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9篇
工业技术   39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HCl催化氧化制氯气工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HCl氧化制Cl2的Deacon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及实验研究,得到了HCl催化氧化制Cl2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即进料HCl/O2摩尔比为4、HCl质量空速为0.45 h-1、反应温度为450℃、常压,在此条件下HCl和O2的转化率均为65%,产物中Cl2干基含量为78.8%,O2干基含量为21.2%.  相似文献   
392.
两段循环流化床中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两段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实验. 研究表明,HCl转化率比普通流化床有大幅度提高. 当主要组分为CuCl2的负载型催化剂中的Cu含量为5%时,能够保证反应器的连续顺利运转,而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氧氯化段的适宜反应温度为390~400℃,氯化段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00~240℃. 在较低的HCl进料空速或较高的O2与HCl进料体积比条件下,HCl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393.
在内径500mm的半圆形流化床中,考察了2个内径42mm的半圆喷口的射流深度及气体合并行为.结果表明,双射流条件下每个单射流的喷射深度与喷口间距无关,进一步证明了二维流化床中得到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适用范围较宽的射流深度经验关联式.在双射流相互干扰的研究中,发现存在两种合并特征,即射流区合并及射流区外的气泡合并,并就这两种合并的判据、合并高度与操作及几何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4.
快速流化床床层与内浸表面间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丁荣  金涌 《化工学报》1992,43(4):475-481
在内径186mm、高8m的快速流化床内,采用特殊设计的组合式传热探头,考察了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只要传热表面积足够大,设置于床层径向的任何位置,都可能诱导颗粒聚集,并在传热表面形成从上向下运动的絮状物层,从而使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向下逐渐降低.实验结果预示,对具有较大尺寸的换热表面,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局部颗粒密度及颗粒在表面的更新颇率.气体对传热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改变颗粒在传热表面的更新频率,影响颗粒非稳态导热过程而实现的.相比之下,气体对流传热的贡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95.
高耗能行业不仅能耗高也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并且煤和电占据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高耗能行业面对能源资源供应紧张、降低能耗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优先节能,并要重视和发展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节能战略。本文围绕我国石化、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纺织七个高耗能行业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开展研究,突出发展要以节能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系统掌握当前我国高耗能行业煤炭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通过运用态势(SWOT)分析法及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总结各行业在节能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凝练了高耗能行业煤炭利用过程的节能途径及重点节能技术方向;最后强调了煤炭利用过程中节能对高耗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6.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力支撑,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本文在分析"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区别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强调牢固树立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深化和加强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并列举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中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