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2篇
  免费   1772篇
  国内免费   1424篇
医药卫生   34718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727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803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742篇
  2016年   820篇
  2015年   922篇
  2014年   1469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2006篇
  2011年   1999篇
  2010年   1837篇
  2009年   2023篇
  2008年   2151篇
  2007年   2083篇
  2006年   1991篇
  2005年   2054篇
  2004年   1606篇
  2003年   1447篇
  2002年   1160篇
  2001年   1009篇
  2000年   703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81.
肝纤维化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中尤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最为明显。研究表明,DCs对肝脏免疫功能具有关键调节作用,不仅能够介导肝脏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DCs在肝纤维化的不同时期对疾病的作用不同,在疾病的早期及消退期,DCs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而在疾病的中期,DCs则发挥相反的作用。该文对DCs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DCs介导调控肝纤维化的内在机制,为肝纤维化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指导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刘贞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8):1020-1023, 102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的血脂、血糖和尿酸水平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方法收集16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尿酸、血脂、血糖、凝血酶原时间、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HBV DNA,分析其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纤维化分期 < S2病人总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3.91%、15.22%,均高于纤维化分期≥S2病人的9.68%、5.19%(P < 0.05),而纤维化分期 < S2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 (APOA)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87%、3.26%,均低于纤维化分期≥S2病人的24.68%、18.18%(P < 0.05和P < 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34,P < 0.05)、凝血酶原时间(OR=1.981,P < 0.01)、LDL (OR=0.499,P < 0.01)、APOA (OR=0.375,P < 0.05)为慢性CHB病人中、重度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而血糖、UA水平对肝纤维化分期无明显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肝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FIB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DW-to-platelet ratio,RPR)指标变化。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1 d、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小板(Platelet,PL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根据所检测的指标运用公式计算出APRI、FIB4、RPR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75.56%,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APRI、FIB4、RPR分别为(1.36±0.21、6.69±1.03、0.16±0.09),6个月APRI、FIB4、RPR分别为(1.09±0.20、5.54±0.89、0.14±0.05),治疗前APRI、FIB4、RPR分别为(1.74±0.36、8.13±1.07、0.24±0.11),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APRI、FIB4、RPR指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APRI、TIB4、RPR分别为(1.32±0.28、6.23±0.95、0.19±0.09),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APRI、TIB4、RPR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明显改善CHB肝脏纤维化,并改善血清APRI、FIB4和RPR的水平。  相似文献   
85.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29-131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的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120例,其中50例接受肺功能检查。给予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HRCT),通过肺密度阀值分割法,测定感兴趣肺容积(VOI),获得CT肺容积参数(5个)。根据HRCT,将50例患者分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组(n=19)和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组(n=31)。分析CT肺容积参数、肺功能、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容积(NL)、全肺总容积(WL)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均呈高度正相关,且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NL%)与用力肺活量(FVC)/预计值%相关性最高,且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组NL%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预计值%呈高度相关(r=0.91),要高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组及整体。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的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ILDV%)、间质纤维化肺容积(ILDV)与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均呈高度正相关,NL%与kl-6在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组(r=-0.85)以及CTD-ILD总体(r=-0.81)呈高度负相关,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组呈中度负相关。结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的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血清炎症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OXs)在肝纤维化中,有助于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进而介导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发生及IRE1α-XBP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 alpha,IRE1α;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信号通路的激活。ROS是指分子氧(O_2)单电子还原后生成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的一类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包括超氧阴离子(O_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_2O_2)以及次氯酸根离子(OCl~-)等。它们可以与生物体内大量分子,包括无机分子、蛋白、脂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广泛互作,介导氧化还原修饰,引起脂质过氧化,进而引起肝细胞损伤。另可作为第二信使影响包括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在内的各种细胞的信号转导,导致HSC的异常活化和增殖,分泌大量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进而促使肝细胞凋亡并诱发肝纤维化。该文将对近年来NOXs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肺结核伴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伴慢性乙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可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促使结核病灶吸收、肺部空洞闭合、乙肝病毒转阴。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照射后大鼠颌下腺TNFα和FGF2的表达变化,探讨放疗后唾液腺纤维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19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只麻醉不照射)、照射组。照射组用15 Gy的X射线进行颌下腺区局部照射1次,照射后3 d和30 d处死大鼠取颌下腺,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TNFα和FGF2表达的变化。结果:照射后3 d和30 d大鼠颌下腺TNFα和FGF2表达均升高,30 d组高于3 d组。结论:照射后唾液腺纤维化可能与TNFα和FGF2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 terminal domain,BET)抑制剂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RL-2630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ALB/c-nu裸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Th17)数量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株CRL-2630,使用不同浓度BET抑制剂(2、4、8、16、32 nmol/L)处理48 h,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不同时间(12、24、36、48 h),CCK-8法检测各处理细胞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BET抑制剂浓度处理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BET抑制剂浓度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CRL-2630细胞48 h后HMGA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HMGA1过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RL-2630细胞,并用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48 h,检测细胞活性与凋亡情况;构建裸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模型并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BET抑制剂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RL-2630细胞的活性,32 nmol/L BET抑制剂以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RL-2630细胞的活性。随着BET抑制剂处理浓度的增高,CRL-2630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逐渐下降,凋亡率逐渐升高。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CRL-2630细胞48 h后,细胞中HMGA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cDNA3.4-HMGA1转染CRL-2630细胞再使用BET抑制剂处理后,细胞的活性升高而凋亡率明显下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经BET抑制剂作用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6、IL-17、IL-23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结论:BE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 CRL-2630细胞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时效和量效关系。BET抑制剂还可以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和相关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MGA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0.
在临床治疗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较高,该病症在甲状腺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但复发率较高[1],且滤泡上皮从弥漫性增生发展为局限性退行性变及局灶性增生风险较高,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存在癌变可能,主要因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所致[2]。医学研究表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发生甲状腺癌变的概率在17%左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