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16篇
  免费   1129篇
  国内免费   1856篇
医药卫生   6360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676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647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867篇
  2015年   1223篇
  2014年   2449篇
  2013年   2620篇
  2012年   3106篇
  2011年   2651篇
  2010年   3065篇
  2009年   2396篇
  2008年   18155篇
  2007年   10177篇
  2006年   3116篇
  2005年   4148篇
  2004年   1885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药黑地黄丸由熟地黄、苍术、干姜、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肾健脾,益气降浊之功,因其组方严谨,药少效著,为历代医家所喜用的经方之一。黑地黄丸是目前临床运用治疗CRF的有效方剂,有一定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在肾病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消炎护胃、降脂、纠正肾性贫血、抗肾纤维化、提高肾衰患者血透质量等作用,相关药理学实验表明黑地黄丸可发挥消炎、抗肿瘤、保护胃黏膜、调节免疫、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等药理作用。本文从黑地黄丸的理论探讨、实验结果以及药理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肱骨远端内翻截骨、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处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10例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肘外翻畸形患儿,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5~14岁,平均10.5岁;右侧8例,左侧2例;患儿受伤时间为3~10年,平均6年;提携角20°~40°者8例,40°~50°者2例。所有病例肘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受限,其中3例有尺神经麻痹症状。术前测量患侧的外翻角及对侧的提携角。均采用一期肱骨远端内翻截骨克氏针内固定,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处自体骨植骨,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60个月)。患儿原骨折不愈合处及肱骨远端截骨处均达到骨性愈合,肱骨截骨端骨性愈合时间5~12周,平均7周;肱骨外髁骨折端愈合时间7~24周,平均11.9周。9例患侧提携角恢复正常,1例患侧提携角20°,但肘关节功能正常。术前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5±20.8)°,术后1年时平均为(129.0±1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9,P 0.001)。3例尺神经麻痹症状消失,1例空心拉力螺钉断裂,予再次手术。结论采用一期肱骨远端内翻截骨、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处自体骨植骨、空心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外翻畸形,术后肘关节外观、功能、稳定性恢复好,可避免二期手术,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 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性外科手术治疗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8例KM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者术前12 ~ 24 h予单次输注大剂量血小板, 血小板 < 30 × 109/L者按0.3个治疗量/kg输注,血小板 ≥ 30 × 109/L者按0.2个治疗量/kg输注,总量不超过1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总液体量为200 ~ 250 ml,约含血小板2.5 × 1011个)。术中尽可能剥离肿瘤组织,对大面积肿瘤术中缝合困难者,使用自体原位植皮术,对术后有功能障碍可能性的患儿请康复师会诊,予个体化功能锻炼,并促进功能恢复。结果 纳入18例患者,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73 d(范围7 ~ 354 d)。皮损位于四肢3例,躯干11例,头面颈部4例。手术成功17例,1例死亡。手术成功的患儿中,16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于术后1周内均恢复至正常,1例患儿术后经规律口服西罗莫司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也恢复正常;术后患儿均能保持良好运动能力。结论 综合性外科手术治疗KMP疗效肯定,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近端血流阻断加压技术在硬脊膜动静脉畸形(SDAVF)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加压技术,其中1例因未能完全栓塞,改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栓塞情况。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行Aminoff-Logue评分,判断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门诊随访的患者同时复查脊髓MRI,以判断栓塞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DSA显示,5例完全栓塞,1例瘘口残留。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1例术中造影显示肋间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弹簧圈闭塞近端肋间动脉后复查胸椎CT,显示肋间肌内血肿形成,术后持续胸背部疼痛3 d后缓解。6例患者中,5例为门诊随访,1例为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5.5个月(4.0~22.0个月)。术后3个月,6例患者的Aminoff-Logu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2.0±0.7)分、(4.0±1.5)分,P<0.05];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中因拔管困难而留置体内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无相关并发症。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患者出院后10个月行DSA随访,未见瘘口显影。结论初步推测近端血流阻断加压技术在SDAVF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锥体束受侵犯程度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岛叶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岛叶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越重,岛叶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应用FD(Pipeline+Tubridge)治疗的颅内大型(最大径≥10 mm)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2例(95个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评价临床预后,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的相关因素。结果92例患者95个动脉瘤共置入101枚FD,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3%(4/92),其中缺血性1例,出血性2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烦躁等症状1例。77例患者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1~51)个月。至末次随访,mRS 0分70例,1分5例,2分、3分各1例。55例患者(56个动脉瘤)行影像学随访,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6(3~29)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40个(71.4%,40/56),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为7.1%(4/56)。52例患者(53个动脉瘤)6个月随访时动脉瘤完全闭塞34个(64.2%,34/53),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为7.5%(4/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弹簧圈填塞是术后6个月时动脉瘤完全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OR=8.98,95%CI:1.87~43.22,P=0.006)。结论FD治疗颅内大型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应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联合弹簧圈填塞可促进动脉瘤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88.
论文描述统计检验结果时袁应注意以下问题:1.P值指零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出现目前样本数据对应的统计量(如t 值、F值、x2值等)乃至更极端数值的概率。因此,描述统计检验结果时应给出统计量(如t 值、F值、x2值等)和P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模型,为评价防治该类疾病的新药研究提供理想工具。方法分别单次灌胃小鼠利福平(RIF)100 mg·kg~(-1)或300 mg·kg~(-1),或连续灌胃RIF 300 mg·kg~(-1)、异烟肼(INH)150 mg·kg~(-1)或RIF 300 mg·kg~(-1)+INH 300 mg·kg~(-1) 1~3周,测定其生化及病理学指标。结果单次灌胃RIF后,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逐渐升高。连续给予INH 150 mg·kg~(-1)、RIF 300 mg·kg~(-1)或INH 150 mg·kg~(-1)+RIF 300 mg·kg~(-1) 1~3周均可明显增加小鼠肝脏指数,RIF单独或与INH联用均可升高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TBIL水平,肝脏组织出现空泡样病变。RIF与INH合用2周、3周时,在肝指数及ALT水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在3周时对TBIL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拮抗作用,病理结果类似。结论 RIF是造成小鼠肝损伤的主导因素,与INH联用,INH具有拮抗RIF肝脏毒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