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25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医药卫生   3525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357篇
  2012年   1706篇
  2011年   1953篇
  2010年   1851篇
  2009年   1793篇
  2008年   2015篇
  2007年   1923篇
  2006年   1846篇
  2005年   1795篇
  2004年   1641篇
  2003年   1599篇
  2002年   1302篇
  2001年   1261篇
  2000年   942篇
  1999年   861篇
  1998年   814篇
  1997年   773篇
  1996年   740篇
  1995年   750篇
  1994年   636篇
  1993年   526篇
  1992年   397篇
  1991年   396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合并心力衰竭(HF)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8例SDHVD合并HF的患者(SDHVD+HF组)与同期收治的无瓣膜钙化的老年HF患者62例(HF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与HF对照组比较,SDHVD+HF组严重心功能不全比例(Ⅲ级:19.35%比38.24%,Ⅳ级:35.49%比55.88%)及房性早搏(17.74%比38.24%)、窦房传导阻滞(22.58%比50.00%)、心房纤颤(27.42%比52.9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0.65%比48.53%)、房室传导阻滞(33.87%比52.94%)、束支传导阻滞(25.81%比48.53%)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其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83.
心脏的电活动是由动作电位的产生形成的,而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各离子流内流和外流产生的,当心肌缺血时,由于心肌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各离子流,分子特性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在心肌不同部位是不一致的,使得各部位的动作电位形态、振幅、时程的变化程度都不一样,形成了电的异质性,故产生自律性增高或折返,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各离子流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目前研究由于"方法"所限,揭示的是以某个离子流为特征变化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其具体的启动机制仍不清楚,要弄清楚各离子流是怎样整体协调、整体变化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从"整体"上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4.
Lorenz-RR间期散点图(简称Lorenz散点图)是以相邻RR间期分别为横(R_nR_(n+1))、纵(R_(n+1)R_(n+2))坐标在二维坐标系迭代作点形成的散点集,反映的是2个RR间期之间的动态变化的联系,因此,不同的节律或同一节律的变化在坐标系中会反映出不同的图形特征。理论推测与观察发现,心率快的散点沿接近原点的45°线上分布,心率慢的散点则远离原点的45°线上分布。不同心律失常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散点集,使散点图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散点图或分图的大小可表示2种节律的变异性大小。散点图的图形或分布特征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律失常,并且表现出心肌的动态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644例房颤患者,获取基线特征,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匹配分组,获得两组不同治疗策略的入选人群(257例),进行为期约18个月的随访,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对房颤患者一级终点房颤复发事件以及二级终点因心力衰竭住院率、血栓栓塞事件、累积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1)无房颤复发终点:导管消融术组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HR:3.12,95%CI:1.93~5.03,P<0.01)。(2)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导管消融术组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4,95%CI:0.67~1.94,P=0.34)。(3)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在导管消融术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8,95%CI:0.44~2.20,P=0.38)。(4)累积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5,95%CI:0.33~3.32,P=0.73)。(5)生活质量评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而导管消融术组仅对精神方面评分有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均为P=0.04)。结论导管消融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房颤复发率更低,并可以改善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但未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风险,两种治疗手段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65),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疗效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21、32、8、4例,总优良率81.54%;实验组疗效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27、35、3、0例,总优良率95.38%;实验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稍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广,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7.
鲁永兰 《吉林医学》2014,(17):3763-3764
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203例,在安静状态下应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采集患者的心电图。结果:203例患者中窦性心动过速66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心房颤动9例,期前收缩23例,ST-T改变21例,肺型P波10例,右室肥厚13例,顺钟向转位26例,低电压39例。结论:肺结核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临床建议将心电图检查作为肺结核患者的常规检查,避免心脏疾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50 mg,将其与20 ml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静脉注射8 min,遂微量泵入1.0~1.5 mg/min。在患者情况有所好转后将滴注量减到0.5~1.0 mg/min,每天共计1 000 mg。共静脉滴注治疗3 d。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显效67例(81.71%)、有效12例(14.63%),无效3例(3.66%),总有效率为96.34%。此外,患者不良反应有轻微静脉炎、低血压等,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率失常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9.
决奈达隆是一个新型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结构和作用机制与胺碘酮相近。决奈达隆不含碘,也不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纤维化。一些研究表明决奈达隆有增加死亡率和加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心、肾功能恶化等有关,应慎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本文对决奈达隆对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中国药房》2015,(25):3507-3509
目的:研究连参律平滴丸抗大鼠、小鼠、豚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心律平(阳性对照,270 mg/kg)组与连参律平滴丸高、中、低剂量(210、140、70 mg/kg)组;一次性尾iv给药10 min后尾iv乌头碱(10 mg/L,3μg/min),记录心电图(ECG)出现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时的乌头碱用量。48只豚鼠分组、给药同上,一次性尾iv给药10 min后尾iv哇巴因(1 mg/L,1μg/min),记录出现VP、VT、VF时的哇巴因用量。120只KM小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一次性ip给药30 min后置小鼠于含4 ml氯仿的烧杯中,呼吸停止后开胸观察并计算室颤率。120只Wistar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舌下iv 0.8%Ba Cl2(0.25 ml/kg),待出现典型心律失常后一次性舌下iv给药;48只Wistar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舌下iv 5%Ca Cl2,出现典型心律失常后一次性舌下iv给药,测定大鼠窦性心律失常恢复率。48只SD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后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VT、VF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连参律平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动物出现VP、VT、VF时乌头碱/哇巴因用量增加,小鼠室颤率降低,大鼠窦性心律失常恢复率升高;连参律平滴丸高、中剂量组大鼠VT、VF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连参律平滴丸对动物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