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382篇
生物科学   460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基于GAM模型的阿拉伯海鲐鱼渔场分布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2017年中国印度洋围拖网生产数据以及同期的海表温度、叶绿素、表层海流和海面高度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建立了围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对海洋环境的非线性响应模型,分析了阿拉伯海鲐鱼(Scomber australasicus)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对阿拉伯海鲐鱼渔场有显著影响,GAM模型的方差解释率为30.1%;印度洋季风对鲐鱼CPUE影响大,鲐鱼CPUE在印度洋东北季风高,在夏季季风低;全年阿拉伯海鲐鱼围网渔场主要分布在60°E、13°N-15°N斜向椭圆区域;模型表明,鲐鱼渔场适宜海表温度为26~28℃,叶绿素浓度0.2~0.5 mg·m^-3,海面高度0.2~ 0.4 m;影响鲐鱼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海面高度、经纬度、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  相似文献   
72.
首次报道了萝藦科(Asclepiadaceae)球兰属(Hoya)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缅甸球兰(Hoya burmanica Rolfe),该种原记载产自缅甸和印度,2017年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有分布。缅甸球兰与琴叶球兰(Hoya pandurata Tsiang)最为相似,但前者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中脉在叶背面微凸起,花冠杯状,二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73.
研究槲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的增香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槲树资源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及干燥槲树叶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对加入β-葡萄糖苷酶前后槲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新鲜槲树叶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干燥槲树叶中72个化合物,表明槲树叶中所含化学成分丰富但新鲜槲树叶与干燥槲树叶中化学成分差别大;加入β-葡萄糖苷酶提高了槲树叶中某些香精成分的相对含量,说明β-葡萄糖苷酶对槲树叶具有增香作用.  相似文献   
74.
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认识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于2016年4月至12月对江汉平原4处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和理化因子开展了逐月调查与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4种, 其中绿藻78种、蓝藻16种、硅藻15种、裸藻3种、隐藻2种、甲藻7种、金藻3种。6—9月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大值, 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波动范围在1.37×105—2.93×108 cells/L, 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5—208.60 μg/L。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28种, 主要优势种有颤藻、蓝纤维藻、微囊藻、小球藻、隐藻等。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周年变化范围为0.64—6.3, 多样性指数最高出现在10月份, 最低出现在8月份。结果显示, 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 细胞密度变化显示时空的一致性, 优势种组成以及优势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P<0.05), 稻田的浅水环境以及小龙虾的养殖行为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鉴于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对于水生态环境和小龙虾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关注种养结合水体中藻类群落的演变规律对于保障稻田种养的综合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高寒荒漠作为青藏高原植被带谱的顶端类型广泛分布于祁连山高海拔地区, 其生长和分布条件与周边区域差异明显,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且研究较少。该文利用1990年以来的Landsat TM、OLI数据, 采用决策树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提取了祁连山高寒荒漠的分布范围。结合气候变化情况, 综合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30年祁连山高寒荒漠分布的动态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 (1)近30年增温气候变化过程中, 祁连山高寒荒漠分布范围呈萎缩趋势, 萎缩速率约为348.3 km 2·a -1, 萎缩变化幅度表现为西段>中段>东段, 局部地段上存在扩张现象。上述现象导致高寒荒漠下界平均海拔以每10年约15 m的平均速率向更高海拔推进, 向上推进幅度为西段>东段>中段; (2)受水热条件控制, 近30年祁连山高寒荒漠分布动态变化集中分布在低坡度地区。由于水热背景条件的空间差异, 祁连山东段和中段阳坡上高寒荒漠分布动态变化大于阴坡, 而在祁连山西段表现相反; (3) 1990年以来, 祁连山增温显著, 降水量微弱增加。在气候变化以及区域地形限制共同影响下, 祁连山高寒荒漠分布变化时空差异明显, 且过渡带上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温相关性高于降水量。以上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影响祁连山高寒荒漠分布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差异, 但气温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增温促进了高寒荒漠下接植被带主体高寒草甸的生长。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森林群落树种组成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粤东亚热带地区苔藓植物的组成和分布对林分类型的响应。根据森林乔木层的树种组成划分为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木荷(Schima superba)+米锥(Castanopsis carlesii)和米锥3种森林类型。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中苔类(liverworts)和藓类(mosses)植物群落组成特征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双齿裂萼苔(Chiloscyphus latifolius)和细指苔(Kurzia gonyotricha)在3种类型林分中的重要值变化指示了苔类植物群落的差异。3种类型林分中,均以东亚拟鳞叶藓(Pseudotaxiphyllum pohliaecarpum)为优势种。不同林分中藓类植物种类组成主要表现为亚优种分布的不同。这表明森林群落树种组成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对林内苔藓植物的分布和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改良丁字带对比传统丁字带对妇科阴式手术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阴式手术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3例使用改良丁字带固定,对照组93例使用传统丁字带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敷料污染,引流管阻塞、脱落,皮肤受损,排尿困难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23.66%,敷料污染发生率为29.0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为7.52%,皮肤受损发生率为3.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科阴式手术后使用改良丁字带固定能够减少手术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西方化的高脂饮食方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高脂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促进宿主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从而增加体重形成肥胖。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导致宿主能量吸收增加,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增加,而有减肥功能的短链脂肪酸合成能力下降。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控制食欲,从而调控肥胖的形成。本文系统介绍了最近几年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研究,总结了一些与肥胖形成有密切关系的肠道菌群以及其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最后总结了肠道菌群可以作为一个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有效靶点,可以通过在食物中添加有益菌或者通过菌群移植来治疗肥胖。  相似文献   
7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导致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Ⅰ类致癌因子,根除H.pylori对防治上述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含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药物进行H.pylori的根除,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随着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增加,根除率持续下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初次或多次治疗失败后再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很少。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将益生菌应用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益生菌在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80.
从葡萄、葡萄发酵物、土壤及酒厂设备分离到3 991株新疆本土葡萄酒酵母菌,并通过Wallerstein Laboratory(WL)营养琼脂培养形态分类、代表菌株26S rDNA Dl/D2和5.8S-ITS区域序列鉴定,对新疆葡萄酒酵母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和多样性分析,得到22个WL培养类型,7个属13个种。伊犁和于田地区酵母菌种类最多,达10个种;叶城地区和中信国安、乡都酒业、野果林(伊犁)酒厂酵母菌种类最少,仅有1种。新疆优势种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陆生毕赤酵母(Pichia terricola)、Metschnikowia aff、核果梅奇酵母(Metschnikwoia fructicola)、韩国梅奇酵母(Metschnikwoia koreensis)在新疆地区首次分离鉴定到。对新疆葡萄酒相关的酵母菌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新疆与葡萄酒相关的酵母菌丰富多样。为新疆葡萄酒酵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葡萄酒的质量控制等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