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6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41.
本文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台湾海峡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同时采用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分别为38.52×104t和44.34×104t,平均41.43×104t;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25.31×104t和8.05×104t,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8.07×104t;Cadima模式估算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41×104t,中上层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3.96×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9.51×104t;1994年以来鱼类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t~40.01×104t,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1994年以来投入的捕捞力量为3702艘~5967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也连续11年超过了Schaefer和Fox2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3678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呈现捕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局面。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渔获量自1985以来连续19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中上层鱼类渔获量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鱼类的主要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曲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届性成熟体长趋小,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2.
福建罗源湾贝类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通过现场对位于南海南部的罗源湾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和检测。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以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采用已报道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并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3种模型估算的罗源湾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104064t,127321t,113675t。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622hm2,其中缢蛏450hm2、牡蛎2000hm2、贻贝125hm2、菲律宾蛤仔20hm2、泥蚶27hm2。罗源湾1999年已经超容量养殖,必须调整养殖面积和数量,优化养殖种类结构,实现生态养殖,达到贝类养殖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43.
厦门大嶝岛海域紫菜、海带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域无机氮(N)和无机磷(P)输入与吸收的平衡原理,通过2000~2001年对厦门大嶝岛海域海水交换、沉积物释放、陆地和江河径流排放、养殖动物和野生海洋动物排泄等项无机氮和无机磷输入量的调查、检测,浮游植物、潮滩微型藻类、野生大型藻类、养殖和野生海洋动物对无机氮和无机磷吸收量的调查和检测,估算可供养殖海带和紫菜的无机氮和无机磷数量,进一步以海带和紫菜有机氮和有机磷的含量,来衡量海带和紫菜的可养殖量。估算结果表明,无机氮平衡法估算大嶝海域紫菜和海带养殖容量(淡干品)分别为5·43×104和32·84×104t,单位面积可养密度分别为7·21和43·61t·hm-2。无机磷平衡法估算大嶝海域紫菜和海带养殖容量分别为1·97×104和12·22×104t,单位面积可养密度分别为2·62和16·23t·hm-2。模型的实用性分析以无机磷供需平衡法为佳。  相似文献   
44.
台湾海峡乌鲳渔业和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鲳(Fomio niger)系外海暖水性集群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常栖息于高温,高盐海域。台湾海峡地处亚热带,又受南海暖水,黑潮支梢影响,水温,盐度较高,具备乌鲳生活的良好环境条件。因此,台湾海峡有丰富的乌鲳资源,历来成为闽,台两省共同利用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道了福建及其邻近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内容、系统功能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6.
20 0 0~ 2 0 0 1年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的游泳生物有 36 5种 ,其中鱼类 2 72种 (硬骨鱼类 2 6 1种 ,软骨鱼类 11种 ) ,隶属 2 0目 ,86科 179属 ;其次为甲壳类 70种 ;头足类 2 3种。暖水性鱼类种类 2 0 8种 ,占鱼类种数的 76 .4 7% ;暖温性鱼类为 6 4种 ,占 2 3.5 3% ;无冷温性鱼类。鱼类区系属于印度 -太平洋的中国 -日本亚区。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大于夏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依次呈夏季大于秋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而生物量尾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春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夏季。生物量和生物量尾数的优势种分别为中国枪乌贼和静蝠。各站点月平均生物量分布为 2 7.6 6 5~ 73.5 2 0kg/(h·net) ,平均为 4 4 .4 6 6kg/(h·net)。月平均生物量尾数分布为 1312~ 6 35 6ind/(h·net) ,平均为 2 30 2ind/(h·net)。应用Cushing模式估算该海域渔业资源量为 10 8.0 8× 10 4t。根据Cadim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为 6 1.2 2× 10 4t。文中对渔业资源结构、种类组成变化和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大甲够Mcgalaspis cordyla属够科大甲够属,俗称“铁甲鱼”,为暖水性、集群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大洋洲、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南半岛、中国东南沿海以及日本,东海以台湾海峡为较多。据不完全统计,1971—1984年问,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大甲够渔获量变动于1—2,563吨之间,年平均渔获量798吨(表1),在围网渔业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8.
以2001-2003年在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多鳞鳝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从生态学参数的变化探讨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多鳞鳝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237mm,优势组131~150mm,平均134.5mm,体重范围5~110g,优势组11~30g,平均26.1g。年龄范围0~3龄,优势组1龄,平均0.91龄。生长参数L∞为260.89mm、W∞为153.81g、k为0.6614、t0为-0.6158、tr为0.8474龄。Z为2.7728,M为1.3004,F为1.4724,开发比率为0.5310。与1992~1993年比较,种群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开发程度由未充分向过度开发变化。1994年以来该渔场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产出,连续13年超过了估算的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大量捕杀幼鱼,致使包括多鳞嬉在内的多数底层、近底层鱼类过度开发。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和渔业资源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渔业的投入和产出量及开捕规格。在当前渔获量和捕捞力量超过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的情况下,应采取“负增长”的策略,渔业资源方能得以有效恢复,才能持久为人们所利用和实现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10 4 t和 51.0 4× 10 4 t。Schaefer和Fox 2种剩余产量模式所估算的MSY分别为52 .4 1× 10 4 t和 51.73× 10 4 t,估算的fMSY换算为福建灯围渔船分别为 10 17组和 10 75组 ,并从海峡南、北 2个不同群系的鲐鱼类主要种群结构和生态学变化及渔业现状 ,讨论该 2个鲐群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50.
大港湾贝类养殖容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统计分析法估算了大港湾贝类的适宜养殖面积,同时采用Tait模式和营养动态模式估算贝类自然生产力,根据调查潮间带非养殖区底栖软体动物、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附着动物及浅海底栖软体动物的现存量计算贝类可养殖量,估算结果适养面积为346.67hm^2,贝类自然年生产力为31024t和29829t,海区滤食性软体动物现存量7731t,养殖容量为23293t和22098t。1996年后的实际养殖面积和养殖量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养面积和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