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膜瓣移位防治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骨不连提供一种实用方法。方法骨不连端去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两端骨皮质表面凿成约2cm长粗糙面,骨不连间隙小于3mm者不需植骨.大于3mm者则行开槽嵌入式植骨。于骨折线的远端或近端设计一合适大小的骨膜瓣,以有较好血运的筋膜部位为蒂,其长宽比例和移位方法均参照筋膜蒂皮瓣移位术。用移位骨膜瓣将骨折线周径的2/3~3/4良好覆盖后,再将其两端与周围残存骨膜或筋膜缝合固定,对无条件形成合适骨膜瓣者,可将其骨膜行套袖状推进或于骨折线远近端各形成一短瓣交错移位。对有细小碎骨片缺失或易发骨不连部位,如胫骨下1/3、股骨髁上、肱骨干横断骨折等则不需处理髓腔,骨膜瓣移位方法相同。结果骨不连69例,易发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骨折155例。经术后6个月~20年随访(平均3年),骨不连患者全部愈合,骨折病例均未发生骨不连。结论用带筋膜蒂骨膜瓣移位覆盖骨折线方法简便实用,可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和治疗骨不连。  相似文献   
32.
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68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经带锁髓内钉治疗,13例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实施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术,治疗同时行自体髂骨髓腔内外植骨术。结果:8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68例股骨干骨不连治疗后,有5例出现主钉或锁钉折断,经再次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愈,其余患者不连端全部愈合;13例股骨远端骨不连经DCS内固定术后全部愈合。81例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综合指标评定疗效,本组优54例,良21例,差6例,优良率92.6%。结论:股骨骨折骨不连的主要原因为内收肌群的生物力学因素导致内固定失败造成;股骨干骨折及骨不连手术内固定应以髓内固定为主,股骨髁部骨折及不连接应选用坚强的DCS系统。  相似文献   
33.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22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Ⅱ型)7例;三部分骨折(Ⅲ型)10例;四部分骨折(Ⅳ型)5例。20例采取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NeerⅣ型中2例采取了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24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平均为79·6分(36~92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2·72%。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应积极进行健康评估、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尸体解剖558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尸检率的变迁及其原因,了解尸检在不同时期疾病分布及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②方法 回顾分析1970~2002年间尸体解剖资料558例,比较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等。③结果 558例总误诊率为34.59%,1990~1999年误诊率最高,为39.78%;1980~1989年最低,为33.20%。寄生虫病误诊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63.64%)、传染病(61.54%)。疾病分布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其次为先天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④结论 积极开展尸检对提高诊断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5.
在体外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的损伤及利多卡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寻求记忆生物力学实验的新途径,探讨压敏胶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在记忆生物力学实验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实验装置,对待测试压敏胶片施加不同压力,得到不同颜色,分析比较颜色的灰度值,找出应力与颜色灰度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对所得20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应力与颜色灰度值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曲线拟和及最小二乘法得出应力与灰度值的对应关系式:yi=83.38816xi2-39244.89748xi+5199277.493。结论:压敏胶片法能够将动态的压力转化成静态的颜色灰度,在记忆生物力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压敏胶片及工作环境,压敏胶片法将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wan-likememorycompressionconnector,SMC)三维模型的构建并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及分析,探讨相关的记忆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6,通过拆分SMC,分别将5部分建模后,生成体积从而建立SMC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SMC三维模型,逼真反映SMC的真实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肱骨模型有较高的帖服。结论SMC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SMC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的力学行为以及SMC相关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NALP1基因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表达,以及高表达NALP1基因对于骨肉瘤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比较.将NALP1基因转染质粒PcDNA3.1,将重组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分成高表达基因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加入抗肿瘤药物顺铂及甲氨蝶呤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通过统计分析,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 (P<0.05),NALP1高表达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及对照组.结论:上调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NALPl的表达量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32例 ,男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4~ 92岁 ,平均 82 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 :ⅢA :11例 ,ⅢB :8例 ,Ⅳ :7例 ,Ⅱ :6例。结果  32例 30例进行短期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 (2~ 12个月 ) ,无 1例病人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入院至手术时间 2~ 7d ,平均 4 5d。手术时间 5 5~ 16 5min (平均 85min)。术中补血 0~ 12 0 0ml (平均 6 0 0ml)无术中休克或死亡。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 1例感染。住院时间 10~ 2 1d (平均 14d) ,2 6例病人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32例 ,男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4~ 92岁 ,平均 82 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 :ⅢA :11例 ,ⅢB :8例 ,Ⅳ :7例 ,Ⅱ :6例。结果  32例 30例进行短期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 (2~ 12个月 ) ,无 1例病人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入院至手术时间 2~ 7d ,平均 4 5d。手术时间 5 5~ 16 5min (平  相似文献   
40.
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采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3岁。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9例,C3型17例。开放性骨折4例,但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较轻,污染轻。手术方法中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加外固定架27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加外固定架5例,尺骨固定加外固定架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h~21d,平均6.6d(2例陈旧性骨折除外)。结果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24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15°~15°(平均10.5°)及掌倾角-30°~0°(平均-10°),术后尺偏角20°~35°(平均25°)及掌倾角0°~20°(平均11.5°)。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21例、可2例。无针道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感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