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7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81.
人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表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表皮细胞;分别以胰蛋白酶和分散酶分离表皮细胞,有血清培养法和无血清培养法进行表皮细胞的培养,并以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 (1)表皮细胞以分散分离可量在多数基底细胞,且成纤维细胞污染少,而胰蛋白酶得到的表皮细胞少,且混杂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2)组织块法可观察到表皮细胞生长,但成纤维细胞污染严重,且不易得到成片生长的表皮。(3)有血清培养法表皮细胞需在3T3细胞的滋养层上生长,存在3T3细胞污染的可能。(4)无血清培养方法简便易行,更有利于表皮细胞的生长。结论 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表皮细胞条件的最终确定,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尤其是皮肤组织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电磁脉冲辐射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方法:经高场强电磁脉冲源以6×104V/m全身辐照5只猕猴,于照前及照后1、3、7、14、28及90d下肢前静脉采血,采用AYW-8001型血凝仪检测电磁脉冲对动物血浆中TT、PT、APTT及FIB的影响。结果:动物血浆中TT于伤后1d及14~28d延长,APTT于伤后1d延长,FIB含量于伤后14d减少,PT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可对实验猕猴凝血机制产生影响,可通过TT、APTT延长和FIB含量减少而使机体凝血机制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体外培养的IEC -6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IL- 2对其损伤后增殖和恢复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肠黏膜免疫与肠上皮辐射损伤及修复的关系。方法: 用 4、8、12Gy的γ射线照射IEC- 6细胞株, 并于照后 3、6、9、12h及 1、2、3d, 用MTT比色法、光镜、电镜、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 检测受照射后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形态和死亡方式的改变; 用不同浓度IL 2 ( 25×103、5×104、1×105U/L)处理 8Gyγ射线照射的IEC 6细胞, 并于照射后 3、6、9、12、24h,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 在 0~12Gy的范围内, 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8. 0γ射线照后 24h, 凋亡的IEC- 6细胞明显增多, DNA凝胶电泳显示有梯状带形成。IL- 2可促进照射后的IEC- 6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剂量 效应关系, 尤以1×105U/L组的作用更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γ射线照射可降低IEC 6细胞增殖活力, 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可导致IEC 6细胞发生凋亡。IL- 2可促进受照射的IEC- 6细胞增殖, 增强其抗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电磁辐射可造成人体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对其损伤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心脏是电磁辐射损伤的敏感器官之一。本实验拟通过研究HPPM和EMP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电磁辐射致伤的关键机制,解释脉冲电磁场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发展规律。本实验采用HPPM和EMP辐照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等多种实验手段,检测辐照对细胞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HPPM和EMP辐照后,心肌细胞搏动减慢,形态异常,活力下降,凋亡和坏死率明显增加。细胞膜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电穿孔,细胞膜通透性丧失,结构破坏,细胞培养液中Na 、K 、Ca2 、Cl-、Mg2 、Ca2 和无机磷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心肌细胞是电磁辐射损伤的敏感细胞,脉冲电磁场可致心肌细胞膜电穿孔,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严重损伤。电穿孔效应是解释电磁辐射非热效应的关键机制之一。电穿孔导致的细胞膜通透性和膜结构改变存在一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5.
TGF—β及其信号分子SMAD3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β)是一类分泌型多肽信号分子 ,在生物体发育及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SMAD家族是一类新发现的TGF β信号的细胞质内介导者 ,它们可将TGF β信号直接从细胞膜转入细胞核内 ,并激活靶基因的转录。其中SMAD3和SMAD2作为受体激活的SMADs介导TGF βs和激活素 (activins)的细胞内信号。Smad 3基因敲除小鼠 (Smad 3ex8/ex8)可以存活至成年 ,其伤口愈合过程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加快 ,并具有重上皮化加速和局部炎症反应减弱等特点。SMAD3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途径可能成为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靶点。  相似文献   
86.
电磁辐射对子代性别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受电磁辐射的孕妇或男性 ,其后代女孩比例增加 ;鸡、大鼠等动物实验也呈现类似结果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电磁辐射引起的内分泌异常、对 Y染色体精子和妊娠的影响等有关  相似文献   
87.
肥大细胞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改变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30只大鼠经60Coγ射线10,30,50,60Gy单次照射右腹部肝区,于照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定性、定量地观察了肥大细胞(MC)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Gy组动物肝脏发生了典型的慢性纤维化病变,其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其中MC于照后1~2个月即见增多,胞体变大,尤以3~9个月为显著,并见脱颗粒现象.且MC增多和变大的高峰期恰与肝内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期相平行,而照后12个月,纤维组织胶原化时,MC则趋于减少.表明MC参与了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最后,本文作者对其可能促进或直接参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机理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学观察白蕴红,王德文在胸部或纵膈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如何杰金氏病、胸腺瘤、纵隔原发和转移癌等)的放射治疗中,心脏常因超量照射而发生放射损伤。众所周知、心脏是生命悠关的脏器,其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常可导致心脏功能的改变。尽管以往...  相似文献   
89.
一例辐射事故病例的生物剂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例辐射事故病例的生物剂量估计顾远锡崔玉芳王德文作者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酯酶(ACP)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酯酶(LAP)活力的细胞化学检测作为估算剂量的手段,曾于1980年急性辐射事故“权”病例的生物剂量估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1]及1986...  相似文献   
90.
富硒制剂对放射性肺炎早期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防治放射性肺炎的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作者观察了富硒制剂对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补硒照射组。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15Gy,于0.5,1,2,3个月活杀取肺组织做光镜观察和肺组织RNA提取,应用斑点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测Ⅰ和Ⅲ型肺胶原mRNA含量。结果照射组大鼠肺损伤明显,而富硒制剂使肺充血、出血、渗出性变化及肺泡壁增厚程度减轻,且对肺Ⅰ(Ⅲ)型胶原mRNA合成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富硒制剂对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炎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