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46篇
  免费   8323篇
  国内免费   4487篇
医药卫生   188556篇
  2024年   749篇
  2023年   2395篇
  2022年   2645篇
  2021年   3642篇
  2020年   3898篇
  2019年   4312篇
  2018年   2001篇
  2017年   3969篇
  2016年   4144篇
  2015年   5067篇
  2014年   8267篇
  2013年   8094篇
  2012年   9930篇
  2011年   10650篇
  2010年   9648篇
  2009年   8902篇
  2008年   9779篇
  2007年   9217篇
  2006年   8233篇
  2005年   9443篇
  2004年   8517篇
  2003年   9882篇
  2002年   7577篇
  2001年   6169篇
  2000年   5232篇
  1999年   4059篇
  1998年   3601篇
  1997年   3485篇
  1996年   2831篇
  1995年   2654篇
  1994年   2115篇
  1993年   1352篇
  1992年   1253篇
  1991年   1368篇
  1990年   1101篇
  1989年   1278篇
  1988年   324篇
  1987年   231篇
  1986年   209篇
  1985年   154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中医药法》内容的研究,从政府、社会团体、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医药法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受《中医药法》保护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手段创新的对策,努力把中医药文化核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7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6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31例,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儿童的血清NT-proBNP、IL-6水平。结果 3组受试儿童血清NT-proBNP、IL-6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 05);川崎病组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 05),上呼吸道感染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 d后,川崎病组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 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明显升高,NT-proBNP、IL-6水平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可作为川崎病患儿病情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3.
84.
8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NEC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患儿康复情况(症状改善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29/38),观察组为94.74%(36/38),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提高,观察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可有效提高NEC临床疗效,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加快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轻点刺络法+针刺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观察2组治疗前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中浅感觉(上臂、手掌、腿部、足底)评分、本体感觉(肩-肘、腕-手指、髋-膝)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中各电位(P14、N20、P27、N35)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波幅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电位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各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BI分级、MBI总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心理健康(MH)、社会功能(SF)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VT、GH、PF、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结合针刺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 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 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 0. 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rhBNP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辅助rhBNP维持剂量0.0075μg/(kg·min)治疗,观察组采用rhBNP负荷剂量0.75μg/kg辅助0.0075μg/(kg·min)维持剂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 d后心肌酶谱指标、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FS、LVMI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AST、cTnⅠ、CK和cTnT明显低于对照组,CK-MB和PⅢ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与对照组的13.72%(7/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采取rhBNP负荷剂量0.75μg/kg,维持剂量0.0075μg/(kg·min)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心肌酶谱指标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的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眼袋整形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1)以及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肌皮瓣法,研究组采取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整形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对照组(19.51%)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当中应用效果较优,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