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LIP具有与CIP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目的:归纳总结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方法: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综述了近年来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结果:丹参素是丹参中的主要水溶性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包括心肌保护、抑制血栓形成、神经保护、防治肝纤维化及抗肿瘤、抗炎和增强免疫等作用。结论:丹参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王丽亮  李正翔  袁恒杰 《重庆医学》2021,50(15):2647-265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A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7月收录于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的文献,全面收集PD-1抑制剂(试验组)对比伊普利姆玛(对照组)治疗A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AM治疗的整体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药物的总体不良反应(ADR)发生率、3~5级ADR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个RCT,包括2363例AM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伊普利姆玛相比,PD-1抑制剂能够提高患者OS[H R=0.66,95%CI(0.57,0.75),P<0.001]和PFS[HR=0.57,95%CI(0.50,0.64),P<0.001];PD-1抑制剂在总体ADR发生率[RR=1.00,95%CI(0.97,1.04),P=0.780]与伊普利姆玛相似,而3~5级ADR发生率明显低于伊普利姆玛[RR=0.59,95%CI(0.43,0.79),P<0.001].结论 PD-1抑制剂治疗A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伊普利姆玛.  相似文献   
44.
张科  宋崟  李波  谷冬梅  李正翔  袁恒杰 《安徽医药》2022,26(8):1672-1675
目的探究北豆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以“北豆根”为关键词,检索TC?MSP 数据库,获取药材的已知化学成分和靶点,再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为条件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然后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UC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将药物、成分和交集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 3.2.1软件中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度值高的靶点蛋白作为北豆根治疗UC的关键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北豆根10个有效成分,78个对应靶点,UC相关基因3 982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与UC相关的靶点44个。PPI 核心网络包含43个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可能与IL6、TNF、MYC、CASP3、MAPK14、PTGS2、NOS3、ESR1、RELA、MMP2等有关。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PI3K-Akt 、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北豆根中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NDLIP三组。ND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第4天,各组动物均经历I/R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观察NDLIP对DM大鼠I/R损伤后心肌电生理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酶学的影响,并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P〈0.01)。与I/R组比较,NDLIP及CIP组ST一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1),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释放减少(P〈0.05,P〈0.01),心肌SOD、GSH—Px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减少(P〈0.05,P〈0.01)。结论:NDLIP可减轻DM大鼠I/R后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减少心肌酶漏出、改善心脏生理功能,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心肌氧化.抗氧化系统功能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水通道蛋白9(APQ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HIBD新生大鼠模型,将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灯盏乙素高、中和低剂量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于缺氧缺血7 d后,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率,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脑含水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脑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脑HIF-1α、APQ9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脑caspase-3活性。结果:灯盏乙素能显著升高HIBD大鼠体质量增长率,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脑组织HIF-1α和AQP9mRNA表达,降低脑caspase-3活性。结论:灯盏乙素可减轻HIBD大鼠脑组织水肿,降低HIF-1α和AQP9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尼莫地平注射液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莫地平为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能有效地阻止Ca^2 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尼莫地平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它主要分布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皮质和海马等区域;还可显降低老化过程中血管周围常见的纤维变性、基底膜变厚、淀粉样多肽和脂质沉积的发生率。尼莫地平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双氢吡啶类受体,引起受体构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促进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发挥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NDLIP组和NDLIP+5-HD组,每组12只。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行为评分,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面积。提取缺血皮层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呼吸链复合体Ⅰ、Ⅱ及Ⅳ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大脑皮层中Bax、Bcl-2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NDLIP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NDLIP可对抗脑缺血I/R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NDLIP组缺血皮层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幅度较小,线粒体复合体活性明显提高,Bax/Bcl-2比值与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NDLIP可改善I/R后脑组织线粒体功能,抑制I/R后线粒体相关凋亡通路。mitoKATP抑制剂5-HD可减弱甚至抵消以上保护作用。结论:NDLIP可能通过促进mitoKATP开放而减轻大鼠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49.
张科  孙璇  邵佳  袁恒杰  李正翔 《安徽医药》2022,26(9):1904-1908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比较5种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上市后的关节不良事件的情况。方法检索2006年10月16日至2021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所有DPP-4抑制剂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筛选出这些报告中与关节有关的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关节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得到阿格列汀3份,利格列汀186份,沙格列汀119份,西格列汀1 396份,维格列汀87份ADE报告。这些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主要集中于>50~75岁年龄段病人,且美国地区的上报数最多,这些报告中(除阿格列汀外)以关节痛和关节肿胀上报数最多。经ROR法检测发现,仅关节痛(ROR=1.391)、关节肿胀(ROR=1.346)、多关节炎(ROR=2.321)在西格列汀中出现可疑信号,其他DPP-4抑制剂未检测出关节不良事件的可疑信号。结论虽然5种DPP-4抑制剂上市后的关节不良事件报告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经ROR法检测仅在西格列汀中发现可疑信号;但在临床使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出现严重和持续性的关节不良事件,应考虑将其视为可能的原因,同时医务人员应考虑终止该类药物的治疗,避免对病人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