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4篇
  免费   2876篇
  国内免费   3300篇
地球科学   1997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613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747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713篇
  2005年   758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394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449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体栖息地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8,40(3):86-94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鱼种,其适宜栖息地范围受海洋水温条件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11月中国鱿钓技术组提供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生群体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捕捞努力量与SST的频率分布关系,估算柔鱼各月适宜温度范围(PFSST),对1985-2015年柔鱼PFSST进行估算,同时分析柔鱼PFSST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并评估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研究表明,2006-2015年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具有明显变化,7-11月对应适宜的SST范围分别为16~19℃、17~21℃、15~19℃、14~16℃和12~13℃。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大小随PFSST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了柔鱼渔场范围内适宜温度面积增加,对应柔鱼资源丰度上升。1985-2015年柔鱼PFSST呈现显著的月间和年际变化,7-11月PFSST具有先增加后递减的变化规律,且7-9月PFSST年际波动相似,10和11月PFSST年际变化相似。同时,柔鱼PFSST与渔场内SST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柔鱼渔场内PFSST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调控,其面积随气候事件的强度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弱拉尼娜事件和正常气候条件下,柔鱼渔场范围内水温最高,适宜栖息面积显著增长;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拉尼娜条件下,柔鱼渔场内平均水温较高,但适宜栖息面积较前两者显著减小;弱强度、中等强度和超高强度厄尔尼诺条件下,柔鱼渔场内水温均较低,但弱强度和超高强度厄尔尼诺条件下柔鱼适宜栖息面积均大于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条件。  相似文献   
42.
43.
44.
热岩石圈厚度是研究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板块动力学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实测数据构建地壳分层模型,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原理,计算了冀中坳陷中部的Moho面温度以及热岩石圈厚度,并探讨其地热学意义。结果表明:冀中坳陷中部的Moho面温度分布在500~600℃,西南侧整体温度较东北部高,热岩石圈厚度介于102~122km,其平面展布特征与华北克拉通热岩石圈厚度西厚东薄的特征相吻合,为华北克拉通受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导致东部遭受破坏提供了依据,并且较薄的岩石圈使热流更易传导到地壳浅部,成为了该地区热异常的成因背景。  相似文献   
45.
陈进  毛先成  邓浩 《地球学报》2020,41(2):179-191
大尹格庄金矿是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的大型金矿床,但随着逐渐的开采其保有资源量不断下降,急需在矿床的深边部区域开展接续资源找矿工作。本文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模型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了相关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提取地质体与成矿相关的控矿因素指标和矿化指标,并建立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圈定了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大中型矿山的深边部找矿工作,其三维及定量化的预测结果能够为后续的勘探及开采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6.
榍石LA-SF-ICP-MS U-Pb定年及对结晶和封闭温度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榍石富含U、Th,贫Pb,是U-Pb定年的理想矿物之一。本文采用激光剥蚀-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建立榍石U-Pb定年方法,采用25~30μm激光斑束,准确测定榍石U-Pb标准样品BLR-1(~1048Ma)、OLT-1(~1014Ma)和Pakistan(~21.4Ma),以及年轻榍石样品(<100Ma)U-Pb年龄,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和空间分辨率。综合对比共生锆石和榍石U-Pb年龄、榍石颗粒微量元素和U-Pb年龄环带及不同成分岩浆岩(SiO2含量48.1%~77.0%)中岩浆榍石的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榍石具有宽泛的结晶温度(600~900℃,峰值~750℃),主要集中于岩浆演化中晚期结晶,榍石U-Pb同位素封闭温度接近或略低于锆石,因此同一岩浆体系中锆石与榍石的年龄差异可能反映了该熔体较晚达到榍石饱和,而非熔体热演化历史或封闭温度信息。  相似文献   
47.
对南海西部4个盆地的跟踪研究发现:碎屑岩中铝钒含量越低,储层性质越好。在碎屑岩发育区,铝钒含量普遍具有正相关性,且不受放射性的影响,故可通过寻找低铝低钒含量区来识别泥质含量较低的有利储层。基于铝钒含量交会图,结合录井岩性可界定出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并定量标定出各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通过铝钒含量平面分布图,可"由点推面"识别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的分布区。应用该项技术识别储层时,首先需结合钙含量把含灰质的致密储层甄别出来。该技术推广应用于莺琼盆地DX、BX等区块,钻前预测的有利储层分布区,与实钻结果基本一致。这项技术是对利用沉积相解释碎屑岩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这一方法的较好补充,也是对受放射性影响的高伽马砂岩进行测井解释的有力手段,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地球物理手段,即把铝钒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和各储层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应用于分频反演,可以识别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或隔夹层。  相似文献   
48.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遗传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MC),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初始化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初步建立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马尔科夫链的无后效性修正模型预测值,形成高精度GA-BP-MC神经网络变形预测模型。结合高铁桥墩沉降数据,分别与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49.
何婷 《测绘通报》2019,(4):71-74,83
针对GNSS多天线转发式欺骗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当干扰机与目标机距离大于一定范围时,将引起目标机钟差突跳,从而易被目标机检测和识别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干扰机阵列的转发式欺骗干扰新方法。干扰机阵列按照正六边形网型布设,可实现目标区域的无缝覆盖,并且灵活易拓展。不论目标机位于区域的任何位置,均有一个最优干扰机能够对其实施有效干扰。为了确定相邻干扰机的最优间距,本文在干扰机阵列不同间距下对具有钟差突跳自适应检测能力的目标机的干扰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论表明,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因素,相邻干扰机最优间距为17 km,满足该条件的干扰机阵列在实施欺骗干扰过程中,不会造成目标机钟差突跳,有效解决了该干扰方式易被目标机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加权平均温度(T_m)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过程中的关键参量。利用Bevis公式和地表温度可以方便地得到地表附近的高精度T_m估计值。然而,不少研究指出,Bevis公式在高海拔地区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对Bevis公式在不同高度面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后发现,Bevis公式在海拔较低时精度较高,随着海拔升高,精度逐渐降低。为了解决Bevis公式在高海拔地区适用性较低的问题,本文对近地空间范围内(本文指0~10 km的高程范围)的T_m与大气温度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发现两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很高的相关性,由此本文构建了基于近地大气温度的全球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近地空间范围内的任意高度面上都可以提供高精度的T_m估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