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业科学   2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肖广侠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水产学报》2013,37(7):1009-1014
为评估中国明对虾生长及抗WSSV能力与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对130个中国明对虾家系进行生长及抗WSSV性能测试,对收集到的中国明对虾生长和抗病数据,输入“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数据库,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估计中国明对虾各个家系的育种值。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出生长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抗WSSV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分别检测上述20个家系的亲虾、养殖50 d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结果显示,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分别为0.190 8、0.286 6和0.232 9 copies/ng DNA,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和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育种值相关系数分别为 0.021、0.363和0.185,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和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与抗WSSV育种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0.048和0.019。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育种值和抗WSSV育种值与中国明对虾体内的WSSV携带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为了对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巢式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用2011年源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建立了13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17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合并)和7个自交组合。各家系的仔虾、幼虾经中间暂养和标记后混合,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DAS)两个养殖场养殖,测定了153日龄虾体质量性状。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群体和家系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计算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评估不同群体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群体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26%;UA5、UA4和SIN三个群体为亲本的153日龄虾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分别比群体均值高5.34%、2.51%和1.67%,是体质量性状育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均值(18.14 g)比自交组合(17.17 g)高5.65%,杂交组合UA4×UA5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最高(19.52 g),比杂交组合均值高7.61%;组合杂种优势率在-1.77%~11.72%,均值为5.45%,大部分杂交组合(>75%)存在正向杂种优势,UA1×UA2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最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并为实现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探讨了7种细胞凝集素基因在中国对虾中应答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上的生物学功能差异.结果显示,LT1 (DQ167572.1)、LT2(EU834289.1)、LT3 (EU834292.1)和LT5(EU834290.1)是肝胰腺组织特异、受WSSV感染诱导表达的基因,其他3种基因主要在肌肉、肠和腮中表达,与WSSV感染诱导无明显相关;在应答WSSV感染不同时间段的表达特征上,7种凝集素基因各不相同;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上,方差分析表明7种凝集素基因除在肝胰腺中的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组织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显示这7个凝集素基因在应答WSSV侵染的表达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推测其在中国对虾体内免疫防御功能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4.
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估计了斑点叉尾基础群体(G0)体质量、体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为制定育种目标、综合选择指数和选择方法提供基础参数。实验利用5个斑点叉尾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产生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内的稚、幼鱼经过中间暂养、个体标记等阶段后,混合放入一个池塘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和公母畜阈模型分别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所有个体生长和存活性状的育种值。斑点叉尾基础群体收获体质量和体长遗传力分别为0.41±0.074和0.32±0.064,属于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尽管在两性状动物模型中设置标记体质量和标记体长作为协变量进行校正,但是由于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混淆在一起无法剖分,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7,表现为高度线性正相关。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037±0.016,表现为低遗传力,但统计检验仍达到显著水平(P<0.05)。家系生长(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和存活性状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和0.100,表现为低度线性遗传正相关,并且统计检验不显著(P>0.05)。因此在制定育种方案时,生长和存活性状都可纳入育种目标,利用多性状选择指数方法同时选择。  相似文献   
45.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受控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和30℃)和盐度(盐度5,10,15,20,25,30和35)以及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的数量受水温影响显著(P<0.05),20℃幼体孵化率最高,平均每只亲体孵化幼体30.67个。水温对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P<0.01),15~25℃范围内,幼体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平均日增长体长为0.23 mm/d、体质量平均日增长体质量为0.20 mg/d,特定生长率体长为6.40%/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15.79%/d;当水温高于25℃,钩虾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降低。根据相关性方程式推算其最适孵化温度为21.5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中华原钩虾幼体的存活率受温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钩虾幼体存活率最高,为98%,30℃存活率最低,为87.67%。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孵化幼体数量、存活率及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对盐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温度对中华原钩虾种群发展的影响要大于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优化海岛棉RGA-PCR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对影响海岛棉RGA体系Mg2+、dlgIP、引物以及Taq DNA聚合酶浓度等因素进行了均匀优化和正交优化试验后建立了适合于海岛棉RGA的反应体系:在10μL反应体系中1×Buffer,Me2+2.5 mmol/L,dNTP0.25 mmol/L,引物浓度1.0 μmmol/L,Taq酶0,375 u/μL,DNA 20 ng.各因素对扩增反应结果均有不同影响,其中以Mg2+浓度影响最大,Taq DNA聚合酶的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海岛棉材料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22对RGA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10对引物.这一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为今后利用RGA标记技术进行海岛棉枯萎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鱼和虾类经常接触异常的水温、低溶氧量的水体、或高或低的盐度等不利生存的环境,在这些逆境胁迫下,生物有机体会特异开放一些基因的表达或提高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丰度,以度过难关。这些基因和蛋白质包括14—3—3基因、抗冻蛋白、热激蛋白和Na/K—ATPase酶等。同时,这些基因和产物对于人类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改良经济水生生物的品质及环境监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K426于2021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新海41号增产,纤维品质达到新疆棉花品种审定标准的优质长绒棉要求,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介绍了K426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49.
长绒棉纤维品质优异,但皮棉产量相对较低,提高单产、保障品质、增加收益是新疆长绒棉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2018―2019年,在喀什岳普湖县创建出40 hm2籽棉产量7 900 kg·hm-2的超高产典型,促进了喀什地区长绒棉发展。本文对高产情况及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该区未来长绒棉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为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体系优化及冷冻精子保存效果提供理论支撑,以西伯利亚鲟新鲜精子为对照,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条件下精子中总ATP酶(ATPase)、谷胱甘肽还原酶(GR)、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超低温冷冻前后西伯利亚鲟精子内的GR酶活性从(23.36±1.69)U/mL升至(94.61±4.13)U/mL,差异显著;CK酶、LDH酶、SDH酶、CAT酶及SOD酶的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分别从(6.64±0.58)U/mL、(6 695.78±123.47)U/L、(24.91±1.63)U/mL、(112.33±6.38)U/mL、(61.99±4.15)U/mL降至(5.27±0.23)U/mL、(4 388.32±93.28)U/L、(17.45±0.94)U/L、(67.58±3.87)U/mL、(46.38±2.54)U/mL;总ATP酶从冻前的(18.77±1.23)U/mL降至(16.32±0.87)U/mL,差异不显著。超低温冷冻保存对西伯利亚鲟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