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0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医药卫生   739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GC-MS分析接骨木3个品种果实中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骨木3个品种(耐盐碱品种、天然红1号品种、青州15号品种)果实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接骨木3个品种果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挥发油样品中的成分,对比找出不同品种接骨木药材的特有成分。结果:耐盐碱品种果实分离出32个化合物,鉴定出30个化合物,21个特有成分;天然红1号品种果实分离出62个化合物,鉴定出34个化合物,32个特有成分;青州15号品种果实分离出26个化合物,鉴定出24个化合物,16个特有成分。结论:通过分析可找出不同品种接骨木的挥发油特征成分,为接骨木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三明治"联合高举平台法在伤口负压引流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负压吸引治疗的伤口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高举平台法,观察组采用三明治联合高举平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负压引流管固定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负压引流管漏气、管道脱出、皮肤损伤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明治固定联合高举平台法固定伤口负压引流管可有效降低负压引流管固定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探讨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方法 对31例鼻窦炎引发眶并发症儿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 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具有不同发展阶段及相应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本组所有病例全部临床治愈出院,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复发者,遗留睑外翻和鞍鼻各1例,未出现海绵窦化脓性炎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脓液及鼻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达55%,其中金黄色葡萄糖球菌4例,肺炎链球菌4例。 结论 儿童鼻窦炎眶并发症冬春季节高发,男童居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首发症状不典型,常首诊于其他科室而延误诊治。治疗原则是早期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治疗儿童鼻源性眶并发症首选经验用药。保守治疗无效者,结合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变化,判断疾病所处阶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就诊的16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81例患者,依次为实验组,参考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X线片、CT和MRI检查联合诊断.根据每位患者的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参考组患者则进行传统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X线片、CT和MRI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均为脊柱创伤,检出率均达到了100%;而实验组81例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3.82%,参考组81例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76.54%;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应用X线片、CT和MRI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而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相对于传统常规治疗而言,治疗效果更佳,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6.
记述采自中国南海的3种分室科Capsalidae单殖吸虫,分别是寄生于翻车鲀Mola mola胸鳍基部的马丁分室虫Capsala martinierei Bosc, 1811,寄生于鲣Katsuwonus pelamis鳃的鲣分室虫Capsala katsuwoni(Ishii, 1936) Price, 1938及寄生于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口腔的鲭分室虫Capsala onchidiocotyle(Setti, 1899) Johnston, 1929。其中,马丁分室虫具背缘体棘,后吸器直径约为虫体长的1/3,中央附加片未见;鲣分室虫不具背缘体棘,后吸器直径约为虫体长的1/7,中央附加片1对;鲭分室虫不具背缘体棘,后吸器直径约为虫体长的1/4,中央附加片1对。这3种分室虫均为中国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87.
88.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的针刺补泻原则,历来医家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作者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从针下虚实、脉象变化以及气调而止3个方面来判断针刺补泻是否太过或不及,从而使补泻无过其度,以提高针灸临床的疗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住院期间老年痴呆患者用药安全的价值。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召开品管圈会议选定主题、拟定计划,掌握2015年住院期间老年痴呆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设定目标,采取头脑风暴法分析ADR的相关因素,拟订并实施对策,比较实施前的2015年和实施后的2016年的ADR发生率和圈员考评情况。结果:实施后的2016年,住院期间老年痴呆患者ADR发生率为9.00%,显著低于2015年的24.50%(P0.05),实施后的2016年圈员考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015年(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实施,可显著降低住院老年痴呆患者ADR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责任心和荣誉感、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够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SinoMed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首先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然后采用Cochrane系统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估。紧接着采用Gemt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绘图。结果 最终纳入关于中成药改善D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30篇,涉及6种中成药,8种治疗方案,总计335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693例,对照组1661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SOD指标共产生7个直接比较和21个间接比较,其中,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金水宝颗粒、糖脉康颗粒、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成药疗效排序结果为:益肾化湿颗粒 >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黄葵胶囊 > 雷公藤多甙片 > 百令胶囊 > 黄葵胶囊 > 金水宝颗粒 > 糖脉康颗粒;MDA指标共产生7个直接比较和21个间接比较,百令胶囊、黄葵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较西医常规治疗更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种治疗方案疗效排序结果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黄葵胶囊 > 雷公藤多甙片 > 黄葵胶囊 > 百令胶囊 > 益肾化湿颗粒 > 糖脉康颗粒 > 金水宝颗粒;UAER指标共产生5个直接比较和11个间接比较,其中黄葵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减少UAER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中成药之间排序为:黄葵胶囊 > 金水宝颗粒 > 百令胶囊 > 益肾化湿颗粒 > 糖脉康颗粒。结论 在西医常规基础上辅于中成药的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在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液中MDA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此外,由于涉及不同的中成药的RCTS中的研究数量及质量存在差异,本研究的中成药排序结果有待进一步RCT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