫性进行性改变的疾病。肝硬化作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被视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我国肝硬化发病率高,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当病情发展至失代偿期,特别当伴有并发症时,治疗相当困难。因此,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非常重要。传统治疗重视药物治疗,忽视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893.
金玲  赵和平  宋彬  于静  薛继莲 《护理研究》2009,23(35):3245-3246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损害肝细胞而致肝脏结构发生慢性弥漫性进行性改变的疾病.肝硬化作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被视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我国肝硬化发病率高,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当病情发展至失代偿期,特别当伴有并发症时,治疗相当困难.因此,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非常重要.传统治疗重视药物治疗,忽视营养治疗,尤其对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个体化营养治疗在国内研究甚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通过对病人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为病人制定个性化食谱,使营养支持方案个体化,以期探寻一种理想的能改善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饮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94.
目的 探讨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LASIK手术患者199例(398只眼)术后发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者11例(17只眼)作为观察组,对手术室、器械消毒、术前结膜囊清洁及角膜上皮保护等方面改进后,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期间行LASIK手术患者148例(296只眼)发生DLK者5例(7只眼)作为对照组,分析DLK各期病变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 观察组11例(17只眼)发生DLK发生率为4.27%,其中Ⅰ、Ⅱ期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01%和0.5%,Ⅳ期2例(3只眼)发生率为0.75%,对照组5例(7只眼)发生率为2.36%,均为Ⅰ、Ⅱ期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68%和0.67%.Ⅰ、Ⅱ期病变发生于术后1~3d治疗后7~10d全部吸收,视力恢复正常,Ⅳ期病变发生于术后3~7d裂隙灯下见角膜中央层间灰白色较致密混浊合并角膜瓣融解,愈合后遗留高度远视,5~6月远视部分回退,视力恢复至0.6~1.0.结论 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对术中及手术前后各环节严格把关能预防DLK发生和发展,及时治疗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9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s,clinical featur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 (DLK)after LASIK. Methods Eleven patients ( 17 eyes) with DLK after LASIK among 199 pa-floats (398 eyes) from March 2007 to December 200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after the strict checks on operating room environment,pressure sterilizer,surgical instrument disinfection,preoperative con-junctival sac clean and corneal epithelium protection,5 patients (7 eyes) with DLK after LASIK among 148 patients (296 eyes) from December 2007 to May 2008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Each stage's complex,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DLK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DLK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4.27%,among which,stage Ⅰ was 3.01%,stage Ⅱ was 0.5% and stage Ⅳ (3 eyes) was 0.75%. The incidence rate of DLK in control group was 2.36%,among which,stage Ⅰ was 1.68% and stage Ⅱ was 0.67%. DLK of stage Ⅰ and stage Ⅱ happened 1~3 days after LASIK,it absorbed entirely after 7~10 days'treatment, and vision rocovered to normal. DLK of stage Ⅳ happened 3~7 days after LASIK, relatively white dense opacity under the lamellar of central cornea and flap melt could be seen through slit lamp. High hyperme-tropia was left after healing. Hypermetropia decreased partly after 3~6 months, and vision recovered to 0.6~1.0.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DLK after LASIK is related with multifactors. DLK can be prevented by the strict checks on each link of the operation and cured better if it is treated in time.  相似文献   
896.
金玲  陈剑  周清  吴静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研究》2009,27(4):265-268
目的应用培养的兔羊膜上皮细胞(AECs)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探讨利用AECs重建角膜表层的可行性。方法取妊娠晚期新西兰大白兔(27~28孕周)的羊膜,制成AECs单细胞悬液,用含血清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传代,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AE1/AE3、AE5检测培养的AECs中细胞角蛋白ck3/12的表达;将体外培养的2~3代兔AECs种植在新鲜兔角膜基质上,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使之复层化,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兔AECs呈现单克隆抗体AE1/AE3、AE5表达阳性,AECs在新鲜兔角膜基质上能形成形态类似于正常角膜上皮细胞的3~5层复层结构,且复层化后的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AE5表达阳性。结论应用培养的AECs能成功构建类似角膜表层的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AECs可能成为重建角膜表层的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97.
应变率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其中左心室肥厚(LVH)组15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25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量各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心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LVH组后壁、下壁、前壁SRs较对照组降低(P<0.05);LVH组及NLVH组各室壁SRe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LVH组与NLVH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NLVH组除前间隔外其余室壁SRa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显像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98.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说明其可能是未来组织工程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 方法:取足月剖宫产的人羊膜组织,经酶消化法和差异黏附法获得纯度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表面胚胎干细胞的表面标记蛋白OCT-4和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CD29、CD34、CD44、CD45、CD105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其胞浆中有OCT-4免疫荧光表达,其干细胞标记分子CD29、CD34的表达是阳性,但干细胞标记分子CD44、CD45、CD105的表达为阴性。结果表明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干细胞的某些特性,其可能是未来组织工程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99.
目的 探讨B超等(CT和MR)影像检查对于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脉络膜血管瘤11例病例资料,均行B超检查,其中行CT增强扫描1例、 MR检查4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2例。结果 11例B超检查呈梭形或橄榄形高回声占位,其中肿块实质均质8例,呈实质不均质占位3例; CT增强扫描示后极部球壁增厚1例,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MRI4例中T1WI呈等信号3例, T1WI呈高信号1例,T2WI均呈高信号,4例增强后瘤体显著强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2例均显示动脉早期窦状强荧光,静脉期荧光渗漏,晚期瘤体高荧。结论 B超、增强CT和MRI对脉络膜血管瘤可作出定位的影像学诊断,B超(+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优势,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900.
目的:总结新发伯基特淋巴瘤(BL)患儿化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23例新发危险度分组为B组及C组的BL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按照改良的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MB)89方案分层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