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瘤周血管的保护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瘤周血管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与手术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听神经瘤64例,其中肿瘤全切52例(81.25%),次全切12例(18.75%)。术中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其主要的分支完整保留58例(90.62%)。面神经未能解剖保留11例(17.19%);术后早期面瘫21例(32.81%),6个月至6年的随访期中14例无改善;术后死亡3例(4.69%)。结论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的供血动脉,对于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熟悉解剖和细致的显微操作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为颅脑外伤引起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目前 ,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TCCF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1 ,2 ] 。笔者从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对 9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施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性 8例 ,女性 1例 ;年龄 30 .2± 5 .1岁 (16~ 5 2岁 )。 9例皆有头部外伤史。临床表现 :9例皆有持续性吹风样颅内杂音 ,压迫同侧颈动脉后杂音消失 ,且皆有不同程度的球结膜充血、水肿 ,眼…  相似文献   
63.
炎症、肿瘤、出血或外伤可引起蛛网膜粘连,并且常形成囊肿,真正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少见.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可分为肠源性囊肿、类畸胎囊肿和硬脊膜外囊肿.本病的临床诊断近于不可能,临床体征常与多发性硬化或脊髓血管畸形相似,最后确诊需依靠活检或组织切片检查,很可能只有病理学意义.通常要对这类疾病进行区别很困难,特别是  相似文献   
64.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头痛3d余”,于2013年4月26日收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3d前突发头痛,于当地医院治疗,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颅脑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瘤,小脑后下动脉(PICA)自动脉  相似文献   
65.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的小儿颅内肿瘤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强调手术全切除肿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43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颅内肿瘤多生长在中线结构附近(81.4%),肿瘤体积巨大(直径>4cm占93%);病理性质以胶质瘤(25.6%)、髓母细胞瘤(23.3%)、颅咽管瘤(18.6%)多见,三者共占67.5%;显微手术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达86.8%,手术效果良好。结论:重视小儿颅内巨大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在保护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力争首次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6.
背景与目的:小脑前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窝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入路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7.
经岩骨后人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应用解剖学入手,量化和微创化研究经岩骨后入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颅底剖面的解剖测量;对6侧(3具)头颅标本模拟经岩骨后入路,进行入路全程解剖观察。结果确定了经岩骨后入路的骨窗后下界和入路行经的重要路标;观测了面神经管和迷路结构的解剖关系;明确了安全切除岩尖区骨质的范围。依据上述观测结果,模拟、验证经岩骨后入路,并提出改进方法。结论传统经岩骨后入路对岩尖区硬膜内结构的暴露范围有限,手术风险较大。通过量化、微创化研究经岩骨后入路的硬膜外骨切除操作,改进硬脑膜和小脑幕切开方法,明显扩大对岩尖区硬膜内结构的显露,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高表达热休克蛋白70(HSP70)C6细胞瘤苗擞活的SD大鼠脾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瘤机制。方法 采用经诱导高表达HSP70的灭活C6细胞作瘤苗.体外刺激大鼠脾细胞进行肿瘤杀伤试验。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杀伤瘤细胞的变化。结果 (1)经瘤苗刺激的大鼠脾细胞对C6细胞的杀伤率较直接用灭活C6细胞刺激的脾细胞或未受任何刺激的新鲜脾细胞显著增高。(2)行肿瘤杀伤试验时FCM检测到亚二倍体峰.电镜发现靶细胞受攻击后出现染色质浓聚于核膜边缘.呈境界分明的块状或月形、半月形小体,或整个细胞核固缩成块状物,电子密度高,核膜、胞膜完整,或可见到凋亡小体.部分见髓鞘形成。有些效应细胞坏死。结论介导靶细胞凋亡可能是高表达HSP70的C6细胞瘤苗主动免疫抗瘤效应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脑原发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发性脑胶质瘤多药耐药(MDR)的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原发性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结果 TopoⅡ在正常脑组织中没有表达;原发性胶质瘤中TopoⅡ的表达率为59.4%(60/101).阳性表达位于肿瘤细胞核.TopoⅡ在原发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TopoⅡ在原发性胶质瘤中的不同表达与胶质瘤MDR的产生密切相关.检测胶质瘤细胞TopoⅡ的表达可预示不同的化疗敏感性及肿瘤恶性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选择化疗方案及进行个体化化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24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术中靶点调整率82.5%,手术有效率100%;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僵直91.0,运动迟缓86.7,震颤83.3,步态73.4,平衡68.5,"关"状态76.0.左旋多巴引起的并发症基本消除,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比传统的丘脑毁损术更加全面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运动迟缓和左旋多巴诱导的并发症更具治疗优势,副作用较少.微电极导向确保靶点的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