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宁连胜 《中国肿瘤》1998,7(4):32-32
一、研究依据最早应用三苯氧胺(TAM)于乳腺癌治疗是在ito3年。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当时发现约有l/3的患者肿块缩小50%以上。lop年开始用于乳腺癌术后,作为内分泌辅助治疗。英国最早的一项对照研究报告33000例,10年随访结果相当不错。以后多数临床试验结果,TAM连续使用2年,使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减少25%,死亡率减少17%;.另有报道,其复发率可减少38%,死亡率减少24%。此外尚有连续使用5年以上者,但结果尚未得出。根据上述两项结果推测一侧乳腺癌术后用TAAI预防第二侧发生癌,结果用药比不用药发生第二侧乳痛减少叩%。使用…  相似文献   
52.
CU合并用药辅助手术综合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0~1981年间,在随机分组下,用C(复方秋水仙碱)U(嘧啶苯芥)方案配合手术综合治疗可手术乳腺癌116例(用药60例,对照56例)。本组用药始自术前,除为尽早控制微转移癌灶外,还使原发癌及其周围扩散的癌细胞产生退变或部分予以杀灭,以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用药组术前静注C2mg,2次/周×3,U口服5mg,3次/日每周仅一日,用3周;2~5天后行根治术,术中静注C2mg;术后用药4周(用法同术前),其后不再用药。药物治疗结束2周后放疗。对照组不用药,其它治疗同用药组。全部116例均经5年以上随诊。用药组及对照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7%及67.9%(P>0.05)。本方案可明显提高临床最为常见的临床Ⅱ期及绝经前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3%及69.2%(P<0.05);84.6%及58.9%(P<0.05)。  相似文献   
53.
1984年1~9月,随机抽样检查天津市内六区中、小学和幼儿园,4~13岁女学生和女童18,200名。发现女童乳腺发育最早为4岁(占该年龄组儿童1.88%),9岁者占同龄组人的1/3,10岁则过半,13岁乳腺基本发育。天津市内各区乳腺发育基本一致。乳腺发育与胖瘦有关,胖者明显增高。乳腺发育大小(直径)在9~13岁年龄组,随年龄增长显示正相关关系,每增加1岁,乳房大小增加0.41cm。双侧乳腺可以同时发育,也可首先单侧发育。部分女童可有乳房疼痛,但随年龄增长可有缓解。进一步工作应对月经初潮和乳腺发育早的女童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nm23基因在临床Ⅰ期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2例原发Ⅰ期乳腺癌病例进行了nm23蛋白表达的检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在112例中,nm23低表达组为50例(44.64%),高表达组为62例(55.36%).(2)nm23基因高表达组患者的1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3)腋淋巴结阴性者中,nm23基因高表达组患者的15年无病生存率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在Ⅰ期乳腺癌中,nm23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估预后的远期疗效起一定作用,并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对腋淋巴结阴性病例中的nm23基因低表达者予以重视,以进一步提高Ⅰ期乳腺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5.
本文报告使用正常免疫力小鼠4天SRC法预测人体乳腺癌敏感化疗方案的实验研究。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对人体乳腺癌进行测敏实验。并在常规观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PAPAN组织学半定力评价指标对每块肿瘤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人体乳腺癌对三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该差异的存在得到了组织学检查的证实。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人体乳腺癌敏感化疗方案预测是可行的。同时本文还就4天SRC法敏感化疗方案预测实验中,各化疗药物剂量、给药次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Ⅰ期乳腺癌组织p2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Ⅰ期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p2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回顾性检测112例Ⅰ期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的p27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p27蛋白在Ⅰ期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0.71%(68/112)。2)p27蛋白的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54和0.231。3)p27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46和0.032。4)p27蛋白的表达与5、10和15年无病生存率呈正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27蛋白的表达与Ⅰ期乳腺癌的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其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等各参数的内在联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乳腺癌细胞基质MMP-9和TI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10 9例乳腺癌组织中MMP 9和TIMP 2表达的情况。结果 :MMP 9和TIMP 2在人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 6 97%和 30 2 7% ;MMP 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 ,而TIMP 2的表达则相反。结论 :MMP 9和TIMP 2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8.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因而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及时治疗和保证生活质量具有关键的意义。光学功能成像技术是乳腺肿瘤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肿瘤的良恶性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光纤、光源、探测器、影像及计算机控制仪器的发展,对光学定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起到了史无前例的促进作用。在乳腺疾病的检测、诊断和监测上,  相似文献   
59.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回顾性分析预后差的早期乳腺癌及预后好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DNA含量特点,并探讨FCM对预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手术后常规治疗且10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的Ⅰ期乳腺癌11例以及术后10年内健在且淋巴结转移10枚以上的Ⅲ期乳腺癌16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再从同期患者中选取术后无病生存的Ⅰ期乳腺癌14例以及预后差且淋巴结转移10枚以上的Ⅲ期乳腺癌1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应用FCM对各组患者进行DNA含量检测,包括DNA指数(DNA index,DI)、S期分数(SPF)以及DNA倍体。分析比较Ⅰ期及Ⅲ期乳腺癌实验组与对照组DNA含量的特点,并对Ⅲ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及结外软组织转移水平进行亚组分析。成组设计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小样本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Ⅰ期乳腺癌实验组中异倍体出现率为6/11,二倍体出现率为5/11;Ⅰ期对照组异倍体出现率为0,二倍体出现率为14/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分别比较Ⅰ期及Ⅲ期乳腺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DI和S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Ⅲ期乳腺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DNA倍体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0)。(4)Ⅲ期乳腺癌患者第三水平淋巴结转移组二倍体含量高于第一、二水平组,第一、二水平组SPF值低于第三水平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5)Ⅲ期乳腺癌患者软组织不同转移水平组间DNA倍体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应用FCM研究早期以及晚期乳腺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DNA含量测定,对临床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结外侵犯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外侵犯(ECE)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0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观察ECE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ECE阳性率为39.5%.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ECE的发生率分别为35.5%和47.5%(P<0.001).ECE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肿瘤直径分别为5.11±2.53 cm和3.90±1.80 cm(P<0.001),肿瘤直径越大,ECE阳性比例越高(P<0.001).ECE阳性患者和ECE阴性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6.96±12.16和5.24±6.60(P<0.001),随腋窝阳性淋巴结数目增多,ECE阳性率明显增加(P<0.001).ECE的发生与ER、PR状态无显著相关(P=0.706).ECE足乳腺癌患者局部或区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复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ECE阳性组和ECE阴性组的远处转移时问分别为30.0个月和37.5个月(P=0.006).首发骨、皮肤和远隔淋巴结组及内脏转移组的ECE阳性率分别为60.4%和42.0%(P=0.001).ECE阳性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时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小于ECE阴性患者.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ECE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转移生存时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ECE的发生与肿瘤直径和受累淋巴结数日呈正相关;ECE是乳腺癌局部或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ECE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转移生存时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