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带血管蒂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跟腱缺损修复新术式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骨长肌腱外踝上段和足外侧段的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跟外侧动脉恒定发3.7(2~5)支外径为0.5±0.2mm骨肌腱支,腓动脉穿支降支发2.7(2~4)支外径为0.5±0.2mm肌腱支,分别自腱前、后缘进入腱周组织,营养腱足外侧段;外踝上段肌腱血供自外踝尖上8.2±1.8cm,由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支营养,外径0.9±0.2mm、长度2.7±0.9cm。结论: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临床成功应用1例,证实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在25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肠肌外侧头的神经及其伴行血管。腓肠肌外侧头的神经血管蒂可游离长度达11.7cm以上。经临床应用证实,设计以神经肌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排肠肌外侧头神经血肌蒂,可转位修复小腿前外侧肌群的瘫痪。  相似文献   
43.
带蒂骨间前神经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蒂骨间前神经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4例,2例经8~22个月随访观察,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例1:女性,30岁,因左前臂多发性切割  相似文献   
44.
足跟后部外伤后皮肤缺损,常导致跟骨和跟腱外露,临床处理方法较多,均存在不同的问题。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治疗足跟部外伤后皮肤缺损、跟腱或跟骨外露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多段骨折29例,术后按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8-34个月,骨折在术后7个月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6.
第1穿动脉升支大转子骨瓣在股骨颈(距)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第1穿血管升支大转子骨瓣转位重建股骨颈(距)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第1穿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股深动脉于小转子尖下方4.5±1.7cm处发出第1穿动脉,外径为2.8±0.7mm,第1穿动脉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走向大转子方向,发出外径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臀大肌下部和大转子等处,并参与十字吻合。自1991年始,以第1穿动脉为蒂切取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颈和股骨距缺损8例,疗效满意。结论:以第1穿血管为蒂的大转子骨瓣,可用于股骨颈及股骨距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47.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并设计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的胫骨内侧骨膜瓣转位术。结果:通过解剖学研究,应用该骨膜瓣移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12例,胫骨骨皮缺损1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术式解剖容易,血供可靠,适用于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48.
Mar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介绍Mar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Mar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3例,术后根据X线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2.5a,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4.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2个月。无内固定物失效及髋内翻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ar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术后早期行非负重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老年股性转子部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报道以逆行隐血管为蒂大收肌腱骨皮瓣转位修复髌韧带断裂并皮肤缺损的新术式。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管的起源及分支分布特点,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上模拟手术设计。以逆行隐血管为蒂大收肌腱骨皮瓣转位修复髌韧带断裂并皮肤缺损5例。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大收肌腱骨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结论:逆行隐血管蒂大收肌腱骨皮瓣与膝关节比邻,血供丰富,就近转位,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作为修复髌韧带并皮肤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0.
小儿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椎管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保留椎板棘突重建椎管后部结构的手术方法,以求避免椎板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 自1997年1月~2002年3月笔者采用保留和重建椎板后部结构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10岁,平均年龄8.5岁,病程1~5年。采用保留带蒂椎板棘突(6例)或游离椎板棘突复合体(3例),经棘突椎板截骨取下椎管后部,形成椎板骨窗,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重建椎管。结果 9例经MRI诊断证明的椎管内肿瘤,颈段2例,胸段3例,腰骶段4例。6例采用保留带蒂椎板棘突重建椎管后部,3例采用游离椎板棘突重建椎管后部。椎板切开数1~4个,平均2.5个,随访3个月~5年,全部患儿在3个月复查X线见到良好的骨性愈合,脊椎序列正常,未见骨不愈合和椎板棘突复合体移入椎管倾向,无一例脊柱畸形和椎体滑脱者。6例复查MRI,见肿瘤切除完全,未见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粘连。结论 小儿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后重建椎管后部,可达到保持脊柱正常结构完整,避免椎板切除后脊柱变形,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