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论文简要回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与目标、成就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择要强调了需要处理好形象工程与民心工程、单一工程与系统工程、大拆大建与保护传统、适宜生活与方便生产、乡村特色与城乡雷同、超前发展与和谐持续等系列关系,以此作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健康发展的一种展望。  相似文献   
72.
龙彬  颜虹 《重庆建筑》2013,(2):32-34
该文主要介绍了重庆市明代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东华观藏经楼的建筑现存概况。在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对东华观藏经楼残损状况及其文物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对藏经楼建筑环境和建筑本体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73.
龙彬  陈渊 《南方建筑》2009,(4):55-57
论文以贵州永兴古镇的保护规划设计为实例,在分析古镇传统空间特色、归纳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贯穿设计之中的缝补古镇传统肌理,再现街巷空间特色,恢复古镇建筑风貌,改善古镇人居环境的理念,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如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延续城市文脉,营造城市特色和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4.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配方、生产工艺及其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施用试验结果表明,西瓜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投入产出比达1:17.5。  相似文献   
75.
龙彬 《四川建筑》1998,18(3):8-12
管仲是我国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归纳出管仲的城市营建思想,进而结合古代城市规划实践,论述了管仲城市营建思想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6.
龙彬  胡衡 《重庆建筑》2014,(2):9-11
该文介绍了重庆南开中学津南村保护与功能更新的设计研究。在对其历史沿革、价值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修复与功能更新的方案,阐明了文物建筑的功能更新应当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并以此促进保护。  相似文献   
77.
龙彬  朱竞 《重庆建筑》2013,12(4):7-11
伴随着经济高效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山地城市空间呈现出加速增量式扩张态势,而由于山地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诸多山地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布局遵循着"分散组团"发展规律。该文具体分析多个山地城市的用地增量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形态,从城市自组织及他组织双重演化研究入手,解析增量发展阶段山地城市"分散组团"布局的动力因素和形成机制,为山地城市"分散组团"布局的规划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目前方兴未艾的名镇旅游保护开发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多数名镇保护开发过程中重视建筑遗产本体而忽视遗产周边自然环境的现象,以重庆秀山县洪安名镇旅游保护开发为例,提出不仅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还要考虑遗产周边的自然景观。只有人文与自然特色景观并重才能避免地域性特征同质化,同时给游客带来人文自然景观结合的特色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79.
在特定条件下,立足长远视野,历史城镇(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利用是契合、协同与共生的,基于此前提,以重庆洪安历史名镇为案例,对衰落型商贸古镇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利用的协同共生手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历史保护和旅游利用整合的六大方法:非遗充实街场、设施畅通建筑、节点衔接街巷、旅游强化动力、游线串联景点、地域联合共治等,力图为同型历史城镇保护和利用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0.
薛立新  龙彬 《新建筑》2011,(6):118-120
“建筑”现行内涵的功利与暧昧,是当代建筑粗糙、乏味的主要根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architecture”、“营造”与“建筑”三者的内涵.通过将“建筑”与“architecture”及“营造”分别比较,审视了“建筑”的现行内涵;并对其内涵提出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