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6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51.
掺高效防冻泵送剂高性能负温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英姿  赵霄龙  巴恒静 《工业建筑》1998,28(4):10-13,61
通过掺入高效防冻泵送剂及矿物质活性掺合料配制高性能负温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进行试验研究,进而从理论上探讨高性能负温混凝土的机理,以此为冬季寒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碳纳米导静电涂膜的分散及耐油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壁碳纳米管由于很难分散为独立颗粒,因此作为涂料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这些碳纳米管的许多潜在应用。如在极低的浓度下获得导电性,都与它的比表面积密切相关.因此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好坏对其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既能提高分散性,又不破坏碳纳米管原有性能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去除碳纳来管团块中的硅藻土等矿物,加入分散剂后形成稳定的胶体。还对碳纳米管导电涂层的耐油老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油在碳纳米管涂层的扩散系数影响很大,喷砂处理较打磨处理耐油性增加20%左右,另外还分析了涂料的固化条件及老化条件对涂层耐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粉煤灰水泥石碳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SEM、EDXA和MIP等手段对碳化前后水泥石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水泥石碳化后大孔增加原理,并通过碳化收缩裂缝分析说明了粉煤灰水泥石抗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55.
结合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在近年来基于氨离子渗透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预测模型,分析了将抗氯离子渗透性作为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规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6.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实测与芯部的力学性能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千岛湖一号特大桥拱座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实测,得到混凝土温度场数据.根据实测的温度发展规律,在实验室内进行温度匹配养护,测试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养护的混凝土的强度较标养下早期发展速度快很多,匹配养护的混凝土后期强度趋势发展平缓;弹性模量与强度的发展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57.
亚硝酸根在混凝土中扩散及防锈年限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混凝土表面涂刷Ca(NO2)2水溶液时NO2^-在混凝土中扩散模型以保护混凝土中钢筋,并用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依据NO2^-扩散模型预测NO2^-保护钢筋的年限。  相似文献   
58.
重复载荷作用下矿渣混凝土的渗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HY系列全自动应力试验机对混凝土试件施加最大载荷为0.4fcy(轴压强度)和0.8fcy重复5次载荷.混凝土卸载后,通过测定混凝土加速氯离子渗透实验中阳极溶液的氯离子浓度,分析磨细矿渣掺量、载荷和渗透时间的关系.氯离子渗透经过非线性阶段后,阳极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结果表明:施加最大载荷为0.4fcy重复5次的压应力后,不同配比混凝土渗透性均比相应未加载混凝土大;最大载荷提高到0.8fcy后,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均进一步增大.掺入磨细矿渣可抑制载荷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增大作用,矿渣掺量不超过30%时,掺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掺量为40%时,抑制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9.
高性能混凝土粉体颗粒群分形密集效应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颗粒群分形几何密集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粉体颗粒群的密集效应.方法 用分形模型通过数值解析的方法,根据已知最大、最小粒径,根据调整相应的分形维数,模拟传统的密实填充理论方程.并与高性能混凝土超细粉体常用颗粒群粒径范围比较,分析评价其密集效应.结果 研究表明,采用分形模型评价水泥基粉体材料(1~120μm)颗粒群,发现Andreasen最紧密堆积模型中指数为1/2和1/3时,对应分形模型的10~1000nm之间的颗粒群质量分数应在8.85%~18.72%,这与目前高性能混凝土中超细粉体材料如硅灰等常用掺量相吻合.适当提高粗颗粒含量对最紧密堆积有利.结论 要实现最紧密堆积,仅用超细矿渣和粉煤灰是不够的,必须降低中等颗粒含量,掺入硅灰,并适量增加粗颗粒的含量,分形模型对进一步探索超细粉体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密集效应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粉煤灰、硅灰及纳米硅与C3S水化反应产物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粉煤灰,硅灰,纳米硅以及复合微粉剂对C2S水化的作用,对其产物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微粉与C3S二次水化反应时,在Ca(OH)2的侵蚀作用下,早期生成絮状C-S-H凝胶,后期生成向外呈辐射状的纤维C-S-H。这种二次水化产物可填充不同粒径颗粒之间的孔隙,最终形成致密网络状的二级界面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