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医药卫生   16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一氧化氮(NO)和交感神经(SN)在心脏生理病理变化和经脉经穴的功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心脏和经脉经穴,从NO在心血管生理和病理变化中的效应,SN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NO的中枢调节部位及其调节心血管功能活动的介导物,以及药物和针灸对NO效应的影响等,系统地分析了NO和SN在心血管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的发生机制。经总结发现,NO和SN在干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过程中,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涉及脊髓和大脑中枢核团;SN和血小板介导了NO对心血管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药物治疗或针刺心包经穴位可通过调节外周血或心肌组织中NO和NO合酶(NOS)而发挥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并在针刺经穴后,可以显现经穴组织中NO的特异性变化和经穴组织中NO变化的循经特征。经分析以往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基于SN介导NO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开展经穴-脏腑相关的双向性效应规律和机制等的研究较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2.
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发生后患者发生再次心梗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急性心梗经静脉溶栓治疗后的65例患者,其中21例发生再次心梗为观察组,44例未发生再次心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峰出现时间、血脂水平变化、心梗后抗凝治疗、心绞痛的发生、个人生活方式等与再次心梗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心梗发生在下壁的比例高(61.9%(13/21)比38.6%(17/44)),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及酶峰出现时间明显延长((60.7±18.2)min比(30.2±12.1) min,(14.2±1.7) h比(12.2±1.5)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TC(mmol/L):5.41±2.72比4.12±1.98,TG(mmol/L):1.88±0.81比1.41±0.75,LDL-C(mmol/L):4.12±1.71比2.11±1.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降低(HDL-C(mmol/L):1.72±0.82比2.94±0.71),观察组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T(s):11.1±4.2比20.3±5.3,APTT(s):13.5±63.5比24.2±6.8),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升高(52.4%比29.5%),心理健康人数的比例及每日参加适量运动人数的比例均明显降低(38.1%比70.5%,33.3%比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再次心梗的发生与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峰出现时间、血脂水平、心梗后抗凝治疗、心绞痛的发生、个人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眶壁修复术后斜视和复视眼外肌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对14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6月后仍有斜视和复视的患者,采取二期眼外肌手术治疗。结果4例为限制性斜视,二期手术后徙受累肌或/和缩短拮抗肌后,功能视野内复视消除;10例为非限制性眼肌功能不足所致斜视,二期手术缩短受累肌或/和后徙拮抗肌后,  相似文献   
84.
笔者于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经腹股沟切口置入腹膜前间隙Kugel补片治疗63例腹股沟疝,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62例,女性1例,年龄21~76岁,平均57岁。原发性斜疝59例(双侧3例),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复方皂矾丸在放疗中保护骨髓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放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放疗同时口服复方皂矾丸,对照组口服利血生,观察2组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较轻,且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皂矾丸配合放疗对骨髓保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优选炮制后鲜卑花属植物叶中熊果酸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超声功率(A)、时间(B)、次数(C)和溶媒用量(D)4个影响因素,以熊果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并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 超声影响因紊主次顺序为D、B、A、c.结论 熊果酸的超声提取最佳工艺为用8倍量无水乙醇浸泡30 min后,在输入功率80%下超声20 min 2次.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0例直肠癌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1)直肠癌组血清VEGF-C为326.94±13.19 pg/ml,对照组为185.97±17.27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直肠癌组术前血清VEGF-C含量为326.94±13.19 pg/ml,术后1月VEGF-C含量为206.45±15.36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直肠癌组血清VEGF-C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原发肿瘤Dukes分期:A-D期VEGF-C含量分别为271.25±30.13 pg/ml、315.22±22.17 pg/ml、376.77±95.29 pg/ml和427.41±40.19 pg/ml,D期患者VEGF-C含量明显高于A、B和C期(P〈0.05)。C期患者VEGF-C含量明显高于A期(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22例,VEGF-C含量为273.25±18.64 pg/ml;有淋巴结转移18例,VEGF-C含量为398.79±25.24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有可能作为直肠癌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8.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多数发生在基底节区又称壳核出血,其发生率约占60%,病死率为40%~70%。我们于2002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腰椎终板不同位点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L1~L5)5具,50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 mm的平底压头以12m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压缩加载实验,记录最大压缩力,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腰椎上、下终板中央至外周最大压缩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腰椎上、下终板前、后侧最大压缩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81).结论 腰椎上、下终板强度中央至外周均逐渐增大,前、后侧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中国发酵乳制品益生菌菌种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2000年~2006年发酵乳制品行业常用的137株益生菌菌种进行了毒力试验安全性评价,同时检测了31株益生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初步评估中国目前所使用的益生菌菌种安全性。结果表明:除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外,其余益生菌菌种均为安全的。31株益生菌均对下列抗生素敏感: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加替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头孢噻肟;而对萘啶酮酸、万古霉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