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社会科学   14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围城》与《历史人》都是著名校园讽刺小说.其代表人物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都是生活在动荡时期相对平静的大学校园“围城”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与行的矛盾、表与里的抵牾,在职场生涯中道貌岸然的显性身份表象与其庸俗无聊、滑稽可笑的隐性角色扮演形成的伦理悖论,无疑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深刻的反讽性质.由于人物所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其伦理悖论又各具特点,李梅亭身上散发出陈腐的朱熹式伪道学气息,霍华德·科克则是在激进外表下包裹着极端利己主义.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形象蕴含的伦理悖论在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其形象既为历史存照,也对今天重塑大学灵魂、重塑知识分子健全人格具有一定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42.
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中国国家治理常规机制与运动式治理机制间的矛盾深刻地体现在了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差异之中。当下的治理逻辑必然地要求日常管理采取科层制的非人格化管理模式,对直接上级的负责制形塑了信息沿纵向逐级向上衰减的常规信息传递机制。但在应急管理机制之下,上级应对突发事件的精准决策却有赖于对真实信息的掌握,而常规机制所带来的表象性避责策略则会削弱上级的决策准确性,由此这一张力进一步形塑了中国国家治理在应急管理机制中的“信息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43.
4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对陷入困境的私人金融机构进行救助,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私人金融机构的投机性积累,但救助成本却要由全体社会公众来承担。这种用纳税人的"公款"拯救私人金融机构的行为使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一种"道德"悖论。这种"道德"悖论困境的形成根源于金融资本的社会化。金融资本作为资本演化的高级形态,获得了强大的支配和控制国家的权力,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权力属性单纯地表现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使国家陷入"公共权力"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公共权力"危机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45.
以追求智能、精准为核心的技术认知对突发社会问题的预测失灵,形塑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悖论。此悖论体现出盲目崇尚加速的、闭合化的现代性认知结构的困窘,且揭示了晚近技术反思的谱系化与经验"二分"的双重结构观的局限性,进而使超越悖论的结构转向成为必须面对的命题。因此关键在于以突发社会问题为节点,面向日常生活,实现对"二分"的总体性统合。唯有把握日常生活在突发问题中可能产生的反转契机,合理审视智能化的技术,促使技术的精准思维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方能为加速多变的现代科学创设总体化的良善格局。  相似文献   
46.
海子的诗歌集中而显著地体现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悖论.一方面,他的诗歌致力于现代性批判,批判现代世界的“祛魅”,为幻象辩护,试图恢复灵性与整体性;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表征,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批评、主体性上的浪漫主义色彩、思想遭遇上的虚无主义与激情方式的反抗以及诗歌写作的先锋性等.这种现代性悖论体现出海子对时代的挣扎与不算成功的克服.  相似文献   
47.
图像与文字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两大叙事符号,从未间断过彼此间的事实往来.进入图像时代后,两者争夺文化资源的事态进一步升级,围绕图文关系生成的知识场域更是引发当代文化研究热潮.鉴于图文关系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图文关系进行了谱系学研究,说明两者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有效促进了视觉艺术的繁荣发展;接着以图像真伪之辨为据,指出其间内蕴的视觉悖论是导致命名与指示、言说与状物、意指与模仿、读与看、词与物等传统表征关系瓦解的直接原因;最后旨在破除“图像转向”谬误之说,强调图文关系并非处于非此即彼的对峙状态,而是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关系断层.  相似文献   
48.
在虚拟社会,微媒技术正在改变时间的形状、节律与结构。在动因层面,微媒技术旨在向时间的短暂性、节律性和线性等固有属性发起挑战,并迅速生成平滑、节点、符号等虚拟时间消费样态,进而弥补了时间消费的单点线性局限,弥合了时间消费的空间隔阂,消除了时间消费的语言鸿沟;在文明层面,微媒技术俨然成为时间化社会文明建构者,并逐渐在曲线、圈层、休闲、符号等方面产生时间文明新样态,以至于推动与加速社会文明新发展。微媒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文明建构中角色性与结构性的强大能量,虚拟时间消费也愈加变得务实、简洁和高效,彰显出虚拟时间在压缩时间成本或提高时间功效上的功能与价值。微媒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消费悖论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社会文明价值需要从技术哲学维度批判性重估,微媒技术的价值逆向或能在向虚拟美学、虚拟符号学和虚拟哲学迈进中逐渐自我克服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49.
具有强制性意蕴的"应当—义务"既不像道义论所说的那样能够脱离善恶的内容孤立存在,也不像后果论所说的那样单向度地取决于"善"或"更好",而是植根于人类行为在诸善冲突中生成的善恶交织的悖论性结构:由于某个行为趋于的基本善总是与它遭遇的次要恶捆绑在一起,所以人们才有必要约束自己,哪怕以不得不忍受次要恶为代价,也"应当"履行达成基本善的"义务",以免自己的存在由于缺失基本善、遭遇基本恶而受到实质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50.
随着国产电影票房的高歌猛进,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重产业轻文化、重技术轻艺术的价值取向正在侵蚀着中国电影的文化生态。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电影深陷票房与口碑、全球与地方、技术与艺术的逻辑悖论之中。如何转变观念,走出票房的狂欢,以电影作为文化的审美理想,来制衡消费理性和商品逻辑导引的拜金主义、娱乐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回归文化伦理的人文大道,成了中国电影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当前电影的全球化表征着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产业与文化、全球与本土、技术与艺术应该构成新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