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芭尔糖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将53名志愿参加本研究的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随机分为标准餐组和标准餐+芭尔糖组,分别测定餐后1h和2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获得有效数据40例,标准餐组20例,标准餐+芭尔糖组20例;两组进餐后1h和2h的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进餐2h后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芭尔糖不升高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不增加血清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的代糖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中链脂肪酸(MCFA)对KKAy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36只4周龄KKAy雄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添加辛酸(1.5%,C8)、高脂饲料添加癸酸(1.5%,C10)、高脂饲料添加油酸(1.5%,OA),喂养12周。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及体脂肪质量,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CoA羧化酶(ACC)。结果喂养12周后,辛酸组体质量(42.84±1.57)g和癸酸组体质量(42.19±1.64)g均显著低于油酸组(45.60±0.77)g,(P<0.05);辛酸组、癸酸组小鼠肠系膜周围、附睾周围和肾周围脂肪垫重显著低于油酸组(P<0.01或P<0.05);辛酸组和癸酸组TG,TC,LDL-C、FFA水平显著低于油酸组(P<0.05),辛酸组和癸酸组LPL、FAS、ACC活性较油酸组降低(P<0.05)。结论辛酸、癸酸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小鼠体重和体脂肪增加,其途径可能与中链脂肪酸可降低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并提高脂肪酸氧化分解酶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含有中链脂肪酸(MCFA)的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TG)合并不同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临床对照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含MCFA食用油组(MCT)和含长链脂肪酸(LCFA)食用油组(LCT),每组按人群初始HDL-C浓度进行低(<1.04mmol/L)、中(1.04-1.54mmol/L)、高(≥1.55mmol/L)水平分层,控制每日膳食摄入量、运动时间及食用油摄入量,每人25-30g/d,分别在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ApoA2、ApoC2、ApoC3及ApoE.结果获得有效数据101例,LCT组50例,MCT组51例,按HDL-C水平分层后两组人群性别分配比例、平均每日饮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和总能量摄入、运动时间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水平HDL-C的MCT组人群研究结束时的TG、LDL-C、ApoB浓度显著低于LCT组(P<0.05),血HDL-C和HDL-C/LDL-C、(ApoA1 +ApoA2)/ApoB显著高于LCT组(P<0.05);高水平HDL-C人群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含MCFA食用油可降低高TG合并低水平HDL-C人群血脂浓度,改善其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中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不同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者体重和体脂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长链脂肪酸(MLCT)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LCT)食用油组,并指导每日运动量、能量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分别在研究开始及8周后进行人体测量、人体成分分析、腹部脐水平CT扫描测定,组内以HDL-C水平(<1.04mmol/L、1.1-1.55mmol/L、≥1.55mmol/L)分为三层,比较上述指标差异.结果8周后MLCT组(不同HDL-C水平)与研究前比较均能够显著降低体重和体脂(P<0.05),而LCT组(不同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8周后MLCT组与LCT组相比:HDL-C<1.04mmol/L患者除腹部脂肪面积差值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HDL-C 1.04-1.54mmol/L患者体重差值、BMI差值、腹部脂肪面积差值均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HDL-C≥1.55mmol/L者体重差值、BMI差值、腰围差值、腰臀比差值、体内脂肪重差值、体内脂肪百分比差值、腹部脂肪面积差值、腹腔内脂肪面积差值均P<0.05.结论 合理食用MLCT食用油可以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不同水平HDL-C患者的体重和体脂,其中HDL-C水平正常或较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重和体脂降低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静息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5-80岁胃肠道肿瘤患者73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手术前、术后3-5d、术后7-10d三个时间点采用MedGeM床旁代谢仪测量静息能量代谢(restingenergy expenditure,REE),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微型营养评定(mini nutritional assesment,MNA)法评估营养状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血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结果所有胃肠肿瘤患者术后3-5d的REE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男术后3-5d(4 869.07±432.31)kJ/d vs术前(4 629.10±421.68)kJ/d,女术后3-5d(4 062.12±502.49)kJ/d vs术前(3 892.63±488.29)kJ/d,(P>0.05);与术前和术后3-5d比较,术后7-10d男性REE胃肠肿瘤患者均显著降低(男胃肿瘤术后7-10d(3 443.15±385.02)kJ/d vs术前(4 340.22±418.82)kJ/d和术后3-5d(4 600.47±434.45)kJ/d,男肠肿瘤术后7-10d(4 137.11±347.21)kJ/d vs术前(5 012.36±455.15)kJ/d和术后3-5d(5 091.66±421.89)kJ/d,(P<0.05);女性仅肠肿瘤患者显著降低(术后7-10d(3 766.56±388.08)kJ/d vs术前(4 180.08±305.86)kJ/d和术后3-5d(4 477.11±416.47)kJ/d,P<0.05)。男性患者术后3-5d和7-10d的血红蛋白值、淋巴细胞总数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术后3-5d和7-10d血红蛋白(131.07±24.18)g/L和(125.08±23.82)g/L vs术前(147.79±14.82)g/L,术后3-5d和7-10d淋巴细胞总数(1 363.95±570.76)/ml和(1 316.78±589.66)/mlvs术前(1 667.98±600.15)/ml,P<0.05),其他指标以及女性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在三个时间段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男女与术前比较,术后3-5d和7-10d的BMI值及MNA评分均显著下降(男术后3-5d和7-10dBMI值(22.02±2.07)kg/m2和(21.45±2.89)kg/m2 vs术前(23.11±2.11)kg/m2,女术后3-5d和7-10d BMI值(20.77±2.08)kg/m2和(20.06±2.16)kg/m2 vs术前(21.04±1.99)kg/m2,男术后3-5d和7-10dMNA评分20.58±6.22和20.92±8.15 vs术前22.98±5.48,女术后3-5d和7-10d MNA评分(20.33±9.16)和(19.98±6.88)vs术前(23.12±6.26),P<0.05)。结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静息能量消耗与术前比较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术后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MNA评分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6.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二四二医院性病门诊138例确诊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比较两种梅毒检测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38份血清中,98份血清TRUST阳性,17份经抗梅毒治疗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133份血清为阳性。结论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rrPPA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同时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按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病例组),非糖尿病患者57例(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测定,并分析3-NT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入选受试者的年龄、体重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病例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总胆固醇、载脂蛋白C2(ApoC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3-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男性高于对照组男性、病例组女性高于对照组女性(P<0.05);BMI≥28糖尿病患者3-NT明显高于BMI<24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6.1mmol/L糖尿病患者3-NT水平也高于空腹血糖≤6.1mmol/L糖尿病患者(P<0.05);病例组回归分析显示与3-NT线性相关性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论糖尿病患者3-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3-NT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LDL-c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年龄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成分的影响,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以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7名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MLCT)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LCT)。各组再按年龄分为60岁以下成年组和60岁以上老年组。控制每日膳食摄入量及食用油摄入量(每人每天25-30g),规定运动方式,实验周期为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和8周后对2组实验对象进行人体成分测量、腹部CT扫描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实验前2组间体成分测量指标、腹部CT扫描结果及血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结束后,成年MLCT组体质量、BMI分别为(72.45±10.30)kg、(25.02±3.01)kg/m2,显著低于成年LCT组[(74.83±8.98)kg、(27.03±4.86)kg/m2,P〈0.05];前者体脂肪质量、腹部皮下脂肪面积分别为(14.68±3.50)kg、(138.38±34.55)cm2,也显著低于后者[(16.33±3.13)kg、(157.64±36.17)cm2,P〈0.05]。成年MLCT组血液TG浓度为(2.21±1.16)mmol/L,也明显低于成年LcT组[(3.41±1.32)mmol/L,P〈0.05]。老年2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合理膳食条件下,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降低成年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甘油三酯、体质量、体脂肪水平,而对老年男性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以及临床查体,明确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HSP)的原因,并分析超声表现与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56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VAS评分分为肩痛组及非肩痛组,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肩关节超声检查。临床检查包括Brunnstrom分期、Ashworth分级、肩关节半脱位及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结果:肩痛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较非肩痛组高(51.4% vs 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显示,肩痛组患者冈上肌病变(54.3%)和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SA-SD)积液(45.7%)与非肩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冈上肌病变及肩峰下滑囊积液与偏瘫肩痛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肩袖损伤是脑卒中患者偏瘫后肩痛的原因之一,冈上肌损伤及肩峰下滑囊病变同肩痛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程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脂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食用含长链脂肪酸和中长链脂肪酸的食用油,于试验前及试验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内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及血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组内以,TG 2.3mmol/L,为界分层.比较试验前后上述指标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与食用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相比,TG≤2.3 mmol/L者的体重、BMI、腰围、体内脂肪重量、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和皮下脂肪面积均降低(P<0.05),而TG>2.3 mmol/L者的所有人体测量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中TG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合理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使TG≤2.3 mmol/L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脂降低.但对TG>2.3 mmol/L者降低体脂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