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8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小麦粉的等级标准,用不同种小麦制成强力、中力、薄力小麦粉,并用其制作面包、面条和蛋糕等二次加工品,得出不同等级的小麦粉与不同二次加工品相适应,等级小麦粉的生产是完全必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2.
不同品种绿豆淀粉的功能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个品种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绿豆淀粉的化学组成及糊化特性、溶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并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功能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绿豆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不同,其分布范围为33.10%~44.08%;不同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参数间有明显差异;潍绿4号和中绿1号绿豆淀粉峰值粘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安绿8号具有最低破损值(p0.05),毛绿豆和安绿092具有较低的回生值。绿豆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与温度有关,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品种绿豆淀粉糊经一次冻融后析水率均较高,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析水率均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糊的最终粘度和回生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74,r=0.725;p0.05),与膨胀度之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05,p0.01)。  相似文献   
63.
制汤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铭铎  缑仲轩 《食品科学》1998,19(11):56-59
研究了不同料水比制得清汤的感官性能,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态氮,钙和铁的浓度及绝对量,同时考察了制汤过程中这些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回顾了国外工业科普旅游的起源,通过工业示范点分析我国工业科普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工业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发展效益不均衡、产品形式单一、旅游者旅游意识不强、旅游服务质量低下、发展观念落后。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工业科普旅游过程中目标明确、产品丰富、客源广泛、经营灵活、注重营销五个方面的经验。基于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均衡开发效益、丰富产品结构、转变旅游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政府支持五个维度得出对我国工业科普旅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采用响应面法探讨玉米胚芽粕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酶解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纤维素酶的加酶量、酶解时间和料液比对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量13Iu/g、液料比13∶1、时间为3.0h,在该条件下玉米胚芽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6.65%,占总膳食纤维的49.01%。  相似文献   
66.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改良剂最佳添加方式及最佳添加量,并对添加后的面团微观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改良效果;采用L9(34)正交设计确定最佳因素组合。结果表明:改良剂最佳添加方式为直接添加,最适添加量为大豆蛋白5%;大豆多糖0.1%;壳聚糖0.5%。  相似文献   
67.
郭希娟  王瑞琦  杨铭铎 《食品科学》2016,37(20):268-273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对拟合系数R2的评价分别确定贮藏过程中油炸挂糊肉片水分迁移及解吸等温模型。结果表明,在0~40 ℃时水分传质方式4 h前以表层蒸发为主,内部交换为辅,4 h后主要以内部交换为主。温度与水分散失速率正相关,4 h前为增速期。解吸等温线模型显示为S型属于Ⅱ型等温线。0~40 ℃水分活度相同时,平衡含水量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动力学模型及解吸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水分的动态变化。4 h前,水分散失的主要部分为自由水,此时t22、t23变化较小,水分的散失形式为表层扩散。温度对水分迁移的动态变化影响更为显著(P<0.05),30~40 ℃时t22减小,P23增加明显,说明部分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转换,水分散失主要为不易流动水。  相似文献   
68.
试验以猪骨为原料,对微波法提取猪骨呈味物质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物料比、微波功率以及微波作用时间三个主要因素,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微波法提取猪骨呈味物质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物料比1:11、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 h.并对微波法和传统蒸煮法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可以显著提高猪骨呈味物质的提取效率,与传统蒸煮法相比较,微波法的水解度和氮收率分别提高了49.5%和7.8%;微波法提取的猪骨提取液中Ca,Zn,Fe,Mg的含量要比传统蒸煮法高,微波法的Ca,Zn,Fe,Mg含量比传统蒸煮法分别提高了7.90%,36.69%,16.17%,9.84%.  相似文献   
69.
鸡腿蘑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研究了鸡腿蘑酶解前后的风味物质,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鸡腿蘑中挥发性成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进行分析其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鸡腿蘑在酶解之前测出8种风味物质,酶解后共测出16种风味物质,通过酶解可以增加鸡腿蘑中的风味物质的数量。  相似文献   
70.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红肉食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谱技术与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一体的无损检测技术,该项技术能快速、全面、无损地获取肉品的内外部信息,在红肉食用品质的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在简述高光谱成像原理的基础上,详述近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红肉制品食用品质方面的应用,并对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概述,以期为红肉无损检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