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西方国家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为世界上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为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胃癌的症状元特异性,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很差。但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其预后甚好,绝大多数可以治愈,其5年生存率在90%以上。目前,胃癌的筛查仍是早期诊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日本,自6O年代以来应用X线系统进行胃癌筛查,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对胃癌筛查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现就国外应用较多且比较可靠的评价方法进…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A,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A,CagA)及尿素酶A(ureaseA,UreA)以及另外3种Hp特异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9.5×103,26.5×103和35×103)与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的关系,了解这6种蛋白在溃疡的存在及发生中的意义。方法:以山东牟平胃癌高发区人群为调查样本,以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上述6种Hp特异蛋白的抗体,并以LEICAQ550IW软件系统对抗体表达进行定量测定。同时对胃镜下活检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以分析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全部标本的Hp诊断以WS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均阳性为金标准。结果:(1)PU组与CSG组中各蛋白抗体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定量研究发现,①CSG组26.5×103蛋白的含量高于PU组[(0.057±0.043)vs(十二指肠球部溃疡:0.040±0.032),(胃溃疡:0.023±0.017),P<0.01];②17例CSG病人在一年后发展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他们1996年血清中35×103蛋白抗体的含量高于同期与之配对的17例未发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CSG病人[(0.107±0.026)vs(0.085±0.036),P<0.01]。但胃溃疡组无此差别。(2)26.5×103蛋白的抗体  相似文献   
54.
三叶因子1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族主要表达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分子多肽。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损伤上皮修复。三叶肽还具有促进肿瘤侵袭,促进血管生长和抑制凋亡的功能,因此,在炎症和肿瘤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三叶因子1与胃癌的关系密切,TFF1基因是胃癌发生的抑癌基因。本文就近年三叶因子1与胃癌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应用卢戈(Lugol)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痛变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87例常规内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予2.5%Lugol氏液进行直视下染色,对病变处呈现碘染色、淡染及不染色区进行活检,结合病理结果 进行统计,探讨碘染色程度与活检病理结果 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内镜下碘不染色者47例,病理诊断食管癌19例,异型增生9例.内镜下病变处碘淡染29例,碘染色11例,病理均为食管炎性表现.碘不染色区检出食管癌及异型增生共28例,检出率高于淡染及染色区(χ~2=35.139,P<0.001).内镜下病变不染色区异型增生及食管癌表现为黏膜粗糙8例(31.6%).结节不平16例(63.2%),扁平隆起12例(42.9%),三者占总检出率的78.8%,其他表现为红色黏膜4例、浅溃疡2例、黏膜缺失2例和白斑1例.结论 内镜下Lugol氏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6.
质子泵抑制剂因其强大的抑酸效果,现已成为全球十大用量最多的药物之一,并存在很多超说明书外的用法。由于超说明书外使用没有统一用法用量的规定,且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临床使用需要循证医学的评价和指导。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指南、文献、DRUGDEXsystem,总结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适应证以及标示外使用的情况,采用GRADE卫生保健的系统对现有证据给出评价及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57.
正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预后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出现区域和(或)远隔转移的食管癌5年生存率不到20%[1,2]。早期食管癌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由于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为0~3%,而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转移风险可升至30%,亦有观点认为早期食管癌仅指局限于黏膜层的肿瘤[3,4]。有研究指出,外科手术和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相当,而后者有更高的安全性[5,6]。因此,内镜下治疗是早期食管癌治疗  相似文献   
58.
第五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于1995年9月15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5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论文1100篇,交流550篇,特约分子生物学有关报告3篇及消化病学进展专题报告1篇,论文纪...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60.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以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各层,1937年由Kajjser首次提出,其诊断标准为:(1)消化道症状;(2)经组织学证实嗜酸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从食管至结肠一个或多个部位;(3)不伴有其他器官浸润;(4)无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但临床上对该病仍缺乏足够认识,常常导致误诊。本研究总结了2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特点,并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