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10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虹鳟生理生化血液流学常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虹鳟是世界分布最广的养殖鱼类,人工条件下养殖每亩产量可达50吨,在国际市场上被列为高档商品鱼,是开发利用冷水资源的优良品种.作者于1994年3—4月份首次系统测试了100余尾虹鳟的生理、生化、血液流学常值28项,供淡水养殖科技工作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82.
正玉米分蘖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形成的原因不同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不一样,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各异。1玉米形成分蘖的因素1.1生理因素在玉米的生长期内,玉米每个节的叶腋处都会形成一个腋芽,一般情况下,除植株顶部5~8节叶腋处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发育成果穗,靠近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若玉米的顶端优势受到了抑制,玉米基部的腋芽才能形成分蘖。1.2品种差异玉米产生分蘖是由玉米品种的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的豆粕固态发酵实验室小试工艺中豆粕的粒度和容器内堆料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建立豆粕内活菌的有效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混匀方式对发酵豆粕中菌量计数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发酵容器、豆粕粒径和堆料厚度对发酵豆粕菌浓度的影响。[结果]发酵后豆粕在PBS振荡1 min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其中的细菌,以便后续计数;以4层报纸封口的50 m L离心管为发酵容器,采用经80目筛孔的豆粕颗粒和1.5 cm堆料厚度能获得最优的实验室小试发酵效果,菌浓度能达到1.65×1010~1.76×1010CFU/g。[结论]研究为发酵豆粕实验室小试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4.
零换水条件下益生菌组合在凡纳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应用益生菌的凡纳滨对虾零换水育苗技术,选择具有不同生态学功能的四株益生菌进行配伍形成两个益生菌组合PBE和PBN,并应用于凡纳滨对虾无节V期幼体(N5)至仔虾第五天(PL5)的育苗实验。每个实验组包含6个平行,同时设置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不换水,PBE和PBN组的水体中连续施用益生菌组合。当幼体发育至蚤状幼体Ⅲ期(ZⅢ)、糠虾幼体Ⅲ期(MⅢ)和PL5时,检测幼体变态率、幼体体内和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total culturable bacterial count,TBC)和假定弧菌总数(total presumptive Vibriobacteria,TPVB);在实验结束时统计各实验组幼体成活率,并用Illumina测序PL5幼体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在整个育苗周期内,未发生疫病;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合显著降低了(P 0. 05) TPVB在幼体体内和育苗水体中的相对含量,并显著提高了(P 0. 05) ZⅢ幼体和仔虾PL5的变态率和成活率(各增加15%)。各实验组的PL5体内核心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结构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红杆菌科是微生物群落中最具优势的菌群,在各实验组中的相对丰度为40%~86%。研究表明,零换水条件下,益生菌组合能够有效抑制弧菌在育苗水体和凡纳滨对虾幼体体内的过度增殖,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实现育苗的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85.
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 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 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通过设置6个不同微生元产品处理和6种不同使用方式,在覆膜滴灌条件下进行加工番茄田间小区试验。于加工番茄成熟期测定各小区单株果数、单果重和各项品质参数指标,计算产量和分析品质。从而探讨不同微生元产品施用量和不同使用方式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加工番茄品种"石番47号"在不同微生元产品处理的条件下,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处理5(抗菌肽40 mL/20 m2滴灌、植物疫苗1 000倍喷雾)和处理方式(播种期滴灌+幼苗期喷雾+幼果期喷雾)时,产量、可溶性糖和总酸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0 665.23kg/667 m2、7.21%和0.60%,产量较对照增产29.88%,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9%和0.18%。在处理6(抗菌肽40 mL/20 m2滴灌植物疫苗1 000倍喷雾)和处理方式(播种期滴灌+幼苗期喷雾+幼果期喷雾+膨果期喷雾)时,Vc含量达到最大,为19.37 mg/100 g,较对照增加了7.31 mg/100 g。因此,微生元产品可以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同时可提高果实Vc、总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改善加工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8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0份亚麻种质木酚素含量检测,并对其进行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分析,进一步了解亚麻种质的木酚素含量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高木酚素含量品种选育和后续亚麻木酚素品质改良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木酚素含量变幅为2.819~13.001μg/g,平均值为7.581μg/g,最高木酚素含量种质为加拿大的J-309。11对SRAP引物扩增得到13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为73,多态性比率为54.07%,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74。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6010、0.7341和0.4925。木酚素含量和基因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聚类的同一个类群中大部分种质相同。亚麻种质之间的木酚素含量差异和遗传多样性受地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参与病毒多肽前体的切割、组装和成熟,巳成为开发抗病毒药物的目标酶。本文依据近年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成果,就蛋白酶种类、病毒蛋白酶、病毒蛋白酶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937)注射Balb/c小鼠,取其免疫后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筛选与克隆,获得7株抗HHNBV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其中F9株的染色体数为87,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单抗滴度为1∶8,腹水为1∶1000。患有杆状病毒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的对虾组织切片的单抗酶联免疫染色,表明F9株单抗只与HHNBV病灶发生特异性结合,与对虾组织结构不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其用于现场样品的检测研究表明,该抗体适于用来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90.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与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虾后,最典型的免疫反应是对虾开放循环系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血淋巴凝结功能下降,感染部位聚集了大量的血淋巴细胞,且以颗粒细胞为主。WSSV可感染对虾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其中小颗粒细胞感染率高、感染速率快,感染后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可增加到50%;血淋巴中的总糖、总碳水化合物、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自然状态下广泛存在WSS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的存在会导致存在免疫反应情况下的感染复发,并且有助于病毒的传播;不同WSSV感染状态下过氧化物(POD)差异显著,其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潜伏感染虾样、中度感染虾样、严重感染虾样。而其抗菌活性(UA)、溶菌活性(UL)、酶氧化酶活性(PO)、碱性磷酸酶(ALP)和凝集效价(HAT)差异不显著;潜伏感染个体对再次接种WSSV有“类免疫应答”的抗性,这种抗性不是来源于发病期对虾的天然抗性,而是WSSV感染后的一种免疫系统增强。宿主细胞凋亡可能是感染对虾在高温时反而维持较高成活率的主要机制。免疫增强剂可对对虾防御WSSV感染产生影响,脂多糖、葡聚糖、肽聚糖、岩藻依聚糖和双链核糖核酸都已被证实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WSSV主要囊膜蛋白VP28可诱导对虾对WSSV感染产生抗性降低累积死亡率,高效价的病毒抗血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虾抗菌肽也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