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7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利用莱阳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莱阳年、季、月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揭示其主要变化规律,找出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a,莱阳市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以6.01h/a的速率递减。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9年)与谷点(2006年)两者相差达739.8 h;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剧烈,振幅分别达531.0 h和507.4 h;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变化最大,春季最小,各季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其中,夏季、冬季变化较为明显,秋季、春季变化比较缓和;除4月略有增加外,莱阳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6月减少最为明显,近50a共减少了60.9h;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差184.4h。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呈反相关,其相关性分别通过了水平为0.001和0.01的显著性检验;年最大风速逐年减小和水汽压的逐年增加,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大气透明度,成为影响太阳能资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柯坪推覆构造是天山山前新生代以来逆冲和褶皱变形最强烈地段, 构造变形不仅发生在醒目的5~6排中新生代褶皱带上, 而且在褶皱山前现今冲洪积扇上形成几个新生褶皱. 在野外用全站仪(Total Station)测量了新生褶皱带内冲沟阶地地形纵剖面, 同时采集了阶地堆积物中的测年样本. 根据变形阶地的形成年代和缩短量, 计算出4个新生褶皱的缩短速率分别为(0.1±0.03), (0.12±0.04), (0.59±0.18)和(0.26±0.08). 新生褶皱的形成时代略晚于青藏高原0.14 Ma的重大构造隆升事件, 可能是天山山前褶皱带对这次构造事件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33.
柯坪塔格推覆系活动构造的ETM影像特征与解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推覆系所在的区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强烈,关于推覆系的活动构造和(古)地震复发规律亟需具体的基础资料和深入的认识。为此,对挑选的12景Landsat-7ETM影像进行了活动构造专题数字图像处理,并得到推覆系区域范围30m分辨率的ETM3-2-1波段、ETM7-4-3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和野外工作区范围15m分辨率的ETM3-2-1-8波段、ETM7-4-3-8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各2幅。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推覆系活动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地层标志、线性影像标志和水系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采用2种影像在同一软件平台的不同图层同时对比解译的方法进行了1/50万区域范围活动构造宏观解译和1/5万局部地点活动构造详细解译。经野外科考工作证实,所采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手段、结果和解译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4.
红河断裂带南段中新世以来大型右旋位错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河断裂带南段(元江—元阳一带)穿经盆地内的“中谷断裂”,是一条新构造期明显活动的主平移断裂。它的新近活动将中新世红河盆地一分为二,右旋切错至倮头山—大曼迷一带。与此相伴,山前断裂则以正断活动为主。沿“中谷断裂”高角度切错中新统的剪切走滑断面,被断错的中新世条形盆地内发育轴向NE的挤压褶皱及压缩变形的空间变化特征,下中新统、中上中新统、上新统及第四系的分布依次自SE向NW有序迁移且在“中谷断裂”的东北盘节节错后分布等,均表明红河断裂南段中新世以来自SE向NW的不断破裂扩展和右旋走滑位错;区段内中下中新统较厚的山前磨拉石沉积建造、卷入“中谷断裂”剪切变形的强度中新统明显强于上新统等表明,红河断裂南段大规模的右旋走滑运动应发生在中中新世前后,其FT年龄约为距今13.7Ma;根据切错的中新统的平面尺度、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压缩前盆地的长度和由断层变形带宽度等计算,求得红河断裂带南段中新世以来大型右旋位错总量介于62~69km,中值为65km。研究资料还表明,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作为一个过程,经历转换活动期(N1)、右旋走滑初始期(N21)、大型右旋走滑期(N31—N21)和右旋走滑扩展期(N22—Qp1)等多个发生、发  相似文献   
35.
Active blocks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in North China reg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ctive North China block consists of three second-order blocks: Ordos, North China Plain, and East Shandong-Huanghai Sea blocks. Two active tectonic zones, the Anyang-Heze- Linyi and Tangshan-Cixian zones, exist in the active North China Plain block and have separated the active block into 3 third-order active blocks, Taihangshan, Hebei-Shandong, and Henan-Huai blocks. The 3 third-order active bl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entire motion and are clearly different in their Cenozoic structures and deep structures. The active boundary tectonic zones between the third-order active blocks are less than thos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active blocks in their movement strength, extent, and seismic activity. The density of M ≥ 6 earthquakes in the boundary zones between active blocks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in the blocks by 9-22 times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up to one order of magnitude on average. M ≥ 7 earthquakes occurred basically in the boundary zones between active blocks. The difference is not occasional, but reflects the nature of intraplate mov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and is the powerful evidence for hypothesis of active blocks.  相似文献   
36.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破裂分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乌加河段(东乌盖沟-大后店)、乌句蒙口-东风村段(大后店-得令山)、大余太段(得令山-小余太沟口)和乌兰忽洞段(小余太沟口-台梁)等4段,其间的段落边界分别为大后店山咀、得令山山咀和小余太沟口阶区。这些段落为相互独立的地震活动单元,但不能排除乌加河段和乌句蒙口-东风村段之间、大余太段和乌兰忽洞段之间联合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37.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1770 ) ,(2 30 0 0± 132 0 ) ,(15 42 0± 870 ) ,(74 40± 4 4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6 ,2 2 ,1 4m ;乌兰忽洞段 ,约 2 5kaBP以来 ,也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2 5 130± 14 30 ) ,(14 5 70± 82 0 ) ,(116 6 0± 6 5 0 ) ,(72 2 0± 4 0 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8,1 3,1 2m。根据位移量限定法 ,两个活动段落的古地震活动历史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38.
柯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最新构造变形的产物,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性对认识西南天山褶皱-逆断层变形与强震发生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柯坪构造系3个典型地点的ETM+和SPOT-5 Pan的处理和分析,解译了这些地点的层状地貌面、活动逆断裂的位置及几何展布,以及活动褶皱的展布形态.通过野外考察,验证了解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根据目前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的特点,数据库,研制了农业气象业务电子记事簿。事簿也适用于一般性事务管理。采用VB.NET开发环境,结合Access介绍了数据库结构,模块功能等。记  相似文献   
40.
摘要:西南天山山前的阿图什背斜带是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褶皱带,博古孜河横切背斜构造的中段,在背斜区形成6级基座阶地,为晚第四纪以来阿图什背斜阶段性褶皱隆起的地貌标志。 用差分GPS测量阶地纵剖面,发现T1、T2和T4阶地面在背斜的北翼坡向北,与河流的流向相反。T1、T2和T5阶地面在背斜的南翼坡向南,平均坡度分别为0.9°、1.2°和1.8°,远大于现代河床的平均坡度角0.5°。通过细颗粒石英和细颗粒混合矿物的光释光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测年,确定博古孜河T1、T2、T3、T4和T5阶地的形成年龄分别为距今约(25.0±2.6)、(42.7±4.4)、(63.1±6.3)、(96.9±9.9)和(120±10) ka BP。晚第四纪不同时段博古孜河的下切速率具有不均匀性,其中T3和T4阶地的下切速率分别为049和044 mm/a,T1 、T2和T5阶地的下切速率分别为12、169和136 mm/a。博古孜河分别在(120±10)~(96.9±9.9) ka、(42.7±4.4)~(25.0±2.6) ka和(25.0±2.6) ka至今的3个时段发生强烈的下切,应是阿图什背斜带在该时段快速构造隆起导致河流加速下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