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hLF对于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pBC1-hLF载体转染MCF7细胞,同时以hLF标准品处理为参照,细胞活力实验、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来观察hLF基因高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CF7的生长,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hLF可促进MCF7细胞自发和受照后的凋亡,降低克隆形成能力。但胞外直接供给hLF却不能抑制MCF7的生长,也不能显著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甚至有提高克隆形成能力的趋势。结论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在体外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提高其辐射敏感性,而直接供给hLF却没有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GLU)、血清果糖胺(GSP)及糖化血红蛋白(GHb)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氧化酶法、还原法和免疫胶乳法检测了96例经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的GLU、GSP、GHb,并以健康人45例作对照。结果:DM患者空腹GLU与GSP及GH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组空腹GLU与GHb及GS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9及0.75,DM患者GLU、GSP及GHb3者关系密切,血清GSP测定简单、实用、稳定。结论:若3者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43.
①介绍了皮肤听声器的基本组成与听声效果。这种新型的助听工具可使任何人通过皮肤获得听觉,但辨析语音的效果还不理想。②为了进一步研究皮肤响应声音信号的理论,构造了测试皮肤响应声音信号的实验环境。通过实验测试了皮肤响应声音信号的关键部件音频变压器、平面电极与皮肤听声之间的临界频率电压特性曲线,讨论了皮肤响应声音信号的关键部件与皮肤听声效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通过声-电转换实现皮肤听声的特点和可行性。③介绍了新型可便携、低功耗助听产品-皮肤听声器,并与助听器、电子耳蜗、导聋犬等传统的助听工具进行了对比,说明了皮肤听声器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44.
饶凯华  于晓明  赵丽群 《光明中医》2016,(22):3331-3334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9例VCIND痰瘀阻络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胆汤,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ADL及Mo 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女,59岁.主因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出现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无发热、出血、黄疸及浓茶色尿等.既往史无特殊记载.查体:T 35.2 ℃,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血糖水平及焦虑情绪对其临床疗效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伴有血糖及情绪异常将其分为血糖正常无焦虑组(A组)、血糖正常伴焦虑组(B组)、血糖异常无焦虑组(C组)、血糖异常伴焦虑组(D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风险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与C组间总有效率相同(88.0%),但显著高于D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组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B组(P<0.05),IL-6及TNF-α水平亦显著高于C组(P<0.05);B组与C组间IL-1β、IL-6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最低,为4.0%;D组最高,为32.0%;B组与C组的总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0%、16.0%,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血糖升高及焦虑情绪均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IL-1β、IL-6、TNF-α的表达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实践中应给予相应的干预以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利用基于亲和色谱的化学蛋白组学方法分析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与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探讨氨甲蝶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键合氨甲蝶呤的琼脂糖凝胶作为亲和材料,从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亲和富集与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采用含有吐温-20的缓冲液洗涤凝胶,去除凝胶表面非特异吸附蛋白,采用高浓度盐洗脱凝胶亲和富集蛋白,对洗脱蛋白进行胰蛋白酶酶解,酶解产物进行HPLC/MS分析和数据库搜索。结果 对洗脱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键合氨甲蝶呤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富集小鼠肝组织中与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对洗脱样品酶解产物进行质谱分析鉴定了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等23种蛋白。结论 基于亲和色谱的化学蛋白组学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发现药物相互作用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按随机原则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控制每13膳食摄人量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g/d),推荐每日运动量,分别在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清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酰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C2(ApoC2)、载脂蛋白C3(ApoC3)及载脂蛋白E(ApoE)。结果进入结果分析者101例,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50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51例。研究开始时两组的体重、血清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患者的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ApoC2、ApoC3水平均显著低于研究开始时(P〈0.05),而ApoA1显著高于研究开始时(P〈0.05)。研究结束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的体重、血清甘油三酯、ApoB、ApoAⅡ、ApoC2及ApoC3水平均显著低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P〈0.05)。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浓度,改善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49.
高蛋白膳食对限食大鼠肠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蛋白膳食对限食大鼠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五组:正常对照组,喂15%酪蛋白合成饲料,自由摄食;限食1和2组分别按正常对照组摄食量的50%和30%对喂15%酪蛋白合成饲料;补蛋白1和2组分别按正常对照组摄食量的50%和30%对喂30%酪蛋白合成饲料。实验2w后处死大鼠,取血和小肠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相应限食组相比,补蛋白组血清SOD以及肠粘膜和肝脏的SOD、GSH-Px活性均有升高的趋势,并且肠粘膜MDA和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高蛋白膳食能改善机体及肠粘膜的氧化还原状态,减轻自由基的氧化应激损伤,对限食大鼠肠道抗氧化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6种脂肪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分别用含2%的辛酸(C8∶0)、癸酸(C10∶0)、油酸(C18∶1)、α-亚麻酸(C18∶3)、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12周时检测血脂及脂蛋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12周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辛酸(C8∶0)、癸酸(C10∶0)、油酸(C18∶1)对控制体质量增加的作用较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差异显著(P<0.05);6种脂肪酸均显示出不同程度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DL-C/LDL-C)增加的作用。辛酸(C8∶0)、癸酸(C10∶0)和α-亚麻酸(C18∶3)降低TC和LDL-C及升高HDL-C/LDL-C比值的作用比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显著(P<0.05)。结论中链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较长链的SFA降低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