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4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构建市民社会为目标:社区建设和发展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推动以市民社会为目标的社区建设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市民社会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社区作为发育市民社会的结构性资源,社区建设作为建构市民社会的构成要素、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作为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要求我们通过社区建设来达到推动市民社会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2.
在城市空间的规划和配置过程中,国家应将城市化本身建成一种道德方案,作为道德方案的城市空间生态,意味着城市化过程必须从所有城市居民和国家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对城市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维护城市空间的生态平衡和城市空间消费过程中的生态道德,使城市主客体之间达成空间的一致与和谐,使之合乎城市整体利益的分配和协调。  相似文献   
33.
34.
依据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模型对Q市一居民小区的水费缴纳行为调查研究表明:集体行动的形成取决于成员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并依赖于组织中公认权威的号召与带领;集体行动困境的最终解决需要领导权威将成员的共同利益转化为一致的利益偏好和行动取向,从而消除成员的"搭便车"心理,采取一致行动.  相似文献   
35.
谭嗣同在仁学中自觉克服传统人格的局限性 ,寻求传统人格的创造性转换 ,自觉塑造人格的主体性 ,自觉调整文化心态 ,去成就一种主体人格精神 :一种对现实的忧患精神 ,一种批判精神 ,一种冲决网罗精神 ,一种爱人利人的精神以及一种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谭嗣同的这种主体人格精神具有明显的动态持续性和恒久性 ,对现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6.
现代企业要想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雇员和有经验雇员的胜任程度,降低不必要流动的可能性,强化成本领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适时地更新员工技能和提升员工的素质以使其能跟上市场环境变化的节奏。  相似文献   
37.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拓展和日益复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不再是单一视角下的制度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个人发展问题,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临诸多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新形势下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新界定、市民化程度测量标准和指标的重新确立、概念框架的统一与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事实上,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趋势除了加强原有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管理学等原有学科的交叉研究外,还必须将发展生态学、公共健康学、政策学、发展人口学、发展人类学、营养学等其它社会学科纳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中,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更好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不同学科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本文试图在跨学科框架内重新思考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议题和新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8.
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新时期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女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性别意识是基于女性主体性地位与反思传统的性别秩序并强调男性女性具有相似的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种性别平等意识,性别意识是建构平等的性别秩序的重要基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性别意识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参与意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弱;性别意识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显著影响,即性别意识越强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识越强,性别意识越弱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识越低;年龄、政治面貌、自评社会等级均对女性政治参与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则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社会分类与群体符号边界——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潘泽泉 《社会》2007,27(4):48-48
农民工社会分类的生成源于制度性的安排,一种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的社会安排,包括先赋性的制度安排,后致性的教育水平、个人职业选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味,其动力机制表现为最初的社会化和先天的类别化安排,这是群体符号边界的生成的最初动力;其次,这种社会分类形成于某种社会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即通过社会认知系统、社会比较和自我类别化,完成再社会化或自我类别化运作,并通过行为的互动模式,进一步内化这种群体符号边界,实现这种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最后,社会分类是一种叙事逻辑、话语系统和符号指称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叙事逻辑、话语系统和符号指称通过社会建构和知识的再生产,达成了群体符号边界的“内固”和“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0.
潘泽泉 《探求》2005,(2):26-29,25
城市化过程中,硬性地在大、中、小城市发展道路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都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最终将吞噬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阶段性成果,建立一个思考的基点和基本的分析框架将对政府决策、学界理论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