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2005与针灸、运动医学和体育学院学报等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针灸疗法”、“睾酮”和“运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检索与血睾酮、运动性低血睾酮和运动性疲劳有关的针灸(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和耳针等方面)文献,包括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类型以期刊为主。对搜集到有关运动性疲劳的文献中未涉血睾酮和运动性低血睾酮者,予以排除。资料提炼:对收集到的32篇文献,按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和耳针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和取舍。最终被采用文献24篇。资料综合:24篇文献包括临床治疗19篇,实验研究5篇。运动性低血睾酮主要以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耳针等的治疗为主。运动性低血睾酮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现代研究多集中在睾丸分泌睾酮能力的调节变化,以及睾丸自身机能的变化两个方面。针灸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的机制研究,主要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两个内分泌系统入手。针灸治疗研究中以补虚强壮的腧(为主,取(特点是标本兼治、局部整体兼顾、辨证配(和独取特定(相结合。结论:针灸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具有优势,随着针灸治疗手段的改进与更新和针灸与中药的结合,发挥中医辨证优选针灸处方、刺激强度和补泻手法,在治疗运动性低血睾酮和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总结采用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08相关针灸康复疗法及抗运动性疲劳的章,限定章语言为中;检索词“针灸、物理康复、运动性疲劳”。资料选择:重点选择中医药和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与进展献。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运动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改变方面的献。纳入标准:①针灸动物对照试验。②试验包括药物对照组。排除标准:①非运动性疲劳实验的研究。②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3篇关于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22个针灸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l篇试验中,14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针刺足三里穴提高运动能力机制可能与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改善人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疲劳征得以解除。针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关元二穴被选择的频率较高,“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结论: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针灸能防治运动性疲劳、并能提高运动能力,使机体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总结采用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08相关针灸康复疗法及抗运动性疲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针灸、物理康复、运动性疲劳”。资料选择:重点选择中医药和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与进展文献。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运动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改变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针灸动物对照试验。②试验包括药物对照组。排除标准:①非运动性疲劳实验的研究。②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3篇关于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22个针灸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1篇试验中,14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针刺足三里穴提高运动能力机制可能与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改善人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疲劳征得以解除。针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关元二穴被选择的频率较高,“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结论: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时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5的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相关的文献,采用检索词“面瘫”和“针灸”分别与“时机”、“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组合后进行5次检索,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时机的研究。纳入标准: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研究。②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的比较研究。③不同时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特点的论述。资料提炼:就检索到的173余篇文献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8篇。资料综合:28篇文献主要表明:针灸应尽早介入面神经瘫痪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取穴宜少,刺激宜轻,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可配合特种电磁波照射或艾灸,应慎用电针或采用弱刺激;恢复期治疗应针刺宜深,手法宜重,可采用透刺法或电针,选穴宜多;后遗症期以补法为主,针刺以重刺为主,可在患侧局部刺络放血。结论: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实验研究近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毒考资料,并探讨进一步发展针灸治疗的策略。资料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0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针灸,针刺,前列腺增生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综述类文章及重复研究的文章,对所选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57篇相关文章,其中37篇属于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对其余20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15篇临床报道和5篇实验研究中包括约1301例患者和230只动物,通过临床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标准、生活质量评定指数、前列腺体积变化等)及实验观察均证实针灸疗法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同时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如体针、耳针、电针、芒针、针灸并用、综合治疗等。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对于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实验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技术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较多,从针灸选穴,穴位刺激方式及相关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1996—01/2004—10期间与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血管性痴呆;针灸疗法;穴位;电针”,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章,对是否应用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未作限制。对观察性文章、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检索到92篇相关文章,临床研究49篇,动物实验研究43篇。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了23篇,9篇系重复研究,8篇为观察性文章,6篇为经验总结及个案报道。对69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38篇选入参考文献。资料综合: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按辨证或辨病取穴,或在辨病结合辨证的基础上取穴。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电针等多种刺激穴位方式被应用,电针以操作易行和参数可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相对广泛。临床和基础研究已从神经递质、自由基、细胞凋亡等方面揭示了相关作用机制。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目前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针灸作用机制的核心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揭示,基因水平的研究可能是重要楔入点。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消除或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方法。资料来源:检索1994/2006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和www.highwire.org网站中关于运动性疲劳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Sports Fatigue”,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中文检索词为“运动性疲劳”,并限定语种为中文;另外手工查找运动性疲劳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文献,所选择的文献为研究原著,排除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28篇运动性疲劳的文献,在选择、分析的基础上,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最终提炼出3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文章。资料综合: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可以分为中枢性疲劳机制和外周疲劳机制。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较多,可以采取休息、营养、推拿、中医药等方法来预防和恢复。结论:运动性疲劳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因此,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和缓解运动性疲劳,对提高运动成绩和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近年国内有关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治疗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和评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6—06中有关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关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肥胖症,针灸治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择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治疗及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论著100篇,内容有不同程度重复的5l篇,非单纯性肥胖治疗及综述15篇,予以删除,对剩余34篇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查找全文,其中治疗性文章10篇采用主流针法治疗,10篇采用特殊针法治疗。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机制性文献14篇,其中针刺对中枢神经作用2篇,对体内活性物质作用l篇,对神经内分泌调节4篇,对物质代谢影响5篇,对内脏功能影响2篇。 资料综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有体针疗法、耳针疗法、耳体结合、头体结合、体针结合运动、减肥餐等主流针法,还有穴位埋线、循经点穴推拿、腰腹部群针、华佗夹脊治疗、八阵穴闪罐、针刺水穴、穴位贴磁治疗等方法。肥胖机制研究主要从针刺对中枢神经、体内活性物质、神经内分泌功能、物质代谢、内脏功能的影响探讨。 结论:以辨证取穴为基础,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能起到良好临床效果。针灸治疗肥胖的机制与神经、内分泌、体内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时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5的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相关的文献,采用检索词“面瘫”和“针灸”分别与“时机”、“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组合后进行5次检索,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时机的研究。纳入标准: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研究。②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的比较研究。③不同时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特点的论述。资料提炼:就检索到的173余篇文献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8篇。资料综合:28篇文献主要表明:针灸应尽早介入面神经瘫痪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取穴宜少,刺激宜轻,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可配合特种电磁波照射或艾灸,应慎用电针或采用弱刺激;恢复期治疗应针刺宜深,手法宜重,可采用透刺法或电针,选穴宜多;后遗症期以补法为主,针刺以重刺为主,可在患侧局部刺络放血。结论: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聪  符文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13-115
目的:阐明针灸治疗抑郁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率。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9—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抑郁症”,或“抑郁发作”或“抑郁性神经症”和“针灸”或“针刺”或“电针”或“穴位注射”或“毫针”或“头针”或“耳针”和“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针刺治疗抑郁发作性心境障碍的基础理论及临床观察的文献,对基础理论的文献进行观点归纳,以及对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进行筛除,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把属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作为纳入标准。 资料提炼:概述中引用2篇关于抑郁发作的背景文章,未算入收集文献。共收集到87篇关于针灸治疗抑郁发作的文献,10篇为基础理论,选取论述病因病机的文献6篇,论述治则治法的3篇;其中属于电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17篇,选取了4篇;属于头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10篇,选取了2篇;属于毫针疗法临床研究有24篇,选取了6篇;属于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研究有2篇,选取了2篇;属于耳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2篇,选取了1篇;属于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22篇,选取了3篇。共纳入27篇,排除60篇。 资料综合:①祖国医学中没有“抑郁发作”的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古代医籍,大多把它归属于中医学中的“郁病”范畴。《内经》中首先提出了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病总的发病机制。②现代学者以“行气、调中”、“调理脑神”、“调神疏肝法”为主要治则治法,还有学者采用了分期治疗的方法,即早期行气解郁、中期下气开结和后期益气宁神。③抑郁发作中医疗法主要有电针疗法、头针疗法、毫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耳针疗法、运用针刺和中药结合心理疗法综合疗法。④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发作性心境障碍方法各异,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存在诊断标准不统一、不明确,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较少,多数的临床研究缺乏规范化设计,操作方法缺乏规范等问题。 结论:针灸治疗抑郁发作性心境障碍的有一定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经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通过对针灸治疗抑郁发作进行研究,寻求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将会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的社会经济负担方面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