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医药卫生   25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PbDC对Jurkat细胞未见杀伤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和养阴增液法对内毒素脱毒相关分子高密度脂蛋白(HDL)、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 方法: 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以清热解毒、养阴增液两种温病治法制剂进行治疗,观察各组动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DL、ALP水平变化及肝、肾组织中ALP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清热解毒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伴随血清ALP活性及肝肾组织中ALP 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养阴增液组血清IL-1、TNF-α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而伴随的是血浆HDL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结论: 清热解毒和养阴增液两种温病治法制剂均能拮抗内毒素所致IL-1、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但两者对内毒素脱毒相关分子的影响有别,前者可能主要通过促进ALP活性升高和上调肝肾组织ALP mRNA的表达而起作用,后者可能与提高血浆HD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在髓系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体系中获得的CD123^+髓系D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脐血单核细胞,用人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IX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23和CDll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 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D123^+ DC形态;^3H-TdR渗入法检测CD123^+ 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脐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HLA-DR、CD86、CDllc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ll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 DC呈现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 DC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其刺激能力较CD123 DC组低(P〈0.05)。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髓系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各种肝病 TTV- D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并对丙型慢性肝炎的干扰素疗效及 TT病毒对干扰素敏感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半套式 PCR方法检测 TTV- DNA。结果 :TTV- DNA阳性者非甲~丙型急性肝病 4 0 .9%、乙型急性肝病 30 %、非甲~丙型慢性肝病 2 5 %、乙型慢性肝病 37.5 %、丙型慢性肝病 39.6 %。对丙型慢性肝炎进行干扰素治疗的 TTV- DNA阳性 10 1例病例和阴性 15 4例间的年龄、性别、AL T、肝组织学及 HCV- RNA量差异无显著性 ,干扰素治疗后的 AL T变化和 HCV- RNA的消长是一致的 ,和 TT病毒无关。结论 :TT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慢性肝炎患者 ,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丙型肝炎病毒 ,与 TT病毒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5.
产前诊断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技术不断完善的新学科,是预防医学的一种手段。产前诊断又叫宫内诊断,是近代医学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实行优生的重要措施。遗传性疾病通过人类繁殖传给后代。用产前诊断的一些专门方法,如观察胎儿外形、分析胎儿核型、胎儿生化成分或基因组成等,对可能生育遗传病患儿或已经生育过遗传患儿的孕妇进行检查。当发现胎儿为遗传病患儿或畸形儿时,便可以选择终止妊娠,达到防治目的,起到优生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为了鉴别金线莲的品种,探索同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遗传变异,并制定正品金线莲的DNA指纹图谱,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台湾开唇兰A.formosanus Hay.进行了鉴定,结果选择的7个引物对3个品种共扩增出98个位点,其中3个引物为高特异性引物。结论 RAPD技术不仅能鉴别种间差异,而且能揭示同种不同产地植物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7.
根据TNFα转换酶(TNFαconvertingenzyme,TACE)cDNA序列和TACE分子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首次从健康人脾贴壁细胞中扩增出TACEcDNA解整合素结构片段(disintegrindomain),并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刺激人脾贴壁细胞,观察其对TACE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健康人脾贴壁细胞中均存在TACEmRNA的自然表达,并且LPS对该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其上调程度与LPS刺激时间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8.
我院1995年开展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同时用4-0化学合成可溶性手术缝合线行皮内连续褥式缝合72例,与同期随机抽样相同例数的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切口愈合好,住院天数少,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横切口剖宫产72例,年龄23~36岁,平均28.6岁,初产妇71例,经产妇1例,娩出胎儿体重2.2~4.4kg,平均3.38kg,巨大儿4例,双胎儿1例,体重分别为2.2kg,2.5kg。产后出血6例,出血量最多800ml。纵切口剖宫产72例,年龄23~40岁,平均28.2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2例,再次剖宫产3例,娩出胎儿体重1.85~4.5kg,平均3.39kg…  相似文献   
39.
细菌L型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从324例临床上诊断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检出细菌的L型74例(22.83%)。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型的特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L型最多见。在74例细菌L型阳性标本中,同时检出细菌型29株(8.95%),其余45例仅分离出细菌L型。细菌L型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提高病源菌的检出率和细菌L型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0.
NIDDM患者甲状腺功能及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文焕  叶真 《浙江医学》1999,21(4):196-198
为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血脂的相关性,对84例NID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血脂水平进行观察,其中糖尿病肾病(DN)患者41例,糖尿病非肾病(NDN)患者43例。结果发现:(1)DN组中T_3、T_4,较NDN组明显下降(P<0.5),rT_3/T_3、比值明显升高(P〈0.01),FT_3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7)。(2)甲状腺功能指标中FT_3与LDI-C和TC的相关性最好。呈显著负相关(r=-0.462和-0.309,均P<0.01)。另外rT_3/T_3也是较有影响的指标。提示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中FT_3与血脂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