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7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医药卫生   892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2.
梳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主要包括起步、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阶段,分析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包括重视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共建共享、提升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利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1998年北京地区流行性结膜炎的发病情况,我们在此病高发的7、8、9月份就本院眼科门诊病例进行了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NP组和GDNF组。对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行为学进行观察和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脊髓;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大鼠脊髓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结果 Sham组大鼠的情况良好;与Sham组比较,术后NP组大鼠侧肢体后爪有内收的现象,偶有大鼠跛行;GDNF干预后大鼠的情况明显好于NP组大鼠。3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痛阀值(TWL)在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的阈值无明显的变化(P >0.05);术后3 d、7 d和14 d的MWT和TWL比较,NP组大鼠较Sham组大鼠降低(P <0.05);NP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完整自噬小体双膜结构较少,线粒体分别出现肿胀甚至空泡变性,还有大量的线粒体消失不见,少数出现与溶酶体融合;经过GDNF干预后,GDNF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的MWT和TWL较NP组大鼠升高(P <0.05);GDNF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少见自噬小体双模结构,线粒体偶见轻微肿胀和空泡变性,未见溶酶体融合。NP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较Sham组升高(P <0.05);经过GDNF干预治疗后发现,GDNF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降低(P <0.05)。结论 GDNF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从而有效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含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的硫化银存储液对纯钛表面特性及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纯钛试件经打磨清洗后分为4组,分别置于空气、生理盐水、BSA溶液、牛血清白蛋白包裹的硫化银溶液(BSA?coated Ag2S solution,Ag2S@BSA)中保存2周后,采用扫描电镜、X线能谱仪和光学接触角仪分析纯钛表面特性的变化;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钛片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行为。结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钛表面微形貌无明显差异,空气存储后未见明显改变,经生理盐水存储后钛表面散在分布氯化钠晶体,经BSA溶液存储后含碳有机物增加,经Ag2S@BSA存储后钛表面均匀吸附含硫和银元素的纳米颗粒。与其余3种存储方式相比,Ag2S@BSA溶液存储可显著减小钛表面水接触角,增大表面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功能蛋白表达。结论:Ag2S@BSA存储液能优化钛表面特性,增强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用于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R组采用异丙酚、阿曲库铵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C组采用异丙酚加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全麻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 in、插管后5 m in以及拔管前即刻、拔管后2 m inBP、HR、AAI值,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1、15、30 m in产妇的恢复室评分,以及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1、5、10 m inApgar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R组收缩压(SBP)在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 in、插管后5 m in降低,拔管前即刻、拔管后2 0 m in升高;舒张压(DBP)在插管后1m in明显降低,拔管前即刻升高;心率(HR)在插管后1 m in、插管后5 m in降低,拔管前即刻升高;AAI值在插管后1 m in、插管后5 m in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明显缩短;1 m in恢复室评分升高。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1、5、10 m in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母体的插管反应,缩短产妇的麻醉恢复时间,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在剖宫产全麻时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非损伤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慢性CSCR患者60例(60眼),分为3组:非治疗观察(non-therapeutic observation,NTO)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组、SML组,每组20例(20眼)。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自发荧光、黄斑完整评估仪等获取研究前后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敏感度(retinal sensitivity,RS)、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高度及消失时间、中心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horiocapillaris flow area,CFA)等数据以及评估椭圆体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等损伤。结果 NTO组仅4眼SRF消失,消失时间为(2.98±0.34)个月;PDT组患眼经(1.25±0.44)次PDT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1.87±1.32)个月;SML组患眼经(2.70±1.63)次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3.50±2.06)个月,PDT组与SML组治疗次数及SRF消失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NTO组BCVA、RS稍改善,CMT、SCFT及CFA均较入组时下降,但末次随访时NTO组上述指标与PDT组、S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T组、SML组BCVA、RS及CF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MT与SCFT均较治疗前下降,两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NTO组持续存在椭圆体带损伤,PDT组、SML组椭圆体带形态均改善,自发荧光均未见明显变化,均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SML组未见滴定激光斑点。结论 慢性CSCR积极治疗可以避免黄斑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损伤;SML治疗与PDT治疗结果类似,均能有效改善慢性CSCR患眼视功能与恢复视网膜形态结构,但SML治疗次数相对较多、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影响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9-04在我院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的泪囊炎患者380例413眼的临床资料,术后至少随访6mo,根据泪囊、鼻腔、吻合口、泪道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筛选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术后6mo时,未愈患者27例27眼(6.5%),治愈患者353例386眼(9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鼻中隔偏曲程度、小泪囊、反复泪道探通/泪道激光/泪道置管、复发性泪囊炎、术后定期复诊和术者开展手术时间均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鼻中隔偏曲程度、小泪囊、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是泪囊炎患者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疗效确切,术后治愈率较高。患者鼻中隔偏曲的严重程度、小泪囊和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术者娴熟的手术技术和规范的手术后处理及患者良好的医嘱依从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