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科学   7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20-yr(1991-2010)tropical cyclone(TC)intensity from three forecast center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i.e.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of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more or less discrepancy in the intensity change of a TC among different datasets.The maximum discrepancy reaches 22 hPa/6h(42 hPa/6h,33 hPa/6h)between CMA and JMA(CMA and JTWC,JMA and JTWC).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records for abrupt intensity change,which is currently a difficult issue for forecasters globally.It is found that an abrupt intensity change process recorded by one dataset can have,in some extreme cases,intensity change in another dataset varying from 0 to≥10 hPa/6h with the same sign or the opposite sign.In a total of 2511 cases experiencing rapid intensity change,only 14%have consensus among all the three datasets and 25%have agreement between two of the three datasets.In spite of such a significant uncertainty,the three datasets agree on the general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upt intensity change,including region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the relationship with initial intensity and TC moving speed,and persistence features.Notable disagreement is on very strong systems(SuperTY)and TCs moving very fast.  相似文献   
32.
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间隔为6 h),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的分布对强对流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暴雨出现在850 hPa上MPV、MPV1、MPV2正负值过渡带附近,是对流不稳定与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地区。θse的等值线接近垂直的地区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增长,亦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33.
用向量场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赤道太平洋区域风应力场与海表温度场年际异常的相关联系。结果表明,最主要的一对奇异向量与ENSO循环关系密切,其主要特征为赤道中、东太平洋风应力向赤道的异常辐合(辐散)与该区的SST异常升高(降低)准同步变化。对70和80年代的4次 El Ni?o事件中标准化风应力异常场的分析表明,它们均表现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辐合。这一结果可能比用信风张弛描述ENSO循环中的环流异常更合理和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NCEP FNL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的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对2015年8月23—24日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并通过位涡反演方法对1515号台风"天鹅"在本次降水过程的具体作用进行了定量诊断分析,以探讨本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位涡反演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西风槽、台风及副热带高压等重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及强度,能够较为有效地再现系统的演变过程;2)北方冷空气与远距离台风外围的东北气流交汇是产生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3)通过对比原始场与剔除台风后的分析场,可以发现台风"天鹅"本身的扰动对应的水汽通量占比53.3%,是本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入的主要贡献来源;4)台风"天鹅"对降水区域提供了一定的热力条件,在扣除台风后原分析场的大值区和暖湿舌消失,相应的锋区也消失。  相似文献   
35.
强沙尘暴天气形成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气候背景、天气形势、地形作用、沙尘形成热力和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分别对2005年4月19、20日两天发生在冀南地区的扬沙、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横切变线和华北地形槽的存在使冀南地区沙尘天气加剧;沙尘发生前冀南弱辐合上升运动和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垂直结构可以迫使当地沙尘向空中扬起,上游地区较强的上升运动将当地的沙尘垂直输送到空中,在高空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沙尘水平输送到下游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在上游地区对流层螺旋度最大正值区的下游,对流层螺旋度大小对沙尘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
将灰色系统模型与阶层线性模型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起来,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给出了累加阶层线性AMM(1,1)模型,并在结合长三角年降雨量的具体实例时进行了模型改进.对原模型与改进后的AMM(1,1)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为降雨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西北太平洋迅速加强热带气旋的高空外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北太平洋1979—2012年的259个TC迅速加强 (RI) 阶段,利用IBTrACS的TC最佳路径观测资料、高分辨率的卫星观测资料 (GOES-10/12 CIMSS、Digital Typhoon),以及高分辨率的大气再分析资料 (ERA Interim),针对TC的高空外流通道类型、TC高空外流与周边环境场相互作用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迅速加强热带气旋的高空外流特征分为5类:单通道朝向赤道型 (SE)、单通道朝向极地型 (SP)、双通道分别朝向极地与赤道型 (D)、无急流通道型 (N)、通道转换型 (T)。SE、SP、D型的RI过程分为8种TC高空外流与周围环境场相互作用的基础类型,南亚高压、南半球的反气旋环流、位于TC东部与西部的中纬度高空槽(或TUTT)是影响TC高空外流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38.
利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与不动点指数理论,研究了一类四阶m点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情况,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类边值问题至少存在一个正解或两个正解.  相似文献   
39.
采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对1970-2006年登陆后北上类TC(tropicalcyclone)和西行类TC各7个样本做动态合成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1)北上类TC在背景场长波槽前北移靠近中纬度斜压锋区,通过吸附运动使TC低压并入西风槽,而西行类TC背景场没有长波槽,离中纬度斜压锋区较远;(2)北上类TC登陆时存在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带,当其强度减弱后,TC东南侧存在东南暖湿气流作为补充,而西行类TC减弱后逐渐与之分离,且不存在东南暖湿气流作为补充;(3)北上类TC高层辐散区与高空急流边界靠近,因此增强了其向东北方向的辐散,低层由于高层动量下传,加强了低空西风,从而使TC低压环流维持,而西行类TC离高空急流边界较远;(4)北上类TC从中纬度斜压锋区获取斜压能量,其环流垂直切变增强,相对涡度差负值增大,在高空TC中心散度由大变小后又由小变大的过程中,TC发生了变性,而西行类TC没有环境能量补给,逐渐填塞消亡。因此,当一个TC登陆后,其预报移动方向、水汽输送状况、与斜压锋区的关系以及高空辐散气流等特征,可以作为初步判定登陆TC将减弱消亡还是将变性加强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0.
建立一个一维模型来模拟东亚季风,模型的中心是水汽平流反馈。通过分析发现,它允许两种稳定状态存在,分别是暖湿和少雨的东亚夏季风。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证明冰川边界条件的改变会对季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最为显著的结论是,随着控制系统热量平衡的某些特征量如行星反照率、CO2浓度等的变化,东亚夏季风模型会出现一些突变点。这个发现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土地利用的改变、硫化物的扩散、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都有可能对东亚夏季风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能引发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