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农业科学   17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根据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对比分析,得出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经剖析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指出了该区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养护,增加生态容量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与政策。提出以生态足迹作为山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优点及当前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42.
【研究目的】受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及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的胁迫,北京农业发展正面临空间减少的危机。此背景下,探讨北京农业的可能发展空间,并提出相关利用建议,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方法】以农业发展空间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借鉴牛顿的空间学说对农业空间进行划分,并以图示法为手段,直观地反映了不同空间的联系。【结果】北京农业发展空间有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之分,并可再次细分为四个亚空间,即现实空间、市场提升空间、政策提升空间和合作发展空间。农业空间的内涵、特征不同,利用方向各异。应稳定绝对空间,挖掘相对空间;应高效利用现实空间,开拓市场、政策的提升空间,同时加大与外埠的合作,以突破北京农业发展资源空间的刚性约束,提升农业发展的总量和水平。【结论】论文对于保护和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时空联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设置项目区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的核心内容。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供需和级差地租理论,在已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和挂钩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城镇建新适宜度与农村拆旧适宜度评价,经建新地块的规划修正和拆旧地块的空间相对集聚、适宜度一致性修正,选择出挂钩建新区和拆旧区,然后通过挂钩联建的关系原理分析,建立了挂钩时空联系的逻辑模型,将建新区和拆旧区组合形成挂钩项目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筛选出建新区与拆旧区,可以实现挂钩项目区的组合联建与时空配置。研究区整体上属于"供大于求"的挂钩类型区,农村居民点拆旧潜力的供给能够满足城镇建新的需求;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可规划为22处,时序上分为近期8处、远期14处,空间上包括乡镇内挂钩17处、乡镇间挂钩5处;经建新用途、拆旧与安置方式的合理安排与设置,实现了促集约和保发展的挂钩目标。该研究为挂钩项目区条件设定与选择、空间联动和时序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为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果和发展能力,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顺义区在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绩效状态,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重点因素。研究结果:1996-2000年,顺义区处于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变化稳定并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在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快速上升,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土地利用经济绩效在1996-2002年上升缓慢,自2003年开始大幅度提升;土地社会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相对稳定,之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平稳,2000-2005年表现为急速下降,之后有所起伏,至研究期末开始抬升。土地利用绩效变化较好地印证了3个"五年"计划下的土地利用重点,表明各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政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土地利用社会效应与生态安全因素对土地利用整体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工业发展对经济绩效的推动作用明显,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享有水平迅速变化的城镇化因素,成为反映土地利用社会效应的重点,生态用地则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绩效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西平镇畜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产业。但畜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贷款难,扩大规模难,畜禽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推进全镇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作者对西平镇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并结合西平镇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6.
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蕾  张凤荣  李超  靳东升 《土壤通报》2021,52(2):261-268
黏化层是淋溶土的首要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黏化层是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湿润淋溶条件下形成的。但黏化过程很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作用而被打断。本文以山西土系调查16个淋溶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剖面黏化层与上覆下伏层、各剖面间的基本特征及其理化性状分析,探索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16个淋溶土剖面中大多数黏化层与上覆层之间的形态特征过渡明显,胶膜、黏化率、粉黏比以及石灰性强弱等理化性质均表明黏化层主要是淋溶淀积的结果;(2)根据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将这16个淋溶土剖面进一步分为表蚀铁质干润淋溶土、石化钙积干润淋溶土、简育钙积干润淋溶土和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等不同亚类;(3)表蚀亚类的黏化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亚类,而粉黏比与之相反;(4)依据胶膜存在而被鉴别为黏化层的诊断层是古土壤黏化层受地质剥蚀作用剥蚀后而出露地表的。这一结果与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剖面只限于近地表1.5 m、最多不超过2.0 m深度有关,而如果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则这些古土壤黏化层会被认定为“红黏土母质”并在土属一级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47.
张蕾  张凤荣  靳东升  李超 《土壤学报》2021,58(4):876-886
以黄土高原山西省14个淋溶土剖面的31个偏红的黏化层(Bt)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全铁、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态氧化铁的含量与土壤颜色参数、黏粒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Bt的黏粒含量与氧化铁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颜色的红度与全铁、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游离氧化铁是最直接的土壤红色"染色剂";其他色调、明度与彩度等颜色参数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也间接说明了黏粒含量与土壤颜色具有一定相关性。野外观测发现,某些黏化层结构体表面颜色较结构体内基质颜色更红,证实了在土壤结构体表面氧化铁随着黏粒在土壤空隙中的迁移淀积。黄土高原淋溶土偏红的黏化层多是来自由于土壤侵蚀而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第三纪保德红土和第四纪红黏土,其黏粒含量、土壤颜色等指标均表明第三纪的古气候条件较第四纪更为湿热。  相似文献   
48.
河北曲周试验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曲周试验区28个土壤剖面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土壤冲积层理较明显,发育程度低,粉砂含量高,盐化现象普遍,人类活动迹象清晰可见,长期灌溉导致明显淋淀粘化层出现,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区土壤分别属于人工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中的相应亚纲、土类及亚类;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普查)》,分别属于潮土和盐土2个土类中的相应亚类,比较了6个土壤代表剖面在2种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9.
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防治与土地持续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牧交错区是荒漠化潜在发生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荒漠化,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则使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以处于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讨论了该区荒漠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荒漠化逆转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0.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通过分析1980年和2000年124个样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研究了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该县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8mg/kg和90.0mg/kg,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69.2%和降低了46.1%。由于区域间农业管理措施的差异,占全县耕地面积31%和92%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20年中潮土、盐土和褐土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5mg/kg、5.8mg/kg和4.5mg/kg,速效钾含量相应降低了80.1mg/kg、30.4mg/kg和39.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