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针刺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并通以8%氧气 92%氮气的混合气体,制成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观察针刺“大椎”、“涌泉”穴对该模型大鼠脑组织水肿、脂质过氧化损伤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针刺“大椎”、“涌泉”穴可明显改善该模型大鼠不同时间脑组织水肿,降低MDA及NO含量。结论:针刺“大椎”、“涌泉”穴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2.
纳络酮、阿片肽在儿科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为神经调节介质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镇痛、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糖代谢及体温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在抗休克、新生儿窒息、缺血性脑卒中、脊髓损伤、麻醉镇痛药中毒等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有益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为特异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还有一些非特异的非阿片受体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幼年慢性癫痫模型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记忆改变,以及吡拉西坦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及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选用Wistar幼年大鼠50只。肌注马桑内脂注射液复制大鼠慢性癫痫大发作模型。每间隔3d重复肌注1次,经30次注射后,对其中点燃的动物改为14d肌注1次。造模3个月时点燃动物分为造模组、吡拉西坦低剂量组、吡拉西坦高剂量组、苯妥英钠加吡拉西坦组各10只。各组于造模3个月后开始连续灌胃,1次/d。吡拉西坦各组灌服吡拉西坦混悬液,分别为0.024mg/(g·d),0.048mg/(g·d);苯妥英钠加吡拉西坦组灌服苯妥英钠0.06mg/(g·d)及吡拉西坦混悬液0.048mg/(g·d)。用药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10只正常对照非造模组大鼠在造模开始时同期喂养并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马桑内脂所致幼年大鼠慢性癫痫模型,达到点燃标准时动物情感行为的变化,以旷场活动性和拒俘反应性表示。观察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变,以发现平台时间及搜索距离表示。结果:50只大鼠均纳入分析结果。情感行为观察结果:①旷场活动性比较:吡拉西坦组低、高剂量组以及苯妥英钠加吡拉西坦组明显高于造模组犤(5.2±1.2),(7.8±2.3),(8.4±2.6),(3.1±1.3)min,P<0.05或P<0.01犦。②拒俘反应性:吡拉西坦高剂量组以及苯妥英钠加吡拉西坦组明显低于造模组犤(2.07±0.38),(2.31±0.35),(3.91±0.98)min,P<0.05犦。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①搜索时间比较:吡拉西坦高、低剂量组、苯妥英纳加吡拉西坦组在相应组次比造模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各个处理组内随训练次数增加平均搜索时间逐渐减少犤其中第1次分别为(45±9),(51±8),(44±9),(63±11)s;第3次分别为(42±7),(49±9),(42±7),(57±8)s;第6次分别为(34±8),(42±8),(35±6),(49±9)s,P<0.05或P<0.01犦。②搜索距离比较:吡拉西坦高、低剂量组、苯妥英纳加吡拉西坦组平均搜索距离在相应组次比造模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各个处理组内随训练次数增加平均搜索距离逐渐减少犤其中第1次分别为(510±89),(670±58),(586±91),(793±74)cm;第3次分别为(455±56),(602±77),(521±84),(690±67)cm;第6次分别为(385±48),(487±68),(392±79),(550±54)cm,P<0.05或P<0.01犦。结论:慢性癫痫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吡拉西坦对该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4.
背景:脑内投射至海马结构的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有关。吡拉西坦具有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可抵抗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目的:制备幼年慢性癫痫与学习记忆复合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变化以及吡拉西坦的干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实验,非盲法评估。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材料:实验于2004—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及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选择Wistar幼年大鼠50只,清洁级,雌雄各半。方法:肌注马桑内脂注射液复制大鼠慢性癫痫大发作模型。每间隔3天重复肌注1次,在造模期间连续3次出现后肢站立的全身阵挛性惊厥或站立伴摔倒或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的动物改为每隔14天肌注1次。选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造模,其余40只大鼠造模3个月时随机分为4组:吡拉西坦2.4g/L组、吡拉西坦4.8g/L组、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造模组,每组10只。各组于造模3个月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次/d,10mL/kg。吡拉西坦2.4g/L,4.8g/h组分别灌服吡拉西坦混悬液2.4g/L,4.8g/L;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灌服苯妥英钠6g/L及吡拉西坦悬浮液4.8g/h。造模组、正常对照组灌服10mL/kg生理盐水。用药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Morris水迷宫测试癫痫大鼠发现平台时间及搜索距离,连续测试3d,2次/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测定双侧海马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用放射免疫法。主要观察指标:①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发现平台时间及搜索距离。②各组大鼠海马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搜索平台时间比较:造模组各组次相应平均搜索时间比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3&;#177;11)s,(40&;#177;8)s;(61&;#177;9)s,(38&;#177;7)s;(57&;#177;8)s,(36&;#177;9)s;(55&;#177;11)s,(33&;#177;10)s;(52&;#177;7)s,(30&;#177;9)s;(49&;#177;9)s,(27&;#177;6)s,P〈0.01]。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吡拉西坦4.8g/L组6次搜索时间均比造模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4_4&;#177;9)s,(45&;#177;9)s;(43&;#177;9)s,(42&;#177;8)s;(42&;#177;7)s,(42&;#177;7)s;(40&;#177;9)s,(39&;#177;9)s;(38&;#177;7)s,(35&;#177;9)s;(35&;#177;6)s,(34&;#177;8)s,t=2.352~4.029,P〈0.05~0.01]。各给药组内随训练次数增加平均搜索时间逐渐减少。②各组大鼠平均搜索距离比较:造模组各组次相应平均搜索距离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793&;#177;74)cm,(420&;#177;81)cm;(763&;#177;89)cm,(418&;#177;57)cm;(690&;#177;67)cm,(382&;#177;69)cm:(623&;#177;81)cm,(356&;#177;71)cm;(592&;#177;98)cm,(330&;#177;69)cm;(550&;#177;54)cm,(301&;#177;97)cm,P〈0.01]。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吡拉西坦4.8g/L组6次平均搜索距离均比造模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586&;#177;91)cm,(510&;#177;89)cm;(566&;#177;70)cm,(497&;#177;76)cm;(521&;#177;84)cm,(455&;#177;56)cm;(480&;#177;74)cm,(421&;#177;63)cm;(437&;#177;51)cm,(396&;#177;79)cm;(392&;#177;79)cm,(385&;#177;48)cm,t=2.364~4.230,P〈0.05~0.01]。各给药组随训练次数增加平均搜索时间逐渐减少。③各组大鼠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脂酶活性:造模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2.2&;#177;0.7)nmol/g,(3.8&;#177;0.9)nmol/g;(503.3&;#177;103.3)pkat/g,(778.3&;#177;125.0)pkat/g;(190.0&;#177;51.7)μkat/g,(368.3&;#177;86.7)μkat/g,P〈0.01]。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吡拉西坦4.8g/L组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和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明显高于造模组[(2.7&;#177;0.6)nmol/g,(2.9&;#177;0.6)nmol/g;(256.7&;#177;58.3)μkat/g,(306.7&;#177;88.3)μkat/g,t=3.445~4.148,P〈0.01]。吡拉西坦4.8g/L组脑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668.3&;#177;118.3)pkat/g明显高于造模组(P〈0.01)。吡拉西坦2.4g/L组各指标与造模组基本一致。结论:慢性癫痫大鼠大发作模型具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特点,同时伴有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降低,说明已是学习功能障碍的良好复合模型,应用4.8g/L吡拉西坦后可增加模型大鼠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但2.4g/L吡拉西坦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张少丹 《家庭育儿》2020,(3):0035-0035
3-6岁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而言,不仅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膳食,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能锻炼。教师不仅应认识到父母在幼儿体能发展中的作用,还应让父母也有所认识。所以,幼儿园教师应与幼儿父母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让父母能在幼儿体能发展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让幼儿的体能获得有效的发展。故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浅谈父母在3-6岁幼儿体能锻炼中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0.035 g·kg-1),其余5组给予同等剂量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癫痫模型,共14次。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化浊解毒疏肝方2.7,5.4,10.8 g·kg-1,丙戊酸钠组灌胃丙戊酸钠0.19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持续28 d。药物干预期间,各造模组大鼠在第7,14,21,28天给予PTZ腹腔注射以维持癫痫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p)-Akt,p-GSK-3β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海马CA1区p-Akt,p-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海马组织PI3K,p-Akt,p-GSK-3β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各剂量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缩短(P<0.01);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中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升高(P<0.01),各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中剂量组、丙戊酸钠组海马CA1区p-Akt,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化浊解毒疏肝方高、中剂量组、丙戊酸钠组PI3K,p-Akt,p-GSK-3β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化浊解毒疏肝方可改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激活PI3K/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有关,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47.
1例以纳差、腹痛为主要表现的青春期女性患儿,初诊为急性胰腺炎,经过液体复苏、镇痛、胰酶抑制剂、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以及抗炎等治疗后,患儿胰腺炎好转,但血钙逐渐升高、血磷降低,超声发现甲状旁腺占位,术后病理确诊甲状旁腺腺瘤。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后,患儿出现血钙正常性高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后10个月患儿甲状旁腺激素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8.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观察李黎辉①杨丽荣①曹蕾①张少丹①关孜学②高瑞珍①李庆霞①鲁爽①窒息是围产期最常见危及新生儿生命,引起颅脑损伤的严重疾病。我们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特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自产科住院分娩的...  相似文献   
49.
50.
牙隐裂又称不完全牙裂或牙微裂,其特点是牙冠表面出现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牙隐裂的裂纹常深入到牙本质结构,是引起牙痛的原因之一。由于临床上比较多见,而裂纹又容易被忽略,故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注意。由于牙隐裂及牙折裂是临床上颇为多见的一种牙体病,严重的病损如治疗不当可导治患牙的丧失。笔于2000年—2003年间,共统计收治病例92例效果良好,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