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针刺治疗糖尿病脑梗塞临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主要为糖尿病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等.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故针刺治疗应以养阴补虚,活血通络为法,即"针刺养阴通络法",选取双侧阴经腧穴,整体调整脏腑功能,补肾养阴,针刺手法使针感传导以通经活络,以此达到改善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改善微循环,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腧穴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损伤侧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是否有特异性的正面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Wistar雄性大鼠42只,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电针组(n=18)和模型组(n=18)。①假手术组:麻醉后仅暴露右侧颈总动脉,不插入尼龙线,手术后不针刺。②电针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2h后再灌注。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施加电针任脉腧穴。③模型组:造模方法同电针组,造模成功后并不针刺。各组大鼠相应于造模后7,14,28d麻醉下处死取脑。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FV500)下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损伤侧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双标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结果:实验动物4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电针组与模型组造模后7d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荧光双标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并无差异(P>0.05),假手术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较少(P<0.01),3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标细胞数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后14d,电针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荧光双标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数则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两组神经元数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造模后28d,电针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荧光双标细胞数均明显较模型组多(P<0.01),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数则明显较模型组少(P<0.01)。④假手术组可见散在分布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较小,突起细长;模型组与电针组缺血侧海马均可见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强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变粗,变短。3组均可见卵圆形、多角形或扇形的神经元;模型组与电针组偶见极少数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标细胞,而假手术组则未见。结论:电针任脉腧穴可调节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其过度增殖,促进其多潜能化,有利于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调任通督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对照组)。调任通督组32例接受调任通督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对照组31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量表(css)的改善调任通督组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54.
电针任脉经穴对MCAO大鼠脑内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模型+电针任脉治疗组(R)。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脑内侧脑室下区、海马齿状回区EGF蛋白及EGF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EGF蛋白及EGFmRNA的阳性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蛋白表达于再灌注14天恢复至基线水平,而mRNA表达于再灌注28天恢复至基线水平;电针任脉经穴至少能在再灌注7天后上调两区内源性EGF蛋白的表达,而于再灌注14天后上调EGF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任脉经穴能够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EGF蛋白及EGFmRNA表达,这可能是电针任脉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电针对脾虚证幼鼠脑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SD 4周龄雄性大鼠15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10只造模。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用利血平腹腔注射和大黄灌胃联合造幼鼠脾虚证模型,采用行为学指标、体重测量和拉尾排便率相结合对脾虚证模型是否成功进行判定。造模结束后用电针刺激电针组大鼠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20 min,每天1次。治疗14 d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结构。结果:造模14 d后大鼠均表现毛色不荣、精神倦怠、嗜卧、眼眯、四肢无力,或见颤抖、反应迟钝,甚则肛门脱垂,明显消瘦。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体重明显较轻(P0.01),拉尾排便次数增多。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脑组织内神经元轮廓模糊,胞体肿大,周围间隙增宽,核碎裂,胞浆出现空洞,空泡形成,细胞带层次减少;电针组脑组织内神经元轮廓尚清晰,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带尚均匀,可见有胶质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模型组脑结构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毡区都有改变,尤以线粒体和突触终末端的改变明显;电针组神经元损伤程度较轻,细胞结构良好。结论:脾虚证会引起大鼠脑内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改变,而电针治疗对脑组织抗损伤能力和修复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基于最大似然法的经典判别分析研究中风病常用中成药适宜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查询电子处方集系统,筛选应用量最大的前3种中成药,利用经典判别分析对常用中成药适宜人群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模型对不同人群的预测能力。结果:筛选出中风病应用量最大的前3种中成药为灯盏生脉胶囊、银杏叶滴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共纳入203例受试者,利用经典判别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对3种中成药组测试集进行预测,总判别正确率为76.24%。结论:利用基于最大似然法的经典判别分析构建中成药适宜人群的数学模型,对3种中成药适宜人群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7.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非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依据非典的传播规律、发病和症状特征 ,中医认为SARS属温病范畴 ,古人称此类疾病为瘟疫、戾气。《内经》云说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丑未之岁 ,二之气 ,温厉大行 ,远近咸若”。明·吴有性《温疫论·原病》载 :“夫寒热温凉 ,为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 ,稍为损益 ,假令热必多晴 ,春寒因多雨 ,亦天地之常事 ,未必致疫也。伤寒与中暑 ,感天地之常气。疫者 ,感天地之厉气。在岁运有多少 ,在方隅有轻重 ,在四时有盛衰 ,此气之来 ,无老少强弱 ,触之者即病。”指出温疫致病 ,传染性极强 ,不论年龄 ,不分强弱 ,互相染…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眼底血管特征,建立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脑梗死79例,脑梗死复发25例,采集所有患者视网膜图像后,用自动化的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眼底血管特征分析,建立脑梗死复发风险预警模型,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分析脑梗死复发的眼底血管影响因素.结果 建立脑梗死复发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logit P =467.210×软性渗出物+117.754×脂代谢异常+2.895×(小静脉分支角度/动静脉比值)-0.986(糖尿病/小静脉分支角度)+35.802×(糖尿病/静脉分支系数)+42.314×(糖尿病/软性渗出物)+0.435×(糖尿病/体重指数)-38.197×(脂代谢异常/软性渗出物)-10.99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弯曲度),预测准确率为90.38%.软性渗出物、脂代谢异常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小静脉分支角度及动静脉比值、糖尿病及小静脉分支角度、糖尿病及静脉分支系数、糖尿病及软性渗出物、糖尿病及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及软性渗出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管弯曲度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0.05).结论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可以预测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多种眼底血管特征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汤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活化蛋白C抗体(APCR)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急性期均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治疗组口服补肾祛瘀汤,对照组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ET及APCR均降低(P〈0.05)、NO均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在治疗血栓性疾病时有降低ET、APCR,升高NO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岐黄针组,每组各32例。岐黄针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以及Mc 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岐黄针组失访1例,常规针刺组失访2例,均因受疫情影响而脱落。最终岐黄针组31例、常规针刺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1周后,岐黄针组有效率为90.3%(28/31),常规针刺组为56.7%(17/30),岐黄针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岐黄针组有效率为87.1%(27/31),常规针刺组为36.7%(11/30),岐黄针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3)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岐黄针组在改善NPQ评分、M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常规针刺组出现2例晕针,岐黄针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