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3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制备Tet-on和Cre/loxP系统双重调控下肝靶向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rtTALAP-1/LC-1并评价其功能,为最终建立可突破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双调控型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适龄rtTALAP-1转基因小鼠与LC-1转基因小鼠交配,PCR法检测子代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是否插入了rtTA元件和Cre基因片段。双阳性rtTALAP-1/LC-1小鼠dox诱导1周后,以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肝脏的Luc萤光素酶信号,免疫组化检测Cre重组酶在小鼠肝脏等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在dox诱导后,仅在其肝脏检测到清晰的Luc萤光素酶信号,而其他脏器均未检测到萤光信号;免疫组化法也仅在小鼠肝细胞核中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其靶基因表达的诱导反应性和肝靶向性均良好,为最终制备双调控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调控因素存在下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转基因小鼠。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可受Tet-On调控系统和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双重调控表达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真核表达质粒PBI-Ⅲ/LoxP-Luc-PolyA-LoxP-NS3/4A。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经显微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首建鼠及经PCR检测阳性的子代鼠与C57BL/6小鼠交配传代。选择部分F2鼠与已经稳定建系的转基因小鼠Lap杂交,利用在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BLI)检测肝脏稳定表达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经盐酸强力霉素(Dox)诱导的双转基因子代鼠,并选择性针对稳定表达系传代扩群。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显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经PCR检测得到6只转基因首建鼠,其中3只可繁殖传代并持续检测到阳性子代鼠。BLI结果显示,由其中1只首建鼠传代而来的不同F2鼠与Lap鼠杂交得到的部分双转基因鼠肝脏部位发光信号强烈,表明这些小鼠肝细胞内报告基因Luc特异高效表达。结论建立了转基因小鼠NS3/4A,并筛选到调控因素存在时转入外源基因特异稳定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建立严格调控型表达NS3/4A蛋白酶的小鼠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探讨两种不同复苏方案对家兔的救治效果,旨在为临床院前急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4只家兔改良复制成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完全随机分成四组,在实验设定的时间内,采用两种复苏方案进行救治,同时测定每个时间点上各项监测指标及记录各时间点上家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90 min实验结束时,处死家兔,统计出血量,补液量。结果 1)实验的30 min时,SWT、PT、LT组各组数值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模型复制成功;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较一致,60 min、90 min时,SWT组与LT和PT组两两比较,数值明显减小(P〈0.05),60 min时,PT组与LT组比较,数值略大于L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min时,LT组数值明显大于PT组(P〈0.05);3)BL测量上,60 min时,SWT组和LT组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均比PT组数值小(P〈0.05),90 min时,三组数据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T组数值最大LT组最小;4)失血量上,PT组数值均大于SWT和LT组(P〈0.05),LT和SWT组比较失血量改变不明显(P〉0.05)。补液量上,30~60 min、60~90 min两个时间段内时,LT组液体量明显少于PT组(P〈0.05)。结论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补液量少,并能较好的维持各项指标的稳定,疗效明显,对于临床创伤伤员的液体复苏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
随着对医学技术价值评估和医疗失误关注的日益增加,临床决策(clinical decision making,CDM)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以经验医学为主导的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后者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提升了临床决策的科学性.但在将科学研究证据转换为临床实践却经历了很多波折,人们失望于医学研究的低转化率,在“我们知道什么”与“我们在做什么”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于是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TM)应运而生,对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KT)的迫切要求使之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急诊医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是临床决策应用最频繁的学科之一,在临床决策转变的同时,对知识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临床决策转变 1.1什么是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55.
56.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急性的主动脉的内膜和中层弹力膜撕裂,导致高压血流经破裂的内膜口冲入血管壁中层顺行或逆行剥离,并通过一个或数个破口与主动脉真假腔相交通。英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AAD每年约6/10万的发病率~([1]);未经治疗的患者出现症状后,其致死率每小时增加1%~2%~([2]),它是一种少见但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以前人们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误诊漏诊,死亡率高,现在对其警惕性增加,  相似文献   
57.
58.
RNAi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阻断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双链 RNA介导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过程称为 RNAi(RNA interference)。它作为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 ,自 1998年发现到现在已有很大进展。迄今 ,在果蝇、线虫、锥虫、小鼠及哺乳动物中相继发现存在 RNAi现象。目前许多学者以果蝇、线虫为对象做了 RNAi的大量研究 ,并相继提出了其作用机制模型。RNAi可能是生物体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代表了一古老的细胞反应通路。因此 RNAi有望成为今后分析人类基因组功能的有力工具 ,并可能用于基因的特异治疗  相似文献   
59.
精析病例教学是我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构建的一种新教学方式,由医教部统一组织,选择医院当年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各学科专家通过多媒体全程再现疾病治疗的诊疗过程、 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链接,并在疾病诊疗的关键节点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该教学方式在改进和提高传统CBL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元素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进展,期望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21例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服毒剂量、就诊时间、入院72h内受累器官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女性患者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2将服毒剂量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入院72h内监测到首发受损器官中肾脏损害的比例最高(P<0.01)。随服毒剂量增大,72h内损害脏器数量与病死率不断递增,当服毒剂量>100ml时,72h内损害器官数量超过3个的该组患者已高达36.0%,病死率达到88.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小剂量服毒患者(<5ml)均预后良好,与就诊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服毒剂量>50ml,就诊时间超过24h的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服毒剂量、就诊时间、早期损伤器官数量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