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5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医药卫生   540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犬海水浸泡胸部爆炸伤实验模型,探讨早期救治结果。方法:20只成年杂犬随机分为爆炸伤组(n=10)和锐器伤组(n=10)。两组动物均于致伤后浸泡在人工配制的海水中25min,而后打捞出海水环境后予以紧急救治。实验中全程监血液动力学呼吸系统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海水浸泡后爆炸伤组的伤情明显重于脱器伤组,经救治后两组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但锐器伤组更为明显。结论:本胸部爆炸伤模型是可行的并且重复性好,创伤后造成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与临床所见相符,适用于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爆炸伤的伤情更为严重,除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高渗血症外,严重的肺损伤可能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心包穿刺引流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有资料报道 :严重并发症可高达 2 0 % ,与心包穿刺有关的死亡率为 2 - 4% [1 ]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法[1 ] ,在X光下于剑突下穿刺 ,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引流 ,避免了反复穿刺和穿刺误伤心肌 ,操作安全、快速、简便。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为 1 997年以来住院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 9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共穿刺置管 1 1例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4例 ,结核 3例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 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1例。1 2 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前先行二…  相似文献   
73.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发病机理,阐述“筋骨平衡”对维持颈椎“筋柔骨正”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颈椎筋骨系统的“骨张筋,筋束骨”作用受限和颈椎经筋软组织及骨骼生物力学异常改变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拿治疗颈椎病在“理筋”“微调骨”的调衡作用下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重塑筋骨平衡,以期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王海莹  吕冰  李辉  王顺义 《中国骨伤》2021,34(11):1016-1019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120例L4-L5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20例L4-L5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4-L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及小关节不对称性。比较两组患者参数的差异并对有意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方向与脊柱-骨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PT、LL、SVA、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角是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滑脱组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与PI、PT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是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并且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和大PI、P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2年,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疼痛,增强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王剑锋  黄小强  李辉  马建兵 《骨科》2021,12(2):137-14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10月行单侧TKA术后由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的新鲜肌间静脉血栓病人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龄为(56.3±7.7)岁(46~82岁)。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肌间静脉血栓在术后2周、6周、3个月的溶解情况。分析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中止血带应用、麻醉方式、血栓最大直径、抗凝时间等因素对肌间静脉血栓转归的影响。结果术后2周复查时13例(20.3%)血栓消散,37例(57.8%)部分溶解,12例(18.8%)无变化,2例(3.1%)近端延伸;术后6周时33例(51.6%)血栓消散,27例(42.2%)部分溶解,4例(6.3%)无变化;术后3个月时55例(85.9%)血栓消散,9例(14.1%)部分溶解。术后3个月内所有病人未发现肺栓塞、血栓栓塞后综合征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先后证实术中是否应用止血带、麻醉方式、血栓最大直径是否>0.7 cm、是否延长抗凝时间是(术后2周、6周、3个月时)肌间静脉血栓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KA术后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趋向于自然消失;术中不用止血带、选择收肌管阻滞麻醉有利于TKA术后肌间血栓的消散;肌间静脉血栓最大直径<0.7 cm时容易消散且不易向近端延伸。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40岁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通过宁波市2015年具有人群代表性的成年人慢性病监测调查获得身体活动和人口特征基线数据,利用2015-2019年宁波市慢性病监测信息协同管理系统获得脑卒中发病数据,将数据库进行匹配形成队列。身体活动按照每周身体活动量(METs)分为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不同身体活动分类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结果 2015年基线调查共纳入3 353名研究对象,截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50.28±2.54)个月,共发生脑卒中事件31人,累积发病率为242/10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BMI、是否高血压等因素后,身体活动强度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低,平均降低37.9%(HR=0.621,95%CI:0.393~0.983)。与低强度身体活动者相比,高强度身体活动者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了63.1%(HR=0.369,95%CI:0.139~0.976),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者与低强度身体活动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12,95%CI:0.323~1.569)。结论 身体活动强度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低,应加强社区支持性环境建设,提高人群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宁波市社区居民新发高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对该地区高血压进行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2-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宁波市已纳入社区管理的3779例新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收集相关信息。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3779名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为(61.3±6.8)岁,血压控制率为57.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OR=1.337)、血糖异常(OR=1.376)与血压控制不利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学及以上学历(OR=0.588)、2种及以上药物治疗(OR=0.764)与血压控制不利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宁波市社区高血压监测与规范管理工作已显成效,但仍应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79.
5-羟色胺 (5 - HT)是下行抑制系统参与镇痛作用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脊髓背角浅层 ( 层和 层 )是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递和中枢对外周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的主要部位。但 5 - HT发挥镇痛作用的途径和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总结本研究组近年来的研究和综合以往他人的研究 ,提出了 5 - HT在脊髓水平影响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几种可能机制。脊髓背角浅层 ( 层和 层 ) ,尤其是 层 (胶状质 ) ,是接受无髓和薄髓初级传入纤维传递的伤害性信息的主要部位 [1 ,2 ] 。胶状质主要由中间神经元及传递伤害性信息的局部环路构成 ,也是中枢的下行抑制…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