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地球科学   12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应用Sr指示古环境的方法很多,其中以Sr的含量和与Sr配对的相应的元素比值作为指示剂,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以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技术测试了49件样品中Sr、Ba、Cu的含量。以Sr的含量、Sr/Ba、Sr/Cu比值作为地化指标,深入探讨了Sr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的分析了Sr含量,Sr/Ba、Sr/Cu比值对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地质响应。指出从浅海环境到深海环境Sr含量及其相应的元素比值增加趋势明显,对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Sr的分布还受到不同沉积旋回的影响,研究沉积作用对Sr分布的影响时,应在同一沉积旋回中进行。此外还深入研究了不同岩性、不同沉积旋回中Sr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Sr分布的不同因素。归纳了Sr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就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中Sr分布的影响,结合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2.
以赣东北德兴矿集区铜元素地球化学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勘查地球化学异常多尺度分析的方法,内容包括:(1)采用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平稳小波变换进行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的多尺度分解;(2)随着小波分解阶数的增大,在多尺度逼近累积频率—含量曲线图上,如果数据分布较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则该尺度逼近可以作为最大尺度的背景,该分解阶数为最大分解阶数;(3)各尺度的逼近不能直接代表该尺度的背景,各尺度的背景都是起伏的带而不是曲面,在多尺度细节累积频率—含量曲线图上,以拐点作为各尺度的异常下限;(4)大尺度的细节主要反映区域性的控岩控矿信息,而异常的形态和规模对研究控矿地质因素很重要,直接将各细节的正值作为异常;(5)小尺度的细节的正值分布过于复杂,分布规律不明显,因此一定要进行异常的提取,异常主要反映由矿和蚀变引起的局部变化,具有重要的找矿价值;(6)在各个尺度均表现为异常的区域具有找矿远景,特别是小尺度的局部异常,其不同尺度重叠区域是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可获得多尺度的曲面背景和对应的异常,并可得到异常的精细结构,突出异常的局部变化特征,从而更有效地识别与矿有关的异常。  相似文献   
33.
云南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澳大利亚Surpac公司的三维立体制作软件将“金顶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中的318个钻孔、14多万个数据和49张勘探线剖面图等资料,首次做出了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金顶矿床矿体三维空间实体模型.铅锌矿体展示了穹隆状分布特征,(硬)石膏、天青石矿体在空间上展现了残余盐丘的某些特点,为盐丘破坏、油气逃逸形成超大型铅锌矿的模式提供了佐证.文章初步讨论了砂岩型矿体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35.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大前沿,增进对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框架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系统完整地记录大陆碰撞过程的典型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碰撞造山过程及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了对碰撞成矿阶段以及各阶段动力学过程认识不清,引发了较多争议。青藏高原造山带,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为系统地研究大陆成矿作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印度-亚洲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历时3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重要成矿事件的时空坐标,初步建立了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或构造控制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新框架,包括三大成矿作用和12种矿床类型:同碰撞造山成矿作用(65-41 Ma,4种矿床类型),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40-26Ma,4种矿床类型),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25-0 Ma,4种矿床类型)。其主控因素分别为:碰撞造山背景、壳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剪切变形;陆内转换背景、幔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后碰撞伸展环境、壳/幔岩浆作用和热液对流系统。  相似文献   
36.
论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矿床成因的氦氩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矿床围岩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揭示,蚀变围岩中存在锂元素的高浓集异常,相对于上地壳值(20×10-6)平均富集系数为14.55;在成矿早阶段(主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中,Li+的含量占阳离子总量的20%以上;在假定锂的丰度同地壳一致的前提下,前人依据白秧坪铜钴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中He和Ar同位素值,得出成矿流体中有幔源氦加入的结论。但由于核反应6Li(n,α)3He的存在,其3He/4He值异常于正常地壳值的原因是由于矿区存在锂的元素高浓集。故笔者认为,尚无确切证据推断白秧坪铜钴矿床成矿流体中及成矿过程中有幔源氦的参与。  相似文献   
37.
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45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以其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诸特征而被誉为研究大陆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文章基于青藏高原已有的矿产勘查与研究成果,概述了大陆碰撞过程中的主要成矿作用及其成矿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了陆一陆碰撞所造就的成矿背景和成矿环境以及控制成矿作用的关键地质过程.并草拟了可供今后研究的工作模型。初步研究认为,始于60Ma的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至少形成了3个重要的控矿构造单元,即雅鲁藏布江以北的主碰撞变形带,雅鲁藏布江以南的藏南拆离-逆冲带和高原东缘的藏东构造转换带。主碰撞变形带以巨大规模的地壳缩短、双倍地壳加厚、大规模逆冲系和SN向正断层系统发育为特征,控制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安多锑矿化带和风火山铜矿化带及腾冲锡矿带的形成及分布;藏南拆离一逆冲带由藏南拆离系(STDS6)和一系列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裂带构成,控制了藏南变质核杂岩型金矿化、热液脉型金锑矿化和蚀变破碎带型金锑矿化的形成;藏东构造转换带以发育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大型剪切带、富碱斑岩带和走滑拉分盆地为特征,控制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哀牢山和锦屏山金矿带及兰坪盆地银多金属矿带的分布。按成矿系统的基本思想,初步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成矿巨系统:大陆俯冲碰撞成矿巨系统、陆内走滑一剪切成矿巨系统和碰撞后伸展成矿巨系统。在大陆俯冲碰撞阶段,主要发育与流体迁移汇聚和排泄有关的锑金铜热液成矿系统和碰撞期花岗岩岩浆.流体锡稀有金属成矿系统;伴随陆.陆碰撞而发生的陆内走滑.剪切作用,主要导致了走滑拉分盆地银多金属热液成矿系统、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和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的形成;在碰撞后伸展阶段,主要发育受SN向正断层系统控制的斑岩铜矿成矿系统、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系统和热水沉积铯锂硼金属成矿系统。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8.
在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存在的两种类型韧性剪切带,即逆冲型和伸展型剪切带。除变质程度不同外,南部和北部构造片体中的角闪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与中部构造片体中的绿片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同的变形特征,它们形成于同一变形过程,是造山作用早期地壳拼合阶段的产物。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整个造山带都有分布,与造山作用晚期显著增厚的地壳发生大规模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39.
鞍山东南上华——草河口长约100公里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内分布有许多块状硫化物矿床,它们赋存于普遍遭受了绿片岩相至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了的一套富钠质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中,时代属于早元古代,矿产为铜、黄铁和(硬)石膏。多年来,人们为了扩大铜矿的储量、找寻到更多类似的矿床,曾对该类矿床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建立了矿床成因观点,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1)热液成矿说;(2)火山沉积——再造说(层控观点)。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矿化具有固定层位,现有矿体是后期“再造”作用的产物,根据“再造”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变质作用富集说、岩浆热液富集说和构造作用富集说。近年来,随着地质资  相似文献   
40.
冀东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建 《地质学报》1992,66(1):15-34
冀东三屯营-太平寨地区分布有一套含紫苏辉石、富钠贫钾、由紫苏石英闪长岩、不同粒级紫苏花岗闪长岩和紫苏斜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片麻岩系。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和岩石及单矿物常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REE)研究表明:该区大面积分布的中粗粒紫苏花岗闪长岩是同成分重熔岩浆结晶的产物。它们在麻粒岩相条件下,通过平衡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一种以斜长石为主、高硅、LILE相对亏损、低稀土总量、具正铕异常的REE饱和型早期岩浆结晶相——紫苏斜长花岗岩;和具有粗粒-巨晶甚至伟晶结构、低硅LILE相对富集、高稀土总量的REE非饱和型残余岩浆结晶相——紫苏花岗闪长岩。它们与呈包体分布的紫苏石英闪长岩共同组成冀东地区的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本文使用了花岗质岩石微量元素模式计算方法,并在系统地质研究的前提下选择计算公式,确定母岩浆成分,求得分配系数。获得了与实际岩石图谱完全弥合的曲线。本研究的资料表明,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全岩REE分配模型不能简单地用于岩石物源及其成因机制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