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天然气烃源新认识及其示踪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方海相层系多种烃源(烃源岩、固体沥青、沥青砂岩、原油/油苗)、天然气相关模拟实验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海相层系存在多种烃源共存且相互转化、连续或叠置生烃特征,尤其南方海相烃源岩普遍存在生气母质的物质状态转换和生烃过程与贡献的接替,呈现出“多源复合、多阶连续”的天然气形成演化特点。根据母质继承效应、同位素分馏效应及累积效应,构建了以稳定同位素组成为基础,以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轻烃、非烃气体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微量元素为重要手段的不同形式烃源转化成烃过程的示踪指标体系,可以示踪不同形式烃源转化成烃过程。进一步完善了天然气形成、成藏的三元示踪体系,提出了气源岩时代模型公式以及气-源对比、成因判识指标及其示踪,初步建立混源气识别及混源比例定量判识模型。  相似文献   
52.
中国烃源岩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油气工业发展60年历经两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实现了陆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并建立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实现了海相碳酸盐岩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形成了中国特色海相石油地质理论。这些成果基于从中元古界到新近系均有发育的丰厚烃源岩基础,其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和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成了主要的石油储量,发现了大庆油田、渤海湾富油区和塔河等大油田;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构成了天然气储量主体,探明了苏里格、克拉2和普光等大气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油气勘探更呈现出"三海一陆"并进、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继上世纪60年代大庆和渤海湾油气大发现以后,全国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再次突破10×108t大关,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也以年均5000×108m3的速度增长。该成果的取得与优质烃源岩、多元生烃的认识及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理论的提出等理论认识的重大突破,以及不断进步的钻探、物探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勘探技术密不可分。目前,我国烃源岩研究仍面临着找到了大油气田主力烃源岩尚未明确、深层油气生成及其保存机制尚不清楚和资源潜力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等亟待解决的众多挑战,其未来发展必须借助于油气勘探稳定发展的良好时机,把握生烃成藏的核心问题和勘探开发实际需求,切实将成烃与成盆、成藏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来动态研究烃源岩问题。  相似文献   
53.
1 防水剂的组成与特性有机硅防水材料种类很多,一般用于建筑工程的品种主要有:1)有机硅橡胶 HO[(CH_3)_2SiO]_nH2)有机硅树脂 [(CH_3)_2Si]_m[CH_3SiO_(3/2)]_n3)甲基硅油 (CH_3)_3SiO[HCH_3SiO]_nSi(CH_3)_34)甲基硅醇钠(钾) HO[CH_3NaOSiO]_nH有机硅橡胶主要用作嵌缝堵漏材料。甲  相似文献   
54.
基于测量的6 GHz频段大规模多天线信道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大多数大规模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信道特性的研究都是针对理想的独立同分布瑞利信道条件,其传播环境为"适宜的",即大规模MIMO系统中各子信道是正交的.但在实际的物理信道中,其传播条件是"非适宜的",对"非适宜"条件下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特性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章基于校园室外场景在6 GHz频段下进行实地无线信道测量,利用奇异值分解,探讨了真实环境中各子信道的正交性,并进行了信道容量的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天线数的增加,正交性明显得到提升,当发射端天线数十倍于接收天线数时,容量值提升最为明显,相比于独立同分布的瑞利信道,真实的传播环境下,各子信道并非完全正交,容量值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在"非适宜"条件下,大规模多天线系统性能并没有获得满增益.  相似文献   
55.
刘珊  陶成  刘留 《电信科学》2016,(1):25-33
为解决室内及热点地区流量激增的问题,3GPP标准组织在Release12 (R12)中提出了LTE-Hi,由于其覆盖场景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引入256QAM调制提升系统性能.根据标准给出的256QAM编码表,推导了一种基于判决边界的软解调算法.通过仿真LTE-Hi场景下终端SINR的分布说明256QAM的可行性,并根据针对256QAM调制而改变的CQI/MCS/TBS信令配置链路仿真,得到不同EVM下256QAM相较于64QAM的吞吐量.最后,比较了LTE-Hi在不同室内场景中引入256QAM之后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6.
针对X光安检机系统控制信号传输中采用传统串行通信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数字锁相环技术实现串行数据时钟提取的硬件解决方案。该设计基于FPGA进行开发,并针对安检机中串行控制数据传输的数字锁相环进行研究,设计了适用于FPGA的串行时钟提取系统,最终采用Verilog语言实现。该设计经过安检机系统的硬件平台实际测试,最终经过Signal TapⅡ读取实时数据进行验证,可以论证该方案的时钟捕捉周期短,捕捉精度也满足安检机系统要求,从而实现了安检机系统数字控制信号的单线路传输,有效地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7.
对川东北普光-毛坝地区和通江地区的11个岩心和露头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分析,初步建立了He年龄-深度/温度动态演化模式,该地区磷灰石He封闭温度为85℃。川东北钻井岩心和剖面样品经历相同的热演化历程。该地区第三纪至第四纪为冷却抬升剥蚀主要时期,剥蚀速率约为74.8~172.5m/Ma,剥蚀厚度大约为2 800~3 000 m,地温逐渐降低到磷灰石He封闭温度,直至达到现今温度,与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新构造运动在四川盆地的响应有关。普光5井等3 200 m以上中生界样品未经历过锆石He封闭温度,可能只有3 200 m以下的样品经历锆石He封闭温度,但所有样品都经历了磷灰石He封闭温度。根据锆石(U-Th)/He年龄大致推算出,川东北地区可能在晚侏罗世开始抬升,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普光-毛坝地区和通江地区都处于缓慢抬升剥蚀阶段,只是普光-毛坝地区抬升剥蚀开始时间要早于通江地区。磷灰石和锆石He封闭温度和年龄揭示了该区动态热演化历史。该区在178.0 Ma之前古地温大于170~190℃,随后地层继续抬升,古地温下降;在40.5~178.0 Ma时,古地温为85~170℃;在0~40.5 Ma时,现今地温小于85℃。  相似文献   
58.
董超  李晓光  刘留  陶成 《电信科学》2011,27(11):90-94
LTE系统在下行采用了OFDM技术。OFDM技术将高速数据流调制到相互正交的N路子载波上,因此易受频偏的影响,尤其在多普勒频偏较大的高速环境下会受到严重的干扰。本文依托LTE系统,提出一种针对高速铁路场景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基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估计的基础上,针对高速移动环境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包括基于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频偏估计和时域能量集中等处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更适合高速场景,在车速达到500 km/h时仍然保持良好的误码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DDS中几种关键的ROM压缩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DDS)采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来完成相位到幅度的映射,由于DDS的频谱纯度与ROM表的大小成正比,而增大ROM,又会使系统功率消耗增大,稳定性降低。因此,为了既能满足信号的性能指标又能减少系统的开销,很多人开始寻求更好的ROM压缩方法。介绍了几种关键的ROM压缩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0.
随着通信干扰技术迅速发展,多信道干扰技术备受瞩目。为了方便、高效地产生多路调制干扰信号,提出了一种利用傅里叶矩阵实现多路信号调制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一个二维方阵,该矩阵的维数与系统的采样率和信号的时间长度相关,各行元素由多路待调制信号决定。将该矩阵与傅里叶矩阵做乘法,运算结果的对角线元素就是多路已调制信号。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无需生成多路载波再依次调制各路信号,简单方便。此外基于通信干扰系统,搭建了一套实际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原理仿真及实际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