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中国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2009-2019年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现状。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摘录基本信息、概括涉及量表并汇总分析不同量表的评价结果。结果 最终纳入127项研究(中文121项,英文6项),79项发表于近5年,涉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4项多中心研究,超过1/2(72项)研究样本量<150例。纳入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领域(58项)和治疗方案或药物效果评价(40项)。共涉及6种特异性量表(最常用的为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QLQ-C30,共74项)、4种通用性量表(最常用的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SF-36,共17项)和自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几乎所有量表均关注躯体、生理和社会关系维度,但具体条目内容和数量不同。纳入研究食管癌生活质量指标均为维度得分或总分,仅2项研究转化健康效用值数据。结论 我国食管癌生活质量研究数量增长较快,以特异性量表QLQ-C30和通用性量表SF-36生活质量测量工具为代表,主要为食管癌医疗护理和治疗效果评价的小样本研究,食管癌健康效用值相关数据仍匮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个体化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癌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有效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考察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清中氨基酸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招募2019年4-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9例作为乳腺癌组,以正常女性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检测招募者血清中20种氨基酸水平,分析乳腺癌组与对照组间、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组间、早期乳腺癌组与晚期乳腺癌组间氨基酸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差异血清氨基酸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中丙氨酸(Ala)、天冬酰胺(Asn)、瓜氨酸(Cit)、谷氨酸(Glu)、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鸟氨酸(Orn)、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苏氨酸(Thr)、酪氨酸(Tyr)、缬氨酸(Val)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精氨酸(Ar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3).ROC曲线分析表明,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的14种氨基酸中,Ala和Pro单独筛查乳腺癌的效能较高,AUC均为0.75;Ile单独筛查乳腺癌时有最高的灵敏度,达0.82;Lys单独筛查乳腺癌时有最高的特异度,达0.94;这14种氨基酸联合检测时能够提高乳腺癌的筛查效能,AUC为0.88,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94.早期乳腺癌(TNM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血清Val水平高于晚期(TNM分期Ⅲ期和Ⅳ期)患者(P=0.044),其他19种氨基酸水平在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种血清氨基酸水平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性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乳腺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15种氨基酸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存在差异,有助于乳腺癌筛查;14种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的氨基酸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筛查效能,是有潜力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水合氯醛+脑I-R组(A组)、水合氯醛+脑I-R+电针组(B组)、丙泊酚+脑I-R组(C组)、丙泊酚+脑I-R+电针组(D组)、假手术组(E组),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后,B组和D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20 min。在缺血后24 h,测定脑组织中的SOD和IL-1β含量变化。结果 I-R 24 h后,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C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D组IL-1β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E组比较,A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使脑I-R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而丙泊酚可以显著降低IL-1β含量。丙泊酚麻醉下电针可通过影响SODI、L-1β明显减轻大鼠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55.
朱娟  伍勇 《临床检验杂志》2011,29(4):288-289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是临床医疗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Se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导致Se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其形成可黏附于临床常用的聚合物材料上的生物被膜(bio-film),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控,使感染呈现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1]。本研究就Se生物被膜形  相似文献   
56.
刘于  朱娟 《山西护理杂志》2011,(12):3180-3181
[目的]探索如何进行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合理使用、考核及激励管理方法。[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选拔优秀护理人员进行培养,合理设置专科护士岗位,明确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制订合理使用方法、执业和考核标准,并给予相应福利待遇进行激励。[结果]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热情和进取心,护理行为不断规范,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稳定了专业思想,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结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并合理使用和管理,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7.
王亮  王忠荣  朱娟 《安徽医学》2010,31(10):1146-1146
患儿,男,3个月,体质量7kg,系“产前检查发现左肾积水”入院,既往无脑外伤、惊厥病史。术前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于2008年2月26日气管内全麻下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前用药:咪唑安定1mg,异丙芬10mg,氯胺酮15mg,琥珀胆碱12mg,术中使用异丙芬60mg,维库溴铵0.5mg,瑞芬0.1mg,术中输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20 g·L-1 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0.05 mL,再于注射后第4天行小梁切除术,观察Avastin注射后虹膜新生血管闭锁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小梁切除术后滤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小梁切除术后)第7天的眼压进行比较.结果 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后虹膜新生血管完全闭锁7眼,80%闭锁2眼,50%闭锁1眼;未见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后10眼滤泡均形成良好;8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治疗前眼压平均(41.40±10.85)mmHg(1 kPa=7.5 mmHg),小梁切除术后第7天眼压平均(13.70±3.83)mmHg,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眼发生前房积血,4 d后积血吸收完全.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dependent level functional MRI,BOLD-fMRI)技术研究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对不同级别大脑视觉皮层功能的影响,比较即时矫正屈光不正后视皮层的激活特点,分析皮层激活改变与弱视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SIEMENS AVANTO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1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及18例正常视力儿童的枕叶视皮层感兴趣区BOLD-fMRI数据,图像处理及分析为本核磁扫描仪自带软件。比较弱视组与对照组及弱视组即时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强度及范围的不同,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对患儿弱视程度分级,分析其与皮层激活改变的关系。结果弱视组皮层神经元的反应水平及激活范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弱视组即时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活动水平有所增高,激活范围增大,同时在楔叶、舌回等次级视皮层等有额外反应。同时皮层激活范围与弱视程度不成线性相关。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各级视觉皮层均发生了激活范围的改变,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激活范围明显增大,提示尽早矫正视力对改善弱视皮层损害有帮助,但这种皮层激活范围的改变与弱视程度并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