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2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540篇
医药卫生   1137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79篇
  1978年   40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45篇
  1974年   37篇
  1973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神经节苷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神经节苷酯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T12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急性期bcl-2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3、7、14d时神经节苷酯组bcl-2mRNA阳性表达远远优于地塞米松组和模型组(P〉0.01)。结论 神经节苷酯可上调bcl-2mRNA表达,从而减少或押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衰老和运动训练对老年大鼠大脑皮层NO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以SD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无氧阈的测试,给予大鼠50%的小强度、70%的中强度以及90%的大强度训练12周。结果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大脑皮层NO的含量下降;长期小强度和大强度运动对NO无明显影响;长期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大脑皮层NO的含量提高。结论长期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改善大脑皮层的NO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3.
实验性大鼠内囊出血后H反射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内囊出血后H反射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将大鼠动脉血定向注入内囊以建立脑出血模型 ;检测左右侧腓肠肌H反射的变化 ;同时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缺损和皮层血流量的改变情况。结果 大鼠右侧内囊出血后 ,左侧腓肠肌H反射波幅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右侧 (P <0 .0 1) ;左侧H反射的潜伏时明显缩短且明显低于右侧 (P <0 .0 5 ) ;相反 ,右侧H反射的波幅及潜伏时与出血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大鼠左侧肢体出现了明显偏瘫体征。代表肢体的皮层局部血流量在出血后 7d右侧低于左侧。结论大鼠内囊出血可以引起支配对侧肢体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升高、脊髓单突触牵张反射增强。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IL-13的表达及血清循环复合物(CIC)浓度的影响,探讨芪蓟肾康颗粒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芪蓟肾康颗粒及替米沙坦于实验第8周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周,至实验12周末取血检测CIC含量,取肾脏组织检测IL-1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蓟肾康颗粒中、高剂量组IL-13表达下降(P<0.01),芪蓟肾康颗粒各剂量组血清CIC浓度均下降(P<0.01)。与替米沙坦组比较:芪蓟肾康颗粒中、高剂量组IL-1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剂量组血清CI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有调节IgA肾病大鼠肾组织IL-13表达及血清CIC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I/RI模型组(模型组)、氨溴索预处理+肝I/RI模型组(氨溴索预处理组)。肝I/RI模型采用阻断入肝血流30 min后再灌注方法诱导,氨溴索预处理组于缺血前20 min尾静脉注射氨溴索(100 mg/kg),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6 h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氨溴索预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肝组织SOD和GSH含量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肝组织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氨溴索预处理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氨溴索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I/RI,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抗氧化和抗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连续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变化。结果:EPO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使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EPO减少再灌注末心肌MDA含量,提高心肌GSH-Px、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对心肌SOD活性无影响。结论:EPO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低压缺氧、+Gz暴露等飞行环境因素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方法 48只Wistar雄性大鼠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低压缺氧组、+Gz暴露组和结石模型组,每组12只.施加相应干预因素饲养4周以后,检验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磷和血钙;尿液相关指标:24小时尿量、尿pH值、尿钙、尿酸和草酸含量.镜下观察大鼠肾苏木精和伊红( 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组织切片中结石结晶及肾小管扩张情况. 结果 ①+Gz暴露组及结石模型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组大鼠24 h尿量和尿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尿液尿酸含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64,P<0.01),+Gz暴露组及结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草酸含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7,P<0.01),+Gz暴露组及结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大鼠尿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5,P<0.05),低压缺氧组大鼠尿pH值比对照组降低(P<0.05).③对照组未见肾小管扩张及结晶体沉积;低压缺氧组未见肾小管扩张,其内可见极少量结石结晶;+Gz暴露组肾小管扩张不明显,其内可见无色透明的结石结晶;结石模型组肾小管扩张增粗,其内可见大量无色透明的结石结晶呈片状分布. 结论 +Gz暴露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低压缺氧对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多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寻求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以熏烟、寒冷刺激4周,结合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多因素刺激制作COPD大鼠模型。结果 COPD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幅下降(P<0 .0 1) ,呼吸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而温水游泳时间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0 .3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呼气峰值流速、呼气中期流速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 <0 .0 1) ,吸气阻力、呼气阻力,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 <0 .0 1) ;COPD模型组大鼠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有慢性炎症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结论 采用熏烟、寒冷和脂多糖多因素复合刺激的方法,可成功制备COPD大鼠模型,该模型不仅病理形态学和肺功能的改变与人类COPD类似,而且在整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变化与人类COPD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更接近。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幼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元突触素(Syn)蛋白表达及尼氏体的变化,探讨HIBD早期运动干预的疗效机制。 方法 取3窝新生7d的幼鼠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只)、干预组(13只)和假手术组(11只)。制作新生Wistar大鼠幼鼠HIBD模型。干预组造模成功后7d开始早期运动干预,每天游泳10min,持续14d;对照组只造模不进行运动干预;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进行运动干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海马区Sy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Syn和β带灰度值的比值表示syn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尼氏染色方法依据形态学结果观察幼鼠海马区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和细胞形态。 结果 对照组病灶侧海马组织Syn表达(0.447±0.141)较假手术组左侧海马组织Syn表达(1.027±0.035)显著降低(P<0.01)、海马区神经元尼氏体明显减少;干预组病灶侧海马区Syn表达(0.772±0.121)较对照组病灶侧海马组织Syn表达(0.447±0.141)明显升高(P<0.05)、海马区神经元尼氏体显著增多。 结论 早期运动干预可增强缺血缺氧幼鼠病灶侧海马区Syn蛋白的表达和增加神经元内尼氏小体数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 结果 30只Wistar大鼠,26只插管成功,24只造影成功。插管和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26/30)和80.00%(24/30)。造影图像较为满意,可见动脉期早期肝动脉增宽、纡曲,可见"抱球征",毛细血管期可见病灶呈环形染色,中央染色变淡。 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可提高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