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合并大咯血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4 5岁 ,因“发热伴全身酸痛、乏力15 d”于 2 0 0 3年 5月 8日收入北京小汤山医院 19病区。患者于 4月 2 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于 38.5~4 0 .5℃ ,伴全身酸痛和明显乏力 ,就诊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查血常规 :白细胞 (WBC)总数 6 .5×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896 ,淋巴细胞 0 .0 72 ,单核细胞 0 .0 30 ,血小板 2 16×10 9/ L;胸部正侧位片检查示 :双肺可见散在絮片状阴影。既往体健。发病前 10 d曾护理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并予隔离 ,给予利巴韦林、复合…  相似文献   
42.
正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较高,总体5年存活率40%~([1-2]),由于胆管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缺乏有效的肿瘤靶向药物方案~([1]),肿瘤根治性切除(R0切除)仍是目前其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2-4])。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涉及肝切除、胆管切除与胆肠连续性重建、血管切除重建和淋巴结清扫,是肝胆外科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依据解剖学特点、病理学诊断和解剖及临床信息存在多种临床分型、分期体系用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43.
袖片技术在成人肝移植动脉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管重建和端口吻合是临床肝移植的难点,将袖片技术应用于肝移植动脉重建,对扩大吻合口径、减少动脉血栓形成、促进移植物及受体长期存活具宵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袖片技术在全肝移植前供体间动脉重建和植入时供受体动脉重建的吻合部位,探讨动脉袖片技术的应用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中心抽样,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3/2006-07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对象:选取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单个医疗组同期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患者80例,供体均为脑死亡男性志愿捐献者,供受体ABO血型相合.方法:后台完成供体间动脉重建,尽量保留、重建全部供肝变异、受损伤动脉.植入时完成供受体重建,主要选用粗大且直径匹配的供受体动脉.选择动脉端或应用袖片技术进行动脉吻合.尽量通过单个吻合完成重建.通过修剪供体或受体动脉,获取吻合端的动脉分支或根部袖片.主要观察指标:统计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的远、近心端及植入时供受体重建的供、受体侧4个位置的吻合部位分布、袖片应用率、吻合口径.结果:植入前后台供肝动脉吻合11例(吻合口12个),其中10例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迷走右肝动脉进行了后台重建;在吻合口远心端,迷走右肝动脉根部袖片吻合口直径明显大于其端[1(t=5.423,P<0.01);在吻合口近心端,吻合部位以脾动脉端最常用(7/12),吻合口直径为(4.4±1.8)mm.植入时供受体肝动脉吻合80例,供体侧以肝总动脉分支袖片、腹腔动脉端和肝固有动脉分支袖片最常用,构成比分别为57.50%,16.25%,8.75%;吻合口径基本相似(P>0.05):受体侧以肝总动脉分支袖片和肝固有动脉分支袖片最多,构成比分别为60.00%,27.50%,前者吻合几径明显大于后者(P<0.01).植入前吻合的袖片应用率明显低于植入时吻合(x2=30.799,P<0.01),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的远、近心端及植入时动脉重建的供、受体侧其袖片应用率分别为41.7%,0,70.0%和92.5%,仅植入前供体远心端与植入时供体侧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余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3.292~51.004,P<0.01).结论:在供肝动脉植入前进行后台重建时,采用袖片技术的迷走右肝动脉可获得比动脉端更大的吻合口径.植入时供受体动脉重建的袖片应用率高于植入前供体动脉重建,且植入时动脉重建的受体侧均采用分支袖片的肝总动脉能够获得比肝固有动脉更大的吻合口径.  相似文献   
44.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就诊时肿瘤已明显增大,且多有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浸润和转移,故手术切除率较低,约为5%-10%[1].我院8年来手术切除105例胰体尾癌,积累了一些诊治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肝移植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病理异常与吻合部位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期间我院80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术中动脉解剖鉴别动脉变异、病理异常及其类型,记录动脉吻合部位和口径,对动脉解剖变异组与无变异组的吻合部位和吻合口直径进行比较。结果全组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率为11.3%(9/80),肝右动脉变异8/9例,分别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肝总动脉(CHA)、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吻合部位为CHA(7/9例)或GDA(2/9例)分支袖片。病理异常为2例,其中肝动脉内、外膜分离1例,以CHA端吻合;肝动脉狭窄1例,选择肾上腹主动脉前壁吻合。解剖变异组与无变异组吻合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79,P〈0.01),解剖变异组CHA分支袖片吻合口径与无变异组肝固有动脉或CHA分支袖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影响吻合部位选择,CHA分支袖片是首选部位;无变异组肝固有动脉分支袖片与变异组CHA分支袖片的吻合口径相似,前者可作为无动脉变异时的常用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46.
背景:国内外均出现了肾移植后联合应用单克隆抗体的早期激素撤停或半量激素应用方案,研究发现减少激素应用并未明显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但能否将单克隆抗体完全替代激素的方案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目前较少见报道.目的:对肝移植患者应用无激素和早期激素撤停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观察,评价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肝癌肝移植患者80例,其中33例患者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酶酚酸酯+巴利昔单抗)作为实验组;另47例患者应用早期激素撤停方案(他克莫司+酶酚酸酯+激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激素于移植后第1天以后逐日减量,至移植后1个月停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排斥率、感染率、1年内肿瘤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感染率、1年内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肝癌肝移植患者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无激素的巴利昔单抗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后感染率、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激素治疗方案,并且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rhFGF-20),并制备rhFGF-20抗血清.方法:应用RT-PCR从人前列腺组织总RNA中扩增FGF-20的cDNA,将其克隆到pET-24a中,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经NTA-Ni2 -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细胞增殖试验进行分析鉴定,并免疫新西兰雄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双扩散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构建的pET-24a-FGF-20能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诱导表达的rhFGF-20蛋白主要存在于包含体中,经包含体溶解、Ni2 -NTA His-Bind Resins亲和层析后,纯化产物呈单一条带;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其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50~5 000 ng/ml);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32,可与hFGF-20产生免疫反应.结论:大肠杆菌表达的rhFGF-20蛋白具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制备的抗血清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是大多数患者术后的死亡原因。本文旨在评价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再切除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1960年1月到2000年7月的267例再切除的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5例行再次肝切除,51例行肝外转移癌切除,11例行复发性肝癌和肝外转移癌联合切除,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类型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再次肝切除中,11.2%患者行左外叶切除术,4.4%行半肝切除术或扩大半肝切除术,68.3%行局部根治性切除,17.1%行亚段切除术。复发高峰(64.4%)在1-2年。二次手术后总的1,3,5和10年生存率为81.0%,40.3%,19.4%和9.0%,而三次手术后则为77.5%,29.8%,13.2%和6.61%。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附外转移癌的再切除也延长了生存期。结论 结果表明局部根治性切除和亚段切除适用于大多数再次肝切除。复发高峰可能与门静脉癌栓及手术因素相关。再手术切除不但适用于肝内复发癌也适用于肝外转移癌。鉴于目前化疗或非手术治疗均不能达到比再切除更满意的效果,因此,再切除是复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收治的117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危险因素,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11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2例,故最终105例纳入本研究.10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周大量积血9例(8.57%),以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短时间内显著升高,肝功能受损为典型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肝周大量积血与患者上腹部手术史(P=0.001)、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31)、术前白细胞水平(P=0.001)、术前血小板水平(P<0.001)、术后胆漏(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腹部手术史(P=0.008,OR=15.000)、术后胆漏(P=0.034,OR=20.770)是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患者的既往腹部手术史、术中严格保护胆管血供,吻合确切,避免胆漏,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主要措施.肝周大量积血一旦产生,及时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积血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