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Fe是铝合金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废铝再生时Fe将不断累积,控制富Fe相的危害是促进废铝回收和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综述了铸造Al-Cu合金中富Fe相的研究现状,包括富Fe相的类型以及富Fe相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在AlCu合金中富Fe相的形貌与种类取决于不同的合金成分以及铸造工艺条件,其存在形式主要是针状β-Fe,Al3(FeMn)以及汉字状的α-Fe、AlmFe、Al6(FeMn)相。针状β-Fe被认为是热处理过程中最稳定的富Fe相,其他富Fe相将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最终转变成β-Fe。改变富Fe相形态是控制富Fe相的有效方式,主要方法包括中和变质、改变熔铸工艺和施加外场作用,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富Fe相增多对铝合金的危害。开发更加有效的中和变质剂或者高效、经济的除Fe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铸造Al-Cu合金中富Fe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重力铸造条件下的,而对于超声波、压力等特种条件下富Fe相的研究将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2.
采用光谱、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冒口补浇的Cu-15Ni-8Sn合金金属型和砂型重力铸造工艺,重点研究了直径150 mm高度330 mm的铸锭中Sn元素的宏观偏析。结果表明:1335℃浇注后,金属型铸锭的二次枝晶间距平均值为67.9μm,远小于砂型铸锭的171.9μm;在采用冒口补浇工艺下,金属型铸锭在底部和中部的Sn元素宏观偏析程度比砂型铸件低,而上部反之;无论金属型还是砂型铸锭,Sn含量最低的位置均位于凝固最慢的铸锭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43.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图像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超声振动(UT)和施加压力(P)耦合作用对铸态Al-5.0Cu-0.6Mn-0.6Fe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T工艺对α-Al、富铁相和Al_2Cu的形貌和尺寸有明显的影响,促进α-Al的形貌由树枝状向球状结构转变,明显地降低α-Fe、Al_6(FeMn)和Al_2Cu相的尺寸。P+UT工艺也有助于减少经常出现在挤压铸造中的双峰组织,也能有效地降低晶界偏析。P+UT工艺制备合金的最佳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268 MPa,屈服强度192MPa,伸长率17.1%,分别比未经过处理的合金高64%,59%和307%。  相似文献   
44.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制备出Ti_(55.5)Cu_(18.5)Ni_(17.5)Al_(8.5)非晶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粉末的微观形貌以及非晶化行为,探讨了非晶化对合金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是合金晶粒逐渐变小,出现纳米晶化合物;随后纳米晶化合物内部发生局部结构长程无序化,纳米晶化合物分割成更为细小的纳米晶;最终纳米晶颗粒完全非晶化。从原子尺度证明了非晶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能球磨过程中发生了剧烈塑性变形,形成了高密度位错以及严重的晶格畸变,最终导致原子长程无序化从而形成非晶。球磨引起加工硬化和非晶晶化,使得球磨后的合金粉末硬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5.
程佩  汪先送  林波  张卫文  李元元 《铸造技术》2012,(10):1135-1138
采用标准流动性实验、阿基米德密度实验、硬度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挤压力下Al-5.0Cu-0.4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流动性略优于ZL205A;50 MPa挤压比压和T5态下,该合金典型性能为密度2.80 g/cm3,抗拉强度441 MPa,伸长率21%,硬度45 HRB;随着挤压比压的增加,合金的密度、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6.
采用扫描电境观察了AZ31镁合金在累积叠轧焊(ARB)过程中的界面焊合现象。结果表明:轧前预热温度为300℃和道次压下量为50%的累积叠轧焊工艺可以使AZ31板材获得良好的界面焊合,后续的累积叠轧焊变形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焊合质量。ARB板材的拉伸断口呈现典型的延性断裂形貌,界面未形成良好焊合的部分呈现裂口焊合形貌。累积叠轧焊变形中的界面焊合过程包括:表面硬化脆性层减薄、断裂,氧化膜破碎,暴露出来的新鲜金属在轧制压力的作用下沿裂纹流动、相互接触,形成冶金结合。后续退火可以改善界面焊合质量。  相似文献   
47.
Zr和V对铝铜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寻找一种低热裂倾向的高强韧铸造铝合金材料,研究了锆和钒对铝铜系HA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钒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锆对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评述了当前镁合金及其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 ,介绍和探讨了镁合金材料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 ,最后对镁合金研究开发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9.
采用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A1/AISi梯度合金。研究了合金高温退火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说明:合金高温退火后的洛氏硬度比铸态时显著降低且沿试样横截面的梯度分布趋于平缓,但500℃x24h后,再延长退火时间,硬度值基本保持不变;高温退火处理后,A1/AISi梯度合金仍能保持宏观上硅浓度的梯度分布,与铸态时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0.
一种新的炼镁还原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国文  黄亮辉  李元元  张卫文 《铸造》2001,50(7):395-397
介绍一种炼镁还原罐的专利结构,简介炼镁还原罐的工作环境和常用材料,指出ZG40Cr28Ni16材质炼镁还原罐产生密集性裂纹的原因是σ相的析出,进而提出一种新炼镁还原罐结构。采用新结构可大幅提高炼镁还原罐的寿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