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环异位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主要检查手段。方法对182例环异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环异位相关的临床因素为哺乳期、人流后、平产产时、剖宫产术中上环等。结论哺乳期、人流后、平产产时、剖宫产术中上环是导致环异位的主要临床因素。最常见的异位部位是子宫内,发生部分或完全嵌顿;而异位于子宫外最常见的部位是盆腔内。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月经改变、下腹隐痛、腰骶部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盆腔B超、盆腔X线是我们诊断环异位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胸外按压标准对操作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工业大学42名大学一年级学员,按照自愿原则参与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导师组由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3名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导师组成。学员分组接受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课程培训,之后在模拟人上考核合格后进入研究。每个受试学员进行8min不间断的胸外按压,对比他们按压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乳酸变化。结果 42名受试者均完成8min持续胸外按压。总体按压深度均未达到指南要求,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中女性按压深度明显低于男性学员。按压频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心率、乳酸在按压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即使遵循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胸外按压标准,非医学专业的CPR操作者依然无法到达指南推荐的标准。按压质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考虑到乳酸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提示可以通过监测心率情况来判断疲劳程度,指导CPR轮换策略。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近些年微循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解释经络现象、揭示经络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经络与血流微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发现经络现象与微循环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并且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及其他疗法对一些以微循环改变为突出病理表现的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现代医学部分检测技术对微循环血流量的研究只能反映经络的部分功能,经络整体特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64.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上皮防御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上皮防御屏障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TI预处理组及UTI治疗组,后3组再按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3、6和12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采用改良的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预处理组在CLP前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25 kU/kg,治疗组在CLP后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50 kU/kg.分别于CLP后3、6和12 h活杀大鼠,取回肠黏膜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黏膜防御素-5(RD-5)和肠三叶因子家族3(TFF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肠绒毛顶端上皮脱落,固有层崩解,毛细血管出血和溃疡形成,UTI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能显著减轻上述改变.模型组RD-5和TFF3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TI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能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P<0.05或P<0.01);预处理组CLP后12 h较治疗组升高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脓毒症时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受损,UTI对其有保护作用,从而遏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5.
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互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新一代测序发现不仅肠道,呼吸道也存在着微生物群,且肠-肺微生物群之间通过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如何调节免疫应答,包括其在局部和全身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时,解析肠-肺轴之间的免疫联系,对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探索新的疾病诊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于2020年1月23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应对"新冠肺炎"的疫情;在疫情得到遏制以后,于2020年2月24日下调为二级响应。我们拟对本次一级响应期间与2019年度同一时期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通过急诊科信息系统分析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4日至2019年2月23日和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3日期间"每日来诊人数"、"各病情等级分诊人数及其占比"和"留观人数"等资料。结果:在同期时间段区间内:患者就诊人数2019年共6081人,2020年共3197人,日均就诊量显著下降(196±29 vs.103±45,P0.05)。2020年Ⅰ级和Ⅱ级病人比例较2019年显著上升,但Ⅳ级病人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影响下,急诊就诊总人数虽然明显下降,但是危重病人的比例明显上升,急诊科的工作量依然繁重,人力资源需要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67.
低温治疗目前已经被认为是提供心搏骤停全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保护重要的治疗措施.2002年关于复苏后低温治疗的两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客观地阐明低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这最终促使国际复苏联盟和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心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进行维持治疗12~24 h的亚低温(32 ~34℃)治疗.尽管如此,最新的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中仍然未对低温治疗的实施给予具体的指导,对低温治疗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讨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 n=8)及模型组( n=10)。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T2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比较两组大鼠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及AQP4及和NS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的差表达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脑损伤的诊断效能。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抗体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差分熵、逆差矩及高灰度不均匀性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大鼠全脑T2WI纹理特征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及逆差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05),而差分熵及高灰度不均匀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0.05)。差分熵诊断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22,敏感度100%及特异度75%。模型组AQP4及NSE表达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评分明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0.05)。最小强度值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 r=0.501、0.568, P=0.048、0.022);标准偏差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 r=0.620、0.530, P=0.010、0.035);差分熵与AQP4抗体表达呈负相关( r=-0.535, P=0.033)。 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评估脑水肿及神经元受损情况程度,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和差分熵是反映评估心脏骤停CPR后脑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其中差分熵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研究连续按压联合规则通气和30:2按压通气策略对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家猪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交换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致颤法建立10分钟室颤家猪模型,16头动物随机分为连续按压联合规则通气组(CC组)和30:2通气组(VC组)。两组动物均使用机械按压,CC组的动物以连续不间断按压联合每分钟10次的呼吸频率进行通气,而VC组中以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机械心肺复苏。心肺复苏6分钟后予单次120 J电击除颤。复苏过程中以及复苏后连续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检测血气分析。结果:复苏期间VC组与CC组的冠状动脉灌注压以及动脉PH,PO_2以及乳酸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动物均成功复苏,复苏后两组动脉pH,PO_2,以及乳酸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与VC组动物相比,在CC组动物中明显观察到更多的肋骨骨折。结论:连续按压联合规则通气和30:2按压通气策略对心跳骤停家猪复苏过程以及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交换效果一致,但增加了肋骨骨折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