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应对方式。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孕妇426例为研究组,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及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11.9%,明显高于同期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P<0.05)。对照组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将对照组与研究组致产后出血因素作统计分析: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因素(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均为瘢痕子宫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明显增加,与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因素密切相关,孕期及产时需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查到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23例,急性盆腔炎12例,不全流产11例,黄体囊肿破裂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对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确诊符合情况,可以发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符合率为91.30%,急性盆腔炎为91.67%,不全流产为81.81%,黄体囊肿破裂为85.71%(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为85.71%,总体符合率为88.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及高敏感性的彩色血液信号,有助于迅速地对妇科急腹症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中孕期的子宫下段超声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2例瘢痕子宫及62例对照组孕18~22周间的子宫下段超声表现及胎盘与子宫下段的关系;计算瘢痕缺损率R=D/(T+D),将瘢痕缺损率>60%的瘢痕定为大缺损,缺损率<10%为完整瘢痕,缺损率10%~60%的为小缺损瘢痕;分析完整瘢痕、小缺损瘢痕、大缺损瘢痕与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情况的关系。结果:瘢痕子宫妊娠62例中孕期超声检查示大瘢痕缺陷26例(41.93%),小瘢痕缺陷24例(38.71%),完整瘢痕12例(19.35%);再次剖宫产时发现为不全破裂3例,中孕期超声均显示为大瘢痕缺陷;子宫下段菲薄30例中,中孕期超声表现为大瘢痕缺陷21例(70.0%);62例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4例,其中1例发展为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对照组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3例,无1例发展为前置胎盘。结论:瘢痕子宫中孕期超声检查可筛查大缺损瘢痕和胎盘前置状态,以加强孕期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5.
介入治疗结合手术、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效果。对21例Ⅱa-Ⅲ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予介入治疗1-3疗程,对17例肿块明显消退者施行广泛性子宫切除 贫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不能手术者予放疗,根据症状缓解及肿块缩小情况评价近期疗效。结果,21例介入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0.5%(19/21),其中手术率81.0%(17/21),有效率85.7%(CR PR=18),介入治疗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髂内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使巨块型宫颈癌体积明显缩小,症状明显缓解,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介入治疗加手术(或)放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开腹式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潴留、切口出血与感染、泌尿系统损伤、肠道并发症等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膀胱充盈感时间、获得满意排尿量时间与残余尿量≤100ml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性欲与性高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性交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是微创的,能有效缓解膀胱功能,提高性功能水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卵巢癌及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48例卵巢癌组织、3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25例良性卵巢组织中OP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含量(72.9%)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45.7%)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5.0%),并且随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OP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OPN表达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结论OPN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展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3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高达 2 0 %~ 2 5 % [1] ,非手术的内分泌治疗带来的围绝经期表现、骨质疏松等副反应限制了治疗 ;子宫肌瘤剜除术术后复发又困扰着人们 ,为此 ,2 0 0 2年 6— 12月我们对子宫肌瘤组织、肌瘤旁肌层组织、正常子宫肌层组织进行了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定量检测和血清雌激素(E)、孕激素 (P)、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催乳激素 (PRL)、雄激素 (T)水平的监测 ,以探讨ER、PR和性激素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以及降低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复发的方法。1…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子痫前期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选取96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57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 34孕周)25例,晚发型子痫前期71例;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 22例.以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9例为对照组.采用ELSIA法检测各孕妇血清中可溶性HIF-1α水平.结果 轻、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血清HIF-1α水平比较及早发型子痫前期与晚发型子痫前期血清HIF-1α水平比较,均统计学无差异(P>0.05);并发FGR孕妇的HIF-1α水平高于未并发者(P<0.01).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HIF-1 α水平升高.HIF-1α水平升高与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有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病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4月上皮性卵巢癌标本64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每例患者术前血清进行雌激素(E2)检测。结果 绝经后卵巢癌组E2 水平为(82.34±3.87)pmol/L,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的(53.25±8.38)pmol/L和正常卵巢组的(31.65±4.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3组E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和盆腹腔转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46.88%(30/64)和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化。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风险是正常卵巢的7.82倍(95%可信区间:1.129~22.496);晚期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风险是早期卵巢癌的15.68倍(95%可信区间:1.067~35.085)。结论 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高雌激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改变,检测甲基化状态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