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文化教育   2212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794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114篇
  2011年   1248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964篇
  2008年   1280篇
  2007年   950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1099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1127篇
  2001年   1053篇
  2000年   814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666篇
  1997年   560篇
  1996年   549篇
  1995年   507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耿洪利 《档案》2023,(1):67-70
民间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散落于民间的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汇款副收条,不仅是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南迁藏于四川峨眉山的珍贵历史见证,也是以那志良为代表的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中守护国宝的缩影,更是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和保护的珍贵原始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1995年—2021年我国有关数字图书馆发展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其总体样貌与发展困境,并探寻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基于文献总体概况,通过拟合曲线分析了文献量变化情况,借助合作关系图谱分析了文献机构、作者情况,根据高被引文献等推断了整个研究领域的侧重点学科和研究方法情况。在研究热点上,通过历史树图和时间线图进行剖析;在研究前沿上,通过时区图、突现词、算法分布进行归纳。本文还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3.
媒介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使得数字出版的社会文化影响仍处于弥散之中。文章借由探究三组关系——出版与新闻、知识与平台、个体与社会,考察数字出版之于社会与文化的深远影响。出版与新闻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两者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正在不断趋近。平台时代改变了知识之间原本相对平行的关系,表现为知识竞争与创造依附:知识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机制,给用户的知识获取制造了新的困境;互联网的头部效应造成用户与平台之间趋向于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长期依赖关系。数字出版打破了出版尤其是阅读活动的匿名性,重构了出版各环节中的主体关系;从传播范式层面讲,数字出版使得出版由“撒播”转向“对话”,出版由专业化行为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化的数字实践。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意义]手工艺类非遗作为最具物质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研究价值,借助文化基因理论与知识表示方法对手工艺类非遗文化价值进行有效挖掘与彰显,有助于拓展非遗资源的知识组织研究新视角,探索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创造性应用新模式。[过程/方法 ]应用知识本体理论与技术方法,从领域本体与应用本体角度设计手工艺类非遗知识表达框架,具体构建“物—工艺—基因”三元应用本体模型,并以长沙铜官窑这一代表性手工艺非遗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本体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结果 /结论 ]“物—工艺—基因”三元本体模型运用本体知识表示技术揭示手工艺类非遗的内在发展规律,为传统手工艺的教学传承、手工艺类非遗的抢救性保护以及手工艺产品的再设计与开发提供结构化、标准化的元素素材。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以四川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清人手迹三册修复实施过程为例,针对在修复前、中、后期遇到的困难,应该注意的问题,结合修复中的实际情况,探讨此类文献的修复方法与保护措施,最后对修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能给手迹类文献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调研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平台的用户利用情况,对推进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平台(NDIRGPs)用户满意度评价理论研究和提升保障平台的用户满意度具有参考价值。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ISSM)、新产品的有意义性(NPM)和用户期望确认模型(ECM)等理论及其应用成果,设计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平台的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获取用户的满意度数据,从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平台的质量、实用价值、用户期望确认和感知绩效的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4个方面统计分析用户对保障平台的满意程度,并提出提升用户满意度的3个建议。  相似文献   
37.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内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如何重构分层课程体系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考察信息素养课程分层教学现状。调查显示,该课程体系分层构建的依据包括授课对象特征和课程内容两类。对两类分层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对比后发现,根据课程内容分层构建课程体系是现阶段较好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依据课程内容分层构建课程体系的策略,以期为国内同行开设此类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数字化转型+AI环境下,我们正处于知识生态环境和知识技术体系的交汇重塑中,对知识、智慧和智能基础设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几率。知识对象已内在地结构化、语义化、可定制、可关联,已涵盖从内容对象到知识关系网络到知识创造与利用流程,成为可交互、可计算的智能体。在智慧化的各类知识对象支持下,通过场景驱动的创新机制,可在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和交互来支持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通过泛在智能机制(智联网),利用边缘智能、智能集成感知体、智慧知识内容对象、智慧化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等,可积极推动智慧知识对象生态体系的构建与管理、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问题分析与决策推理、多源资源环境下AI赋能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动态构建,以有效推动智慧知识服务的普惠可及。为实现上述愿景,重要的是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推动新形势下的服务逻辑和业务机制的范式转变。图2。参考文献67。  相似文献   
39.
黄河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张含英所著《历代治河方略述要》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古代传统经验相结合的治河理念,对民国时期利用科学技术治理黄河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历代治河方略述要》的修复实践,探索了民国时期黄河文献的装帧特点、修复流程、修复重点,推动了新时代黄河文献原生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期为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0.
一直以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目的是满足公众对知识资源的获取需求。传统文献传递服务偏于被动,资源类型和传输渠道单一,很难满足读者分众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革新服务观念,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实现文献传递服务智慧化升级优化,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高层次主动服务,提升文献传递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对文献传递智慧服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智慧时代公共图书馆文献传递智慧服务机制运行的保障条件,并从供求关系、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