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2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医药卫生   191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968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968篇
  2003年   883篇
  2002年   880篇
  2001年   812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710篇
  1998年   766篇
  1997年   767篇
  1996年   758篇
  1995年   645篇
  1994年   544篇
  1993年   408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针刺后溪穴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并进行疗效比较研究. 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 95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 7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u=2.05, P< 0.05).  相似文献   
72.
对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透刺面部穴位治疗,并与58例仅用超短波治疗的同病患者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提示透刺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3.
赵宗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39-141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2005与针灸、运动医学和体育学院学报等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针灸疗法”、“睾酮”和“运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检索与血睾酮、运动性低血睾酮和运动性疲劳有关的针灸(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和耳针等方面)文献,包括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类型以期刊为主。对搜集到有关运动性疲劳的文献中未涉血睾酮和运动性低血睾酮者,予以排除。资料提炼:对收集到的32篇文献,按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和耳针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和取舍。最终被采用文献24篇。资料综合:24篇文献包括临床治疗19篇,实验研究5篇。运动性低血睾酮主要以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耳针等的治疗为主。运动性低血睾酮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现代研究多集中在睾丸分泌睾酮能力的调节变化,以及睾丸自身机能的变化两个方面。针灸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的机制研究,主要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两个内分泌系统入手。针灸治疗研究中以补虚强壮的腧穴为主,取穴特点是标本兼治、局部整体兼顾、辨证配穴和独取特定穴相结合。结论:针灸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具有优势,随着针灸治疗手段的改进与更新和针灸与中药的结合,发挥中医辨证优选针灸处方、刺激强度和补泻手法,在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和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治疗和抗焦虑、镇静催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心理调护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采用中医特色疗法(针灸、耳穴压豆、刮痧)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统计其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为85. 0%,观察组为95.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用针灸、耳穴压豆及刮痧联合治疗不寐病症,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且疗效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75.
《光明中医》2021,36(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妇科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肥胖、多毛、痤疮、不孕等困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上疗效确切,针灸作为其一重要分支,以其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减少药物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此文旨在总结其中医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进展,一则为临床提供借鉴,二则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6.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基于中医体质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临床此病314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辨证分型,并按不同中医体质分类及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相应针灸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中医体质分类的治愈率,平和质(97. 1%)气虚质(86. 3%)痰湿质(78. 6%)阳虚质(73.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临床辨证分型的治愈率,风寒外袭型(90. 6%)肝郁气滞型(85. 1%)脾虚湿盛型(77. 4%)正气不足型(69.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中医体质治愈疗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治疗无效病例11例(3. 5%),其中气虚质1例,阳虚质2例,痰湿质及湿热质各4例。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且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疗程不同。基于中医体质,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进一步发挥针灸优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平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中风患者针灸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针灸治疗,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结论针灸疗法对于中风有着显著的疗效,对于提高中风的临床疗效,确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针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并观察与西药治疗的对照情况,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愈率。方法收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46例,其中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组45例,采用针灸治疗组56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比较3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和残余尿量情况及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针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针灸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6.7%、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针药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6%,与针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对近5年国内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的针灸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这些文献的文献数量、期刊分布、文献质量、针灸操作方法、选穴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25篇临床研究文献,分别发表在76种期刊上;常用治法是综合疗法,穴位敷贴和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是内关、心俞、膻中。结论:针灸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水平普遍偏低;针灸操作方法繁多,需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