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5篇
自然科学   13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当不同动能(350-600keV)高电荷态离子129Xe30+入射Au表面过程中,发出了1.65keV的X射线和靶原子的Mα特征X射线.分析表明:高电荷态离子与Au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Xe离子3d壳层的电子被激发,形成空穴,4f电子偶极跃迁辐射1.65keVM-X射线.同时,靶原子Au的3s电子被激发,退激辐射M-X射线.利用经典过垒模型解释了Xe的M-X射的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增加而减小,靶原子的特征X射线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增加而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研究利用豆渣提取微晶纤维素及条件优化,并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研究酸解时间、温度及盐酸的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微晶纤维素得率影响显著,回归方程解得其最佳工艺条件:酸解温度88℃、酸解时间61min、盐酸质量分数为6.3%,微晶纤维素得率为69.4%.  相似文献   
43.
 分析中国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的典型特征、内在规律,提出产量突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并进行高产验证。结果表明,35°N~44°N可作为中国玉米高产带。收获穗数是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按80%置信限计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产量实现15000kg/hm2的理想结构模式为:种植密度70755~101250株/hm2,穗数7.01×104~10.09×104穗/hm2,穗粒数453~642粒,千粒重323.0~414.9g,单穗粒重162.5~236.2g;高产田单株生产力以穗粒重200g左右的中穗型为主。选择耐密植、中晚熟品种,增密种植,保障水肥供应,精细管理,适时晚收,创建一个高质量群体,增加花后物质生产量和转移率,充分挖掘当地光热资源是当前中国玉米高产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4.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泥沙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概化的坡沟系统模型,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侵蚀产沙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的产流产沙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产流量随放水量的增大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变化趋势,且增长率有增大趋势;产沙量随冲刷流量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增长率却逐渐减小;冲刷流量相同时,产沙速率随冲刷历时呈现出波动式的双峰增长趋势;在实验流量和时间范围内,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沙量随累积径流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5.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46.
我国南北烟区烤烟产量和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连续3年在我国南北烟区7省10县,选择代表性植烟土壤,采用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了烤烟生长、氮、磷、钾、钙、镁、硫、氯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烟株生长和养分吸收速率前期缓慢,中期最快,后期降低.北方烟株后期的生长、氮、磷、钾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南方.养分吸收速率的变异系数氮≈钾磷,中微量元素表现出多样性.在烟株各器官中,营养元素的分配比例叶茎≥根.叶片养分含量南北差异最大,根系次之,茎南北相似,说明前者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后者比较稳定,对外界环境不敏感.从总体上看,养分吸收速率、分配比例及叶片含量因养分种类和南北地域不同而异,估计与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有关,这可能是我国烤烟质量风各异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烤烟含氯量高而稳定,含氮量北方高于南方,可能导致北方烟叶蛋白质和烟碱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7.
 以人工合成小麦Syn CD780及其衍生品种川麦42与优良栽培品种杂交构建的2个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进行多环境(年份×地点)田间试验和产量性状QTL分析,探讨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结果表明:① 所考察性状均呈连续性变异和双向超亲分离。S12群体(Syn CD780×川育12)高产株系平均单产670 t/hm2,比川育12提高64%,增产缘于千粒质量的显著提高(100%);S16群体(川麦42×川农16)高产株系平均单产79 t/hm2,比川农16增产181%,增产缘于粒数/m2和千粒质量的共同提高。② 基于S16群体实验数据,共检测到LOD>30的产量性状QTLs 55个。其中,产量QTLs 7个,贡献率75%~273%,均来自CM42;产量构成因素QTLs 48个,贡献率78%~328%。利用人工合成小麦或其衍生品种突破四川盆地小麦产量瓶颈的潜力较大。   相似文献   
48.
条带开采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带开采是"三下"开采中的一种重要采煤方法。合理条带煤柱宽度的留设不仅能提高煤炭采出率,而且能有效地保护地面设施。文中通过对煤体极限强度和煤柱屈服区宽度模型的分析,推导出条带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了在煤层地质条件参数M,H和煤岩物理力学参数γ,φ,c,μ一定的条件下,条带采宽D是影响条带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的主要且可控参数,并运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应用统一屈服准则对金属塑性加工中的板料成型问题进行了塑性分析,得到了不同材料的薄膜应力的统一解,为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高效、高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生产技术关键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TJ HP法制备高效、高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双氧水用量、硫酸用量和反应压力等对二氧化氯反应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较理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40℃,压力为-0.4MPa;催化剂采用复合催化剂B,其用量为1.5g;双氧水用量为150mL;硫酸用量为190mL。在较理想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氯反应收率为8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